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慘烈的一仗:1萬精銳全軍覆沒,14位高級將領全部陣亡

海佑講史 發佈 2020-02-08T22:08:19+00:00

康熙西征噶爾丹我們都很了解,不過蒙古人是從明朝開始就始終沒有真正臣服過中原王朝,他們始終認為蒙古人可以再次入主中原。

康熙西征噶爾丹我們都很了解,不過蒙古人是從明朝開始就始終沒有真正臣服過中原王朝,他們始終認為蒙古人可以再次入主中原。明清兩朝統治者對蒙古可謂是煞費苦心。大明王朝對蒙古人始終保持著武力震懾,清朝統治者則採取了和蒙古人和親的政策,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莊太后就是蒙古人。但是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徹底擺脫蒙古人的糾纏。尤其是西北的準噶爾部,雖然被康熙皇帝打得狼狽不堪,但仍舊不死心,經常搞小動作。從葛爾丹和康熙皇帝之間的戰爭開始,準噶爾部和大清王朝開始了一場長達68年的戰爭。

準噶爾部被清朝打敗之後,噶爾丹兵敗自殺,但是準噶爾部部落並沒有因此向大清王朝屈服,他們開始向北逃竄一直到沙俄邊境,在得到沙俄的支持之後,准格爾部迅速恢復了元氣,雖然實力遠沒有葛爾丹在時那麼強大,但對於大清王朝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也開始著手對準噶爾部進行圍剿。可是雍正皇帝對準噶爾部的了解顯然沒有其老子康熙皇帝那麼深入,公元1731年,也就是雍正九年,有探馬來報,準噶爾部部產生了內訌,實力大損,雍正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於是清點精兵7萬,西征準噶爾。

雖然大清王朝準備充足,但雍正這次卻被準噶爾給騙了,原來準噶爾部並沒有爆發內訌,反而是從沙俄方面引進了不少的槍炮火藥,其中還有來自於歐洲的大威力火炮,他們放出內訌的消息,就是為了讓雍正出兵,好讓大清王朝領教一下他們的新實力。

清將傅爾丹帶領著1萬多先頭部隊到了準噶爾盆地,他們剛一到就發現情報有誤,準噶爾並沒有爆發什麼內訌,反而嚴陣以待,當傅爾丹發現上當受騙的時候,已經晚了。準噶爾的歐洲大炮鋪天蓋地般飛射過來,原來精銳的八旗兵面對如此密集的火炮也不得不倉皇逃竄。一陣大炮轟擊過後,噶爾丹騎兵縱馬狂沖,雖然女真族也是馬背上的民族,但是他們享國日久,八旗子弟每天過著大爺般的生活,怎麼會及得上整日在沙漠草原里縱馬狂奔的彪悍蒙古人,所以八旗兵瞬間潰不成軍,第一仗損失慘重。

清軍好不容易再次組織起軍隊,卻發現已經被蒙古人給重重包圍了,昔日裡作威作福的八旗子弟,此刻嚇得腿都軟了,准格爾部又一次衝鋒,打得清軍毫無還手之力。此時傅爾丹的一萬三千先頭部隊已經只剩不到4000人,而準噶爾部還毫髮無損。

主帥傅爾丹帶著他的殘兵敗將再也不敢深入準噶爾,只能且戰且退,一路敗退到哈爾哈納河,沒想到準噶爾的騎兵已經追趕了上來,經過一個時辰的廝殺,除了主帥傅爾丹和少數勇士逃回北京外,1萬多名大清將士全部陣亡,14位高級將領戰死沙場。

傅爾丹逃回北京之後,雍正皇帝為了臉面下令封鎖消息,但是此後幾年,清王朝也沒有再對準噶爾動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