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張愛玲:胡蘭成才是她華美錦繡下那隻捉不到的虱子

謙語謙尋文史錄 發佈 2019-12-14T07:06:50+00:00

「千千萬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千千萬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這是1944年,胡蘭成寫給張愛玲的情書。這看起來一文不值的情書,卻讓張愛玲以飛蛾撲火的姿態,撲向她想像中的幸福。

「千千萬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千千萬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好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這是1944年,胡蘭成寫給張愛玲的情書。

這看起來一文不值的情書,卻讓張愛玲以飛蛾撲火的姿態,撲向她想像中的幸福。

才女文動黃浦江,引來花心老男人胡蘭成

1942年初春,南京,某個綠草如茵的庭院,陽光正好。

一個中年男人半躺在草坪的藤椅上,聚精會神地閱讀手裡的雜誌,他讀的正是張愛玲的《封鎖》。

1943年,年僅22歲以文聞名的沒落貴族家女子張愛玲,正沉浸在年少有為帶來的各種讚美和榮耀中,在淪陷為「孤島」的上海,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這兩個看似毫無交集又年齡差距懸殊的人,從1943年的春天開始,糾纏了一生。

只不過,張愛玲之於胡蘭成,既非額上眉間的初心,也非心上一點硃砂紅;

但胡蘭成之於張愛玲,卻是不可觸碰又難以逾越的畢生魔劫,更是她驕傲、脆弱、孤寂的一生中,隱藏在華麗錦繡下的嗜血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1943年的某一個下午,上海靜安寺路赫德路口192號公寓665室張愛玲舊居,胡蘭成帶著傾慕仰慕者的姿態,敲響了張愛玲的門。

但是吃了閉門羹。於是留下便條寫下了自己名字電話及拜訪原因。

第二天,張愛玲打來電話說要拜訪胡蘭成。

他們從文學聊到喜好,聊到文人特有的孤傲和寫稿收入,相見恨晚間,整整談了五個小時之久!

臨走,胡索要照片,張愛玲取出來送給他,並在後面題寫了這樣幾句話: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胡蘭成當然懂這個小女兒心思。

他們戀愛了。這一年的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

胡蘭成的女人何其多!

年齡差距並非阻礙,阻礙的是當時的胡蘭成已然二婚,原配唐玉鳳去世後,他娶妻全慧文,並生兒育女,全慧文陪他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

發達之後,全慧文在胡蘭成嘴裡就變成了「神經病」。

而且在遇到張愛玲之前,他剛剛背著老婆在上海搭上紅歌女應英娣,在外面弄了個金屋藏嬌(也有說領過證)。

於是,八卦小報記者將此捅出,全慧文還沒表態,應歌女倒先跳起來鬧了個天翻地覆人人皆知。

鬧完之後袖子一甩,拿錢走人。

這一年是1944年,胡蘭成和張愛玲在一起已經一年多。

也就是說,這一兩年的時間,張愛玲的處境是尷尬的!

前面有胡的第三春應歌女,歌女前面有一個生兒育女的全慧文。

如果算上髮妻唐玉鳳,那麼張愛玲就是恰如其分的「第四者」

但她毫不在意。關於他們兩人的關係,張愛玲是這樣說的:

我已經考慮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裡來來去去也可以,我並不孜孜以求於一情一物。

這句話意思再明白不過:我可以不在乎名分,朝朝暮暮做外室也可以!

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態,讓一個名滿黃浦江的美人才女,說出這樣的話啊?!

她甚至還這樣說過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

我自己已經想過一千次了,就願傾心於心慈有才的年長者,哪怕比我大四十歲六十歲也無妨。那些毛小伙子,我就讓那些傻姑娘去享用吧!

愛情來得如此突然,又讓她愛得如此卑微!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才會有成年後的如此抉擇?

童年,灰撲撲的陰暗童年!

這還要從她並不幸福的童年說起。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麥根路,原名張瑛。

祖父張佩綸,同治翰林,官至侍講,署左副都御史。

祖母李菊藕,晚清中堂李鴻章之女,執意嫁給比自己大許多並已婚的祖父張佩綸。

祖父那一代都是和書打交道的人物,熟悉經史子集法律典籍,專為皇帝和太子做文學顧問的文化人。

婚姻講究個門當戶對還是有道理的,因為有些東西都是從基因裡帶來的,好的壞的都有。你不知道它會在那一代人身上發揚光大……

所以沒有那樣的祖父,也就沒有這樣的張愛玲。沒有那樣的祖母,也許就沒有對男人喜好一致的隔代遺傳……

但是張家到她父親張志沂這一代已經沒落了,大時代的變遷使得昔日的貴族公子淪落為既放不下架子,又不得不為一日三餐焦灼的普通人。

母親黃素瓊,在張愛玲兩歲時拋下她,帶著對美好生活和新生事物的嚮往,和張愛玲姑姑一起越過太平洋,出國留學學畫畫。

而他的父親,突然被時代的巨輪碾過,落魄卻又無能為力,所有的憤怒自然發泄在了無人疼的小小孩子身上,她的日子可想而知!

