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最新紀錄片,杜甫爆紅圈粉無數,不愧為中國最偉大詩人!

藝非凡 發佈 2020-04-29T14:34:28+00:00

02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活躍的詩歌傳統,上下延續3000年,比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更古老。

唐開元年間,東都洛陽瘟疫盛行。

建春門內仁風裡,一戶人家的兩個三歲小孩不幸染病,生命垂危。

兩個孩子,一個是自己的親骨肉,一個是幼年喪母的侄兒。

女主人心急如焚,請來女巫占卜。

女巫預言,只有一個孩子能存活,想要哪個孩子活下來,就把他放在房屋的東南角。

最後,女主人選擇了侄兒。

這個死裡逃生的孩子,正是杜甫。

01

杜氏的生死抉擇,造就了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而經歷了生死浩劫的杜甫仿佛也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天命」,畢生潑墨揮毫,筆耕不輟,為後世留下了1400多首珍貴詩作。

杜甫,在國內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存在。

小時候,大家都閱讀並背誦過這位詩聖的很多詩篇,比如那句膾炙人口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在國外,杜甫也備受學者們的青睞。

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Owen)認為,杜甫就是最偉大的中國詩人。

他甚至把杜甫與西方的但丁、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在詩歌界,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想知道最偉大詩歌長什麼樣,他們的作品就是範本。」

雖然專家們一致認可,但西方的普羅大眾卻並不認識這位聖賢。

因此,4月初,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民居家抗疫之時,BBC推出了一部關於杜甫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紀錄片播出後,紅遍全網。

BBC最受歡迎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來到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回溯了詩人起伏跌宕的一生。

英國國寶級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爵士,則用他獨特的莎翁腔念起了杜詩,這也成為了本片的一大亮點。

02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活躍的詩歌傳統,上下延續3000年,比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更古老。

杜甫生活的8世紀的唐朝,則是英國英雄敘事長詩、古英語傳說《貝奧武夫》的時代。

712年,杜甫生於一個詩書仕宦之家,當時的唐朝正處於最鼎盛的時期,詩歌文學也進入了最興盛的黃金時代。

杜甫自小就是個神童,7歲便能成詩。

在《壯遊》里,他寫道:「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青少年時期,杜甫的父親在兗州(山東省西南部)做司馬,意氣風發的杜甫四處遊歷,參觀各種名勝古蹟,號稱「壯遊」: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台上,冬獵青丘旁。」

後來,20歲出頭的杜甫遊歷到了大唐都城長安(西安)。

這裡充滿了成功、權力和名聲,彼時的杜甫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進士及第。

然而,少年輕狂的他卻應試落第,未能如願走上那條閃著金光的仕途大道。

究其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曾祥波給出了兩種說法:

一是,杜甫參加科舉考試的那一年,不幸意外捲入了「科考風波」,落第與他個人才能的關係不大;

二是,杜甫寫詩的才能和參加科舉考試寫文章的才能不相匹配,即所謂的「詩人有餘而官員不足」。

03

仕途失利後,未能上岸的杜甫繼續遊山玩水。

期間,為了生計,他也曾做過一些權貴的門客。

時間一晃就到了30歲左右,杜甫遇到了他一生的知己,年長11歲的李白。

此時的李白剛被玄宗賜金放還,兩人攜手同游,醉臥同眠。

後來兩人離別,此生再未相見。

李白去世後,杜甫積思成夢,寫下了「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談及這兩位大詩人的異同,主持人麥可·伍德說:「就像是酒神之於日神。」

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說:「李白很熱衷於物我兩忘,杜甫則更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中國古典文學大家葉嘉瑩,則還有過一個精妙的比喻,即:「李白是飛上天去的一朵雲,杜甫是穩穩噹噹站在地面上的一座山。」

747年,杜甫在首都定居,雖然再次科考名落孫山,但他卻靠著獨特的詩才獲得了皇帝的召見。

最終,杜甫在朝廷中得到了官位,並娶妻成家。

他曾嘗試融入官僚體系,但卻因為太過誠實,無法卑躬屈膝而終究抱負落空。

而年逾六旬的玄宗又變得疏於朝政,耽溺酒色,朝廷上下波譎雲詭。

邊境戰爭帶來的高昂稅費和繁重兵役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暴雨、洪水等天災,半個首都淪為了「水鄉澤國」。

隨後,莊家欠收,饑荒接踵而至。

杜甫把妻兒送到了鄉下的奉先縣(今陝西蒲城)。

755年冬天,杜甫回鄉探望妻兒,一路上,他看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蒼涼,提筆寫下了那句振聾發聵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而一進家門,杜甫就聽見了一片號咷,原來,他未滿周歲的幼子,剛剛餓死。

04

接著,安史之亂爆發,杜甫舉家南下前往成都。

在浣花溪畔,他建造了「杜甫草堂」,並寫下了《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的後半生,生活都很淒涼,逃亡,流浪,寄人籬下,忍飢挨餓。

與此同時,瘧病,肺病,風痹等疾病也不請自來,杜甫淪為一個飽受苦難的老人。

之後,他還到過長沙等地,在長沙,杜甫度過了短暫的安定時光。

770年,因為戰爭緣故,杜甫在由潭州逃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終年59歲。

雖然後半生一直顛沛流離,但詩人不幸詩家幸。

在這一時期,杜甫創造了大量具有寫實意義的詩篇。

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又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他寫橫徵暴斂,寫貧富懸殊,寫戰爭殘酷……

在人人只求自保的時代,杜甫始終為最底層人民發聲。

時代更迭,杜甫已經不僅僅是詩人,而成為了國家道德良知的守護者。

正如宇文所安所說,即使我們在中學時會因為背誦杜甫而叫苦不迭,可是等年紀漸長之後,我們總會在某個時刻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他的詩篇。

今年是杜甫逝世1250周年,但他依然很忙,活躍在網絡塗鴉中,活躍在各種影視中,活躍在人們的心中。

借著這部紀錄片,我們再次回顧了這位文豪起起落落的一生,也再次重溫了那些經典之作。

就如老外們所感嘆的一樣:杜甫,不愧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我願意閱讀並背誦全文!

作者:然然小勻均;編輯:非凡君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