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自殺和犯罪率雙高,情感關注與引導很重要,父母需警醒

小魚奶爸日記 發佈 2019-12-15T02:09:46+00:00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青春期這三個字,對父母而言簡直就是噩夢。明明之前很乖巧的孩子,為何一進入青春期就變了?一回家就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什麼事都放在心裡,不往外說,好不容易想交談幾句,不到三句話就開始吵架。不僅如此,青春期孩子的自殺率與犯罪率也雙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青春期這三個字,對父母而言簡直就是噩夢。

明明之前很乖巧的孩子,為何一進入青春期就變了?一回家就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什麼事都放在心裡,不往外說,好不容易想交談幾句,不到三句話就開始吵架。

不僅如此,青春期孩子的自殺率與犯罪率也雙高。比如前段時間進入人們視野的「約死群」,以及湖南衡陽一名16歲高中生用刀殺死姐姐,而後撬開防盜窗跳樓自殺的真實案例,全都向我們說明青春期孩子的負面能量有多大。

都知道青春期孩子問題多,叛逆、厭學、打鬥,但很多家長在處理的時候往往也不理智,比如把孩子送去管教嚴格的封閉式學校。

但實際上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管教越是嚴格,越是下下策。





​01青春期孩子的典型標誌

1)與父母溝通減少

新京報曾經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接受採訪的中學生中,9成以上都不願意跟父母說心裡話。

普遍來說,進入青春期,父母會明顯感到孩子已經長大,回到家面對的是一扇緊閉的門,是房間門也是心門。

即便在特別注意親子溝通的家庭中,這樣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著名作家麥家曾經在《朗讀者》中講述孩子的青春期,表示孩子自進入初中後,自己的教導在他眼裡就成了嘮叨,語言上交流總會產生衝突。


龍應台在著名作品《目送》中也寫道:與兒子同座,他緊戴著耳機,好像關上了兩扇門,我進不去,他也不出來。

這是因為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精神迅速發展,會出現自己已經成人的內在認同感,因此迫切地想擺脫父母獲得獨立空間。

但此時的他們心理上又存在矛盾,希望父母能理解和傾聽他們的感受。

2)情緒不穩定

由於青春期孩子心理上存在諸多矛盾,想要獨立又無法獨立,想要關注卻表現出疏離。

這樣的心理機制,讓他們難以穩定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不懂得應當如何表達。

由於生理性成熟前傾與心理性成熟滯後的衝突,此時的孩子極容易產生閉鎖心理,也被稱作內傾型心理。


典型的表現是內在情緒不輕易向外表達,因此,這樣的焦慮積壓久了,就會讓他們變得自卑乃至自暴自棄,最終形成心理上的抑鬱。

河南省鶴壁市一初三女生從學校3樓洗手間跳樓自殺,後經搶救無效離世的消息,讓人心痛。

但她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早有預兆。生前,她曾經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一直想看起來很好,這樣才不會被人說三道四,也許我確實把世界想得太過黑暗,但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世界的黑暗面以及我的無助感,起碼現在我過得很不好。

由於情緒問題選擇自殺的比例,在《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中高達20.4%,而真正付諸行動的也有6.5%,父母需要警醒。





02面對青春期孩子,情感關注與引導很重要

父母要敏感地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細微心理變化,這樣才能在孩子需要關懷之時,及時站出來。

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理解自己,就不會感覺孤身一人。

而情感引導,主要是幫孩子建立情感規則,讓他知道在自己內心充滿無法排解的負面情感時,應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表達。

這不僅是親子關係的重要聯結,也是孩子在學校社會上與他人相處所需的品格。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最容易犯的兩種錯誤是嚴苛管教與過度放任。


管教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而言,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但卻不適用於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管教得越嚴,越讓他們覺得缺乏自己的獨立空間,越想用一些過激的行動掙脫。

還有的父母在嘗試對孩子進行管教失敗之後,就會完全放任不管。面對孩子的變化和錯誤行為,聳著肩膀說:我也沒辦法,說了不聽,孩子就是這樣的。

當孩子越來越大,父母也要學會包容和尊重他,與他分享權利。給孩子相對的空間,讓他自己選擇怎麼做,但也要保留底線,在關鍵時刻給孩子指導。

長期壓抑孩子內心的需求,一旦他找到放縱的機會,就會緊緊抓住並放肆利用。而長期放縱孩子的錯誤行為,也會使其做事越來越極端。

情感規則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關注著他的,但也永遠支持他。





​03如何在情感上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

1)放下身段,尊重與關注

麥家在節目中表示,他對待青春期兒子的做法,就是放下自己父母的身份,無論做什麼事,都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看待。

長期堅持下來,最終成功換得孩子敞開心扉。

關注孩子的青春期變化,要做到少說多做。過多的詢問和嘮叨,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倒不如在孩子心煩意亂之時,給他泡上一杯熱牛奶。

安全感足的孩子,從不會覺得被世界拋棄。

2)願意接納負面情緒

即使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父母也不要表現得態度緊張。

負面情緒本身沒有過錯,父母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越在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越應當抱有耐心和理解,告訴他父母可以接納,並引導他如何正確排解和表達,用正確的方式將其釋放出來。


​就像心理學上著名的「白熊實驗」一樣,家長越是告訴孩子不要傷心,孩子越忍不住去想傷心事,將其看作再尋常不過的事就好。

如果刻意壓制,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的。

3)允許孩子試錯

不要害怕青春期的孩子犯錯,只要不是大錯,給他嘗試的機會,才能讓他擁有真切的體驗。

否則,越是父母禁止的行為,越像秘境一般誘惑著他們探索。

給孩子空間讓他犯錯,而後再讓他承擔責任,最後和孩子一起考慮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是父母應當學習的做法。

對於大孩子,最佳的懲罰方式就是自然後果法。除此之外,父母施加的外在懲罰,都只會適得其反。

總的來說,情感關注與引導,需要父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通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和需求,摒棄嚴苛管教和聽之任之這樣的誤區。

先放下父母的身段,而後才能擁有引導孩子情緒的主動權。

父母做到這一點,不僅能改善親子關係,對正處於迷茫之中的青春期孩子來說,更是一件幸事。

能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回過頭來看,一定會對父母心懷感激。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