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的柔軟和細膩

北方公園np 發佈 2020-01-31T11:06:40+00:00

今天聽indie 的樂迷可能會覺得,自閉型的天才怪咖多了去,但在蔡國慶們走過來的華語樂壇階段,流行歌曲都有其範式、規格和表達標準。

華晨宇的新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在網易雲音樂上線二十多天後,賣了超過1100萬份,銷售額超過3300萬元,成功成為全網數字單曲銷量的第一名。在此之前的紀錄保持者是周杰倫前陣子的《說好不哭》。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是他「火星三部曲」里的第一首歌,其餘兩首分別是《瘋人院》和《與火星的孩子對話》,在演唱會上演唱這首歌之前,華晨宇曾經說:「這首歌其實是在說一個抗抑鬱症的事,也許大家會覺得裡面的詞有點奇怪,但是抑鬱症患者最怕的就是身邊的朋友都還覺得他們挺正常的,但其實他們獨處的時候非常痛苦,希望大家能夠多關心他們,不要忽略他們。」


這個細膩、柔軟的華晨宇讓人不禁想起「火星」這個詞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被提起時,那個被媒體書寫過無數次的故事:


2013年,《快樂男聲》海選的舞台上,一個帶著黑框眼鏡、穿著白汗衫的男孩,結結巴巴地自我介紹「我我我……我是華晨宇,沒了」;「我寫的歌,沒有什麼關於愛情啊、親情啊、友情啊之類的,都沒有,也沒有歌詞,因為我不會寫詞,我可能要用一種火星文來表達」;「音樂,我喜歡迷幻搖滾」。


台下評委席,尚雯婕對蔡國慶說:「他是個天才……但他有點自閉」,蔡國慶回答: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天才」和「蠢材」之間,就是以華晨宇為代表的新生代音樂人與他們的流行樂壇前輩們之間認知的鴻溝。今天聽 indie 的樂迷可能會覺得,自閉型的天才怪咖多了去,但在蔡國慶們走過來的華語樂壇階段,流行歌曲都有其範式、規格和表達標準。不在這套評價體系之內的人和作品,很容易就被歸為異類、蠢材。


所幸華晨宇出現在21世紀10年代。這十年,年輕人的話語權,在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助推下,被快速放大。華晨宇最後奪得節目的冠軍,年輕人用投票結果證明了他們的喜好。


隨著年輕人有了更通暢信息通道、更大的話語權,流行樂壇對中國人音樂審美的絕對統治開始鬆動。在《天籟之戰》里,華晨宇被素人點名改編龐麥郎的《我的滑板鞋》——一首在微博和朋友圈引起病毒傳播的神曲。


如果說之前華晨宇身上還貼著「選秀歌手」的標籤,《我的滑板鞋2016》之後,他的才華開始得到評論界的集體承認。鄧柯這樣評價這首歌:比寫出這首好作品更寶貴的,是他從殘次品中發現美感的感知力,以及去粗取精使其脫胎換骨的創造力。耳帝在2015年評價華晨宇:他用高人氣來引領年輕聽眾們去聽「非華語主流」的東西,總歸是好事。


以往,「選秀歌手」這個頭銜是有原罪的,它暗示了音樂人出身於綜藝節目這樣的娛樂舞台、不具備嚴肅的音樂才華。但華晨宇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人們開始承認他獨一無二的價值:比他有流量的歌手有,比他審美更獨特的音樂人也有;但像他這樣兩者兼備的,幾乎沒有。


他在《歌手》上改編《雙截棍》、改編《山海》、改編《假行僧》,每一次都引發了不小的討論熱度。不僅僅是挑歌的審美不同於大眾,華晨宇將每一首歌曲拆分、重構成具有試驗性的新作品,他在不同的採訪中都表示過自己對流行歌曲套和弦、只注重歌詞的不同意見,希望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他顯然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以及他站在這個位置上應該做的事情。「我期待整個音樂市場上做音樂的人能夠越來越跟得上世界的腳步,品位越來越高。我也希望聽眾的音樂品味可以越來越高。但前提是,做音樂的人要先去做,才能引領聽眾去聽。」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他這麼說。


「引領大眾的音樂品味成長」是一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事情。許多音樂人帶著這個使命闖入樂壇聚光燈下,才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汪峰成名前後音樂的變化,至今還未被他的早期樂迷諒解。


但如今華晨宇有更好的條件去做的事情。


網際網路完全改變了唱片工業的宣傳發行模式。在線音樂平台為音樂的傳播提供了更新的載體,也為這一批孤獨的年輕人提供了聚集的平台。網易雲音樂今年發布的數據表示,他們2019年的新增用戶里,有85%是95後。


Z世代青年人從一開始就不相信同一種強勢的文化價值,他們相信多元價值。幾乎從懂事起就在使用智能設備和社交網絡,他們輕而易舉地接觸到各種最新的文化產品,他們在各種小圈層里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們的表達欲、創造力也隨著渠道和工具的進化也進化著——華晨宇這次破紀錄的單曲在網易雲音樂上累積了樂迷們接近40萬條評論。口味相近的「同好者」在雲村聚集,音樂人和音樂愛好者也產生了更直接的關係。


在這樣的新型用戶平台上,那些在歌曲中忠實表達自我的創作型音樂人、會比單純的功能型歌手更容易引起樂迷的共情和二次傳播。同時,網易雲音樂等在線音樂平台通過技術疊代也改變了音樂分發的方式,音樂愛好者可以更容易找到符合口味的音樂。


更重要的是,Z世代的年輕人願意為在上一代人眼中應該免費提供的文化產品付費——比如數字音樂。昨天遲斌發了條微博,認為不出三年之內,單曲票房能夠上億元。


有創作力的音樂人在娛樂工業中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年輕人在文化生活中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我們似乎可以相信了,這是一個更好的時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