沒有父親疼愛,沒有母親保護,受盡委屈也只有一個人忍著。

九歲那年,母親回國和父親辦理離婚手續,她被判給父親一起生活。

落魄的貴族公子派頭不改,好在家中好物甚多,變賣典質的張父離婚後立即娶姨太太孫用籓。

這樣一來,一個得不到父愛母愛的女孩和父親的新歡,必然是水火不相容。

張愛玲回憶錄里詳細記載過這樣一件事:

她去了母親家裡,只是告訴了父親一個人。回來後繼母質問,她說她告訴過父親的,繼母抬手就是一耳光「嗷!給父親說了的,你眼裡哪兒還有我呢!」,她本能還手,繼母哭天搶地哀嚎女兒打她。

「我父親趿拉著拖鞋,從樓上啪嗒啪嗒衝下來,揪住我拳腳相加:你還打人!我先把你打死!打死你!我耳朵也聾了,倒在地下,他還揪住我頭髮一陣踢……」

這件事後,她被父親關在小屋子,患了嚴重的痢疾,拉得人快死了才請人醫治,一直病了半年才痊癒。

也正是這件事,引發出張愛玲強烈的反叛和恨意,她甚至覺得每天都有炮彈落下來,怎麼就沒有一個是掉在張家的?全家一起炸死了那多好!

這些少女時期的刻骨記憶,讓成年後的張愛玲極度渴望父愛和親情,卻又不敢敞開心扉,始終把自己關起來,以冷漠世故、孤僻清高、愛錢如命的外表,在掩飾從小就傷痕累累的脆弱內心。

手寫婚書,一紙謊言。

這樣來理解她對胡蘭成的感情,就容易一些:

一個極度缺愛的少女,書生情懷掩飾下的「心慈有才的年長者」胡蘭成,正是她一直尋找的糅雜了父愛、男女之愛的理想型男人!

所以後來的張愛玲,無論胡蘭成背著她又勾搭多少女人,她都願意以包容的姿態期盼他回歸;

無論自己有多窘迫多潦倒,只要胡蘭成要,她就有,不管是錢還是物;

1944年8月,胡張二人結婚,僅有一紙手寫婚約,並未有法律程序。

1945年8月,倭寇投降,胡出逃,張愛玲拒絕了無數高官追求,一心一意靜候情郎歸。

她卻不知道早在胡蘭成跑路之前,他就勾搭了更小的護士小周,胡已經四婚,小周的娘為妾,堅決不允許女兒為妾才不了了之的。

她更不知道,就在1945年8月15日他跑路出逃溫州的路上,勾搭上高中同學的「庶母」范秀美,已做成夫妻……

令人驚奇的是范秀美懷孕打胎無錢,胡竟然寫紙條讓侄女青芸帶給張愛玲,請求她資助!

而張愛玲接到紙條竟然從箱底翻出一隻金手鐲來給青芸,權當打胎資助……

可憐!童年的遭遇竟然讓一個名滿天下的女人,卑微到了如此地步!

可恨!齷齪又吃死了她的胡蘭成!

1944年到1947年,這是張愛玲人生中最美好幸福的日子,她心甘情願接受了這種一夫二女的狀態,三個人在溫州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

最後她離開溫州回上海,而胡在中學做了老師,一切安定下來。

而張愛玲選擇在他現世安穩的時候,寫來了訣別書,並附上自己賺來的30萬元稿酬。

從此以後的歲月,胡蘭成家庭和睦,生活安好。

輾轉漂泊再婚,陷入困境

而張愛玲卻一路漂泊輾轉香港美國,嫁給大自己許多的德國移民賴雅,此後一邊賺錢一邊照顧重病的老公直到他去世。

賴雅死後,美國的生活比她童年還悽然。

文化的差異令她無法融入,作品也不受歡迎,她只能做一些翻譯之類的工作賴以生存。

晚年的她精神狀態不太好,每時每刻忙著整理東西,因為她不停在搬家,幾乎每周換一個地方住。

而她搬家的理由是「躲蟲子,買殺蟲劑蟲」,她覺得老有跳蚤騷擾她,令她寢食難安。

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孑然一身的才女張愛玲,已經變成了一個無法正常工作生活的怪人。她深居簡出獨來獨往,無人知曉她的一切。

特別是時常接濟她的老友宋汲夫婦也自身難保之後,她在美國的生活狀態,就更是成了一個謎。

死後七天才被發現的一代才女。

1995年9月8日,在她生日前二十多天,她辭世於美國洛杉磯寓所,7天後才被人發現。

她的房間裡沒有家具,也沒有床,她安靜地躺在地板上,身上蓋著一張破舊的薄毯子。

一代才女香消玉殞。

其實她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她認識到了她乾淨清高的生命里那些始終伴隨她的「虱子」。

這些虱子,一直蹦躂在她的心裡,她想躲,卻躲不開。

只是她從來沒想過,要把心裡的門打開,放這些虱子出來。

因為她怕,怕打開心間那道門,胡蘭成——這個她關在華麗錦繡下的大虱子,就會跑掉…

一個冷清孤傲的靈魂,出世的十里桃花萬千錦繡,孤寂的謝幕在一隻虱子的侵蝕下,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因為愛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