快遞「價格戰」,電商繁華背後快遞業暗含隱憂

普通的快遞加盟者 發佈 2019-12-15T07:12:02+00:00

原載:財經下午茶  作者:曲低亦和寡 對快遞公司而言,價格戰已經淘汰了大量二三線快遞公司,一線快遞公司雖然尚能支撐,但也在這過程中損失了很多利潤。【編者按】價格戰具有連鎖反應,一旦某家大快遞公司發起價格戰,其他快遞公司只能硬著頭皮上。價格戰愈演愈烈,終結之日何時到來?

原載:財經下午茶  作者:曲低亦和寡

對快遞公司而言,價格戰已經淘汰了大量二三線快遞公司,一線快遞公司雖然尚能支撐,但也在這過程中損失了很多利潤。

【編者按】價格戰具有連鎖反應,一旦某家大快遞公司發起價格戰,其他快遞公司只能硬著頭皮上。


價格戰愈演愈烈,終結之日何時到來?

今年九月,「中國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總和」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

據悉,2018年,中國快遞總量達到507億件,超過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總和。

2018年中國人均快遞使用量36.4件,而2014年為4.2件,四年時間增長了8倍。

快遞行業持續火熱,價格戰卻愈演愈烈。據摩根史坦利的信息顯示,2012至2018年間,中國的快遞費均價下降了36%。

今年以來,快遞價格戰又有加劇的趨勢。

打不起的價格戰

由於快遞行業競爭同質化,價格戰便成為了主要武器。

根據國家郵政局關於2019年前三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快遞平均單價持續下降。

前三季度,同城、異地、國際/港澳台快遞業務平均單價分別為6.9元、8.0元和52.3元,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其中,價格戰最激烈的主戰場當屬浙江義烏。

儘管只是一個縣級市,但義烏卻是中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義烏2018年上半年的快遞業務量達到23.6億件,超過了北京和上海兩大一線城市。

2019年6月,快遞價格戰在義烏打響。其中,申通公司一度將單價打到了9毛錢。7月底,各大快遞公司的老闆來到義烏談判,決定暫時休戰。

快遞行業打價格戰不是什麼稀奇事,但單價低至9毛錢肯定是史無前例。

業內人士表示,快遞公司每發一個單件,需要給總部上交面單費、中轉費和派費等,固定成本在3元左右,這還不包括場地租金、人員工資和水電費等成本。

業內人士還透露,上半年,義烏申通打到了彈盡糧絕,公司甚至發不出工資。為了資金周轉,老闆把廠房抵押給了銀行。後來,義烏市場價格上漲才讓申通活了過來。

價格戰具有連鎖反應,一旦某家大快遞公司發起價格戰,其他快遞公司只能硬著頭皮上。像通達系這種規模較大的公司還能打得起價格戰,規模小一點的快遞公司就沒有那麼好運了。

價格戰引起的惡性競爭率先波及到了二線快遞公司,全峰、國通、快捷等公司已相繼離場。

快遞行業格局2019

低價確實更吸引客戶,已經影響到了行業老大順豐,其市場占有率正不斷下降。

數據顯示,順豐的市場占有率已從2015年的9.48%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7.26%。

目前,順豐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六,位於通達系、百世之後,而通達系和百世的市場占有率集體上升。上半年,5家快遞公司合計市場占有率在71.1%。目前位列首位的是中通,其市場占有率為19.3%。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營收為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凈利潤為45.56億元,同比下降4.47%。儘管營收和凈利潤仍位居快遞公司首位,但增幅已經明顯落後於通達系。

2018年,通達系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中通更是以43.83億元的凈利潤居通達系首位,與順豐只有不到2億元的差距。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擔心電商件拉低毛利率和影響品牌定位,順豐長期疏遠電商市場,這也給了通達系可趁之機。

今年三月,阿里以46.6億元入股申通公司。這意味著,目前的「三通一達」加上百世五家公司,除了韻達外,另外四家都被阿里投資,被稱為「阿里系」。

如今快遞行業呈三分天下格局,分別是阿里系、順豐和非阿里順豐系。

面對阿里系的衝擊,單打獨鬥的順豐也嗅到了危機。

今年4月,順豐推出針對電商大客戶的特惠專配,正式宣告擁抱電商市場。

然而,電商市場的蛋糕雖然大,卻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美好。

電商件:罪魁禍首?

快遞行業的發展和電商有很大關係,電商的繁榮為快遞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業務。

以中通快遞為例,2018年中通共運送85億件包裹,其中電商占比達到85%,散件、商務件加上微商占比約10%。

可以說,快遞和電商是相互成就。然而,電商卻也讓快遞又愛又恨。從2005年開始,電商件便與價格戰捆綁起來。

電商件的數量確實很大,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但也帶來了場地租金、人工、車輛和設備等成本的增加。

與此同時,為了搶奪電商件市場,各大快遞公司又不得不降低價格。

電商件業務龐大,但利潤卻不高。這就造成了快遞公司為電商「跑腿」的現象。

對快遞公司而言,以量取勝的經營模式顯然並非長久之計。

從短期看,消費者似乎是價格戰的受益者,然而價格戰可能會使服務質量下降。

從長遠來看,價格戰總有結束的時候,而一旦價格戰結束,活下來的快遞公司為了扭虧為盈,一定會大幅提高價格,屆時消費者當初占的便宜將被迫「加倍奉還」給快遞公司。

對快遞公司而言,價格戰已經淘汰了大量二三線快遞公司,一線快遞公司雖然尚能支撐,但也在這過程中損失了很多利潤。

快遞行業的蛋糕很大,足夠多家公司共存,然而經歷了持續多年的價格戰,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本文已標註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