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自閉症後,家長最常踩的坑,你占了幾條?

自閉症在線 發佈 2020-04-27T19:36:34+00:00

提起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心態永遠是家長繞不過去的第一道坎兒。很多家長回憶起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或疑似自閉症之後,帶著孩子從醫院走出來,自己就陷入了迷茫。確實,這是一個殘酷又嚴峻的打擊和考驗。但這也屬於事實,並不是逃避、不去面對就能躲開的。

提起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心態永遠是家長繞不過去的第一道坎兒。

很多家長回憶起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或疑似自閉症之後,帶著孩子從醫院走出來,自己就陷入了迷茫。確實,這是一個殘酷又嚴峻的打擊和考驗。但這也屬於事實,並不是逃避、不去面對就能躲開的。

如果孩子還小,正處於康復的黃金期,家長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因為今天付出多少,日後在孩子身上才能收穫多少,付出和得到一定是成正比的。

其實,這個道理放在任何場所都是行得通的,很多家長也非常認同這一點,但是放到自己身上,放到自家孩子身上,卻總是想不開看不透。

今天,我們總結了幾條關於家長心態的問題,不知道大家中了沒有?

1.不能接受,迴避現實

從最初發現孩子與正常發育的孩子之間有所不同,到最後拿到專業醫生出具的診斷書,這個過程是每個家長都經歷過的。

走過這一階段後,一部分家長最終會接受現實,勇於扛起了給孩子康復的大旗。

還有一部分家長卻選擇了逃避,不願意接受孩子的現狀,甚至還會自我安慰:

「我覺得我孩子沒問題!我認識那麼多孩子,說話都挺晚的,現在不也機靈得很麼?」

「我孩子發育慢,長大就好了。」

「自閉症不是什麼嚴重的病,只要好好教育孩子,孩子肯定會好!」

「我孩子就是情緒不好而已,怎麼可能需要終身干預?」

還有一些家長,做完檢查後,首先想到的不是要怎樣給孩子做干預,他們想到的是自己怎樣去面對親朋、同事,熟人,社區里的鄰居。生怕別人知道了會影響自己在單位同事、朋友面前的形象及面子等,一邊把孩子關在家裡,儘可能不帶或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避免碰見熟人和朋友,使孩子與同齡兒童互動的機會減少,失去了更多康復機會和空間。

其實,逃避和隱瞞並沒有錯,家長可以把孩子當做一個有一些落後的正常孩子。但是,我們依然要承認孩子在某些方面異於別人,也要認清在其他的很多方面他就是個正常孩子。

那麼,在落後的地方,幫孩子補足,在正常的方面,讓孩子提升,保持這樣的心態去給孩子干預,給雙方一些空間也很好。

2.心態崩塌,急於求成

有的家長,自從了解到「目前自閉症還無法治癒」後,就陷入了極度緊張的狀態。

他們心急如焚,希望找到捷徑,期待著奇蹟的發生。但是自己對自閉症的認識又很淺,就到處搜索神醫妙藥,求神拜佛,尋求各種「根治」的方法,結果把孩子折騰得夠嗆,錢也花費甚多。在求醫的過程中,把孩子和大人搞得筋疲力盡,並耽誤了孩子最佳康復時間,甚至還會影響家庭關係。

還有一些家長,雖然認清了現實,也選擇了帶孩子去做干預。卻恨不得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不惜花費高昂的學費,找最好的機構,尋求最好的老師,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的成效就更換機構和老師。

急於求成的還有一類家長,他們通常對孩子期望過高,始終不能客觀看待孩子的能力,甚至脫離孩子能力的實際狀況,或者盲目的與其他孩子比較,而為孩子制定與孩子能力不符的計劃和目標。

眾所周知,早期的康復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提升能力,越早干預可能效果越好。但是家長如果不能保持客觀的心態,不了解孩子的極限在哪兒,無論孩子是否在成長,家長總是以更高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那麼遭遇挫敗幾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階段。

這個時候,家長的心態會更糟糕,這樣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孩子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差。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憤怒、挫敗和焦慮,都和不現實的期待有關係。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會適得其反。

其實,我們家長都應該有一個認知:在自閉症的干預與康復道路上,是容不得一絲僥倖的,有多少付出,才能有多少回報,如果對孩子放任不管,孩子永遠不會成長。但是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心血,那麼孩子的成長一定會有更大的空間。

3.過分溺愛,做事包辦

有些家長認為自閉症是一種終生殘疾,根本無法治癒,因此對孩子產生了負罪感,認為是父母的過錯導致孩子的不幸,父母之間相互埋怨,推卸,同時又過分補償孩子,遷就孩子。

同時,又因為孩子的特殊疾病,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就是有特殊需求。有這種心態的家長,在孩子確診後,他們往往過分擔憂心疼孩子,對孩子的保護欲十分強烈,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對孩子的看顧與教育上。對孩子更是要事事看顧,過分關心和疼愛孩子,衣食住行都包辦代替

這樣使孩子養成了很多壞的毛病和壞的生活習慣,伴隨而來的是情緒和行為的問題。到了這個時候,一些家長依然選擇無視或順從,只要孩子高興就好。

殊不知,這樣做的後果會促使孩子不好的行為繼續保持發展下去。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症狀加重,脾氣變壞,行為更不正常。原本用科學訓練方法可以矯正的不良行為,也在家長順從和過分溺愛下被強化了。

還有的家長會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訓練上,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這是不正確的養育孩子的方法,不僅會使自己精疲力盡,還會對婚姻和家庭的平衡與和諧造成危機。

因為家長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他們終究會長大,會進入社會,需要一個人獨立生活。與其替孩子事事包辦,不如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積極的干預,讓孩子逐漸趨向於普通孩子,未來可以順利的上學,工作。

4.消極被動,放任自流

有的家長聽到孩子這種病需要終身干預以後,就非常的消極,不願意再在孩子身上下功夫,把他放到機構教給老師就好,卻根本不重視干預

有的家長干預了一段時間後,看到孩子與正常孩子總有差距,教一個技能極其費力,進步也不明顯的時候,家長感到身心疲憊,認為付出的和收穫不成正比,最終放棄了對孩子的干預

因為孤獨,因為枯燥,因為艱難,所以能堅持不懈的對孩子進行干預的家長真的很難。其實,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回頭看看,去尋找你和孩子的閃光點。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和別人比,他只和自己比,他一絲一毫的成長,背後都傾注了家長的無數心血和孩子的不懈努力。

在干預這條路上,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正因為艱難和不易,才使得堅持本身變得有意義


有些事,發生在別的家庭,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

無論是出於以上的哪種原因,家長都應該悶頭問自己一句:誰更難?當我們在感嘆孩子怎麼都教不會,無法和孩子正常溝通的時候,當我們在為自己目前的處境悲傷不已的時候,我們更要想一想,孩子是否比我們更困難?是否需要我們更多的幫助?

所以,我們不妨允許自己偶爾悲觀,但是悲觀過後,我們更應該打起精神拼盡全力,你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孩子的上限呢?

如果覺得累了,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記得回頭看看我們可愛的孩子,他在全心全意的信賴著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