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沒有暴露女兒身?原因其實很簡單

秀才遇到書 發佈 2019-12-20T05:02:42+00:00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沒有暴露女兒身?原因其實很簡單!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未被識破女兒身?專家的解釋太毒舌!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沒有暴露女兒身?原因其實很簡單!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為何未被識破女兒身?專家的解釋太毒舌!

上學誦讀《木蘭詩》時,是懷著一顆純潔的心的,書上怎麼寫我們就怎麼信,老師怎麼教我們就怎麼說,結果就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壯舉讓她成為名流千古的巾幗英雄,是當代女性的學習榜樣。

只是,當時從來沒有想過的一個問題是,已經是個成熟女性的花木蘭,在軍營的男人堆里摸爬滾打了12年,那些血氣方剛的戰友們竟然沒發現身邊潛伏著一位大姑娘(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他們這是傻啊還是傻啊?

說他們傻,有網友發話了,其實我們都被花木蘭的戰友給騙了。看完下面這個段子,我差點就信了——

話說,兩個年輕人討論花木蘭故事的真假,一人說:「那肯定是假的,天天吃喝拉撒在一起,怎麼能不發現?!」

另一人:「靠!要是天天和她睡一起的人是你,你會說出去嗎?」

這樣的想法,真是讓有腦洞大開二百回。不過,仔細想想也有道理,要是擱你碰到這樣的好事,你能到處張揚?

但是,這只是網友一廂情願的猜測,專家們卻另有話說——

歷史學家認為,花木蘭屬少數民族女子,長得虎背熊腰,健壯的體型不輸給成熟的男子,所以沒被別人看出女扮男裝的形象。另外,花木蘭是騎兵,騎兵不用和步兵一樣擠在一個營帳里,他們騎馬殺敵、靠馬入睡,減少了和戰友接觸的時間。靠,讓專家這一說,花木蘭的人設頓時塌方,本來是「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嬌艷女子,讓專家一桿子就敲成碎冰。

人設崩塌只是一方面,專家還漏掉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12年來,作為女性的花木蘭在男人遍地的軍營如何解決洗澡、入廁,更重要的是,生理期時的「紅料」如何處理?當兵十多年了,都不是毛頭小孩子了,結婚生子的事早都幹完了,能逃過大家的「法眼」?

花木蘭是怎樣避過大家的眼睛,安然度過12年?答案只有一個,花木蘭替父從軍只是古人的一個勵志故事,花木蘭本身也只是個文學人物形象。

花木蘭的事跡,最早只是見諸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木蘭詩》,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切記載。《木蘭詩》和同時代的《敕勒歌》一樣,最初都是以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開的,均沒有文字記述。在傳唱二百多年後,直到北宋朝才被郭茂倩收錄至《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被合稱為「樂府雙璧」。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能了解花木蘭的全部「史實」。

並且,《木蘭詩》里全詩沒說她姓花,後人不知怎麼又完善了她的姓氏、籍貫,甚至連父兄的名字都「考證」得一清二楚,這樣的「考證」,目的性很明顯,為的就是拉「名人」作大旗。把一首「詩」當「歷史」,這也只有閒著蛋疼的專家才能幹出來的事。只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花木蘭」是被人為一點點造就的。

只是,這不能怨專家,怨就怨中國人都一顆向尚善向美的心,美好的事物總不妒忌心打破——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就像,如今把「故事」當成「新聞」來寫的事,在網上也還有不少吧?

對於史實的探研,並不影響花木蘭精神的宏揚。只是一家之言,並無否定花木蘭之意,大家可以理性探討,別搞人身攻擊。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