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豬腦子"是在罵人?這篇文章告訴你,豬的智商高到爆表

血液與醫學咨訊 發佈 2020-02-02T22:29:01+00:00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豬腦子」來形容一個人笨。但事實上,這完全是一種偏見。大量研究已經告訴我們,豬的智商在動物界名列前茅。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豬腦子」來形容一個人笨。但事實上,這完全是一種偏見。大量研究已經告訴我們,豬的智商在動物界名列前茅。不久前,科學家又有了驚人的發現。發表於《哺乳動物生物學》(Mammalian Biology)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豬竟然能夠使用工具。

很久之前,科學家曾堅信只有人類能夠使用工具,並認為正是這一特徵使人類有別於地球上的其餘動物。但此後的動物行為學研究使人們逐漸意識到,使用工具並不是人類的專利,烏鴉、水獺、黑猩猩等動物也能夠使用工具。例如,烏鴉能將樹枝彎曲成捕食獵物的「鉤子」,水獺會用石頭砸開貝殼,與人類基因高度相似的黑猩猩則更是使用工具的行家。於是,使用工具成為動物高智商的證明。如今,豬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觀察到這一現象的,是巴黎薩克雷大學的生態學家梅勒迪斯·魯特·伯恩斯坦(Meredith Root-Bernstein)。2015年10月的某一天,伯恩斯坦在參觀法國的一家動物園時,無意間發現一頭米沙鄢野豬(Sus cebifrons)用嘴叼著一塊樹皮,似乎是在利用樹皮來挖土。這一現象引起了她的興趣,因為在此之前還從未有人觀察到豬也能使用工具。於是,伯恩斯坦決定對其展開研究。

此後幾個月,伯恩斯坦常常來到這所動物園,希望能再次觀察到這一行為,然而卻總是無功而返。於是她猜測,自己當時觀察到的現象可能與米沙鄢野豬的挖洞築巢行為有關。米沙鄢野豬每6個月才會築一次巢,為新生命的降臨做準備。果不其然,第二年春天,伯恩斯坦的同事又在動物園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

伯恩斯坦與團隊成員一共對這些米沙鄢野豬進行了為期3年的觀察,發現它們只在築巢時使用工具,即利用樹皮和樹枝挖洞。其中,名為Priscilla的豬媽媽是使用工具的主力兵,它的女兒也做出了同樣的舉動。Priscilla的伴侶Billie也曾嘗試用樹枝挖洞,然而相比之下它的動作顯得十分「笨拙」。研究人員猜測,很可能是Priscilla首先掌握了工具的使用,然後教給了它的家人,因為米沙鄢野豬像人類一樣以家庭為單位生活,並互相學習。

這樣的發現令伯恩斯坦興奮不已,但她也指出,這項研究存在不足之處。除了樣本量很小,研究中一個容易引發爭議的問題在於:使用工具的行為是在圈養條件下觀察到的,而圈養動物的行為可能與野生動物有所不同。不過伯恩斯坦也指出,通常由圈養引起的行為都以頻繁重複為特徵,而這種僅在築巢時出現的行為很難歸因於圈養,更可能是野豬本身就具有的技能。伯恩斯坦猜測,野外生存的米沙鄢野豬很可能也會使用工具。

一家菲律賓非營利保護組織的總裁費爾南多·古鐵雷斯(Fernando Gutierrez)對此表示認同。幾年前,古鐵雷斯曾目睹一群野豬將石頭推向電圍欄以測試是否有危險。「石頭碰到圍欄後,它們會觀察圍欄是否發出喀嚓聲。發出聲音表示電線很熱,它們就會退後,而沒有聲音意味著可以安全通過。」古鐵雷斯回憶道。

相信隨著研究的繼續,人類將更加深入地理解豬豬使用工具的行為。除此之外,豬在其他方面也展現出了驚人的智力,包括良好的記憶力、學習能力、空間定位能力、符號語言理解能力、合作與社交能力等。接下來,我們就將通過幾項研究向大家展示豬的「超能力」。

記憶力

發表在《應用動物行為科學》(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指出,當接觸某樣新事物2天之後,家豬的相關記憶能持續至少5天。(看到這裡,隔三差五就忘記事情的你是不是自行慚愧?)研究還發現了豬的好奇心:相比於自己熟悉的東西,它們對新鮮事物表現出更強烈的偏好。

另一項研究證明了豬對空間位置的記憶能力。在這項試驗中,研究人員在一塊複雜的場地內放置了食物,隨後讓豬進入場地覓食。待豬進食完畢後,他們讓豬離開場地,並在場地的相同位置重新放置食物。當豬再次進入場地後,它們很快地就找到了食物,而避免了無謂的搜索。其他研究也證明了豬有較強的空間辨認能力,它們能夠學會如何走出複雜的迷宮。

共情能力

作為群居動物,豬不僅智商高,情商也不低。來自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的研究團隊於2013年發表在《生理學與行為》(Physiology & Behavior)的研究表明,豬不僅會表現出各種情感,還具有共情能力,能感受同伴的喜怒哀樂並作出相應的反應。在這項測試中,每組試驗對象中,有一些豬事先接受了條件反射訓練,能根據燈光顏色或警報聲預期即將到來的是獎勵(如零食)還是懲罰(被單獨隔離);另一些則對此一無所知。

當研究人員操控房間內的燈光和警報聲時,受到訓練的豬能夠根據指示判斷預期事件,作出樂觀或悲觀的反應。不僅如此,每當這些豬表現出快樂或悲傷的情緒時,儘管它們的同伴對即將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但依然會受到感染,表現出相同的情緒。例如,當同伴開心時,它們也會快樂地玩耍、嚎叫、甩尾巴;當同伴難過時,它們則會顫慄、尖叫、試圖逃跑,尾巴也會下垂。研究人員還採集了豬的唾液,從中發現了與壓力相關的皮質醇水平的變化,這也證實了它們情緒的變化。這樣的共情能力也許能夠增強群體感情,有助於同伴之間的理解和交流。

精明的豬豬

除了和同伴交流,寵物豬還能很好地跟人類進行交流。尤其是利用食物對它們進行獎勵的時候,它們的表現甚至能夠與狗相媲美。在今年發表於《動物認知》(Animal Cognition)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招募了寵物豬和寵物狗各10隻,並讓每隻動物與其主人及一名女性試驗者待在一個房間裡。試驗者每隔兩分鐘餵食一次,結果,幼犬和小豬奔向並觸碰實驗者的頻率相當。然而,如果失去了食物的誘惑,幼犬仍然會和實驗者互動,小豬卻對實驗者愛理不理。看來,「豬腦子」比我們想像的要精明得多。

豬界畢卡索

有些豬甚至還有藝術創作的天賦,南非一頭名為「豬加索」(Pigcasso)的母豬就熱衷於畫畫。2016年,尚且還是小豬仔的豬加索被人從屠宰場救出。當新主人用足球、橄欖球、畫筆等作為玩具逗它開心時,它咬壞了所有東西,卻對畫筆情有獨鍾。之後,它開始試著用顏料作畫。如今,豬加索的畫被賣出了4000美元的天價,更有一幅畫作被著名手錶品牌Swatch所採用,並印在了一款產品的表面上,真可謂是「豬生贏家」了!

所以,下次再聽到誰說「豬腦子」笨,直接把這篇文章甩給他們,讓他們見識一下「豬腦子」到底有多厲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