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高考、中考,小升初考試改革,家長務必要了解

東西兒童教育 發佈 2020-01-19T22:32:55+00:00

一文盡覽時事熱點 2020第3期,精彩導讀。近一個月的假期,是孩子們在緊張的學期生活後按下的「暫停鍵。但這個暫停鍵並不意味著,到了假期, 就可以睡懶覺、玩遊戲、作業也不好好完成......相反,假期時間相對充裕,正是培養學習好習慣的絕佳機會。趁著假期,做好計劃、多閱讀、提高學習

追蹤一周教育資訊

一文盡覽時事熱點


2020第3期,精彩導讀。本周出了個超級重磅新聞:

教育部重磅文件:高考揮別16年自主招生,2020年起推出強基計劃

我們會對其劃重點,並做重點解讀!


【知識角】趁寒假,學生養成這9個學習好習慣,終身受益!


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教育部重磅文件:

2020年起取消自主招生,推出強基計劃


教育部1月15日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意見提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停止使用。

劃重點:


1)2020 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2) 學校起步階段,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範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目前是36所)

3) 專業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4) 時間表

5)成績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來源:教育部網站,新浪教育)


【解讀】

強基計劃取代自主招生à高考裸考成績重要!重要!重要!

這是自2003年教育部開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來,完成的又一項標誌性的頂層設計,導向性更為明確。

首先,強基計劃取代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而強基計劃的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於85%。這意味著,自主招生徹底被終結,高考裸考成績在上大學(特別是上好大學)這個重要的關口,更加的「決定性」!

其次,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量子通信,都需要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作有力支撐,基礎學科對於原始創新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大學科,加上「大語文」,會成為中學生最需要重視的Top 5。

另外,強基計劃中明確提到了綜合素質評價在高考錄取中要占一定比例,提出「體育測試」是錄取的重要依據。和前段時間中考的改革新聞形成了聯動,中考先動,高考跟上,亮出的指揮棒前後呼應。

最後,提兩個仍待觀察的點:信息科學沒有出現在強基計劃,在高考中處於什麼地位,還不得而知;歷史、哲學、古文字學這三門學科,特別是後兩門,在義務教育階段都比較弱,出現在基礎學科列表中,稍感意外。


02

北京市教委正在論證:中小學每周

增加一節體育課+提升體育中考分值



近日北京市教委表示,今年要出台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新的課程體系,希望能推動在中小學階段每周增加一節體育課。同時也正在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未來北京市中考的體育的分值要不要提,提多少。(來源:北京晚報)


【解讀】

雲南先行,北京跟上,體育中考勢在必「重」!

考試歷來是教育的指揮棒。不久前雲南中考改革,將體育從原來的50分大幅提升為100分,在全國「帶了個好頭」,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現在北京市教委的這輪新論證,可以說就是其激起的一圈漣漪,體育對中考成績非常重要,確定就是必然。

在很多中小學,體育課的地位異常尷尬,稱其為邊緣課程都毫不為過,體育課被其他課擠占基本是常態,道理很簡單,體育不占分數,根子還是在考試。所以,重視體育,在每周增加一節體育課的制度尚未落實之前,應該先從不占用每一節體育課做起。而要在根上重視體育,還是要落實到考試的分值,讓體育在各類考試中被賦予與語數外相近「分量」的分值。

結合前面高考改革和去年小升考試改革的新聞,我們總結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三大升學考試改革


1. 高考:強基計劃取代自主招生

2. 中考:綜合素質+體育,強勢出擊

3. 小升初:實行100%搖號與公民同招,取消面談!


兩則短訊

1、英國名校牛津劍橋放榜:預錄取中國學生超百人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先後公布了本科生錄取情況,截止北京時間1月16日,牛津大學共向中國學生髮放116份預錄取通知;劍橋大學一共向中國籍學生髮放了99份預錄取offer。

據官網數據,牛津大學過去3年中國大陸地區學生的錄取發放數量排名第二,僅次於英國本土學生;而在劍橋大學錄取的國際生中,中國學生的占比也同樣是最高的。目前在地域表現上,上海地區學生獲得牛津大學offer最多,而廣東地區學生獲得劍橋大學offer最多。其中,上海領科國際學校獲得10份牛津預錄取,是目前獲得牛津大學預錄offer最多的院校;而深圳國際交流學院截至目前則收穫了19份劍橋大學預錄offer,暫列全國第一。(來源:新浪教育)


2、華媒:海歸求職語言不再是最大優勢

近日,《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眾號刊登文章,講述了幾位留英中國學生畢業後回國求職的經歷和對留學生求職者的建議。其中提到,英語已經不再是「海龜」求職時的最大加分項了。HR並不會特別在意留學生身份,除非應聘者畢業於世界名校,企業更加看重的還是個人能力和過往經歷。

在智庫的報告中顯示,「海歸普遍認為自己在國內發展的語言優勢正逐漸下降,而國際視野帶來的優勢則隨著我國全球化發展的日益深入而不斷提升」。(來源:中國新聞網,歐洲時報)


知識角

趁寒假,學生養成

這9個學習好習慣,終身受益!


從今天開始,基本上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都迎來了寒假的到來。近一個月的假期,是孩子們在緊張的學期生活後按下的「暫停鍵。

但這個暫停鍵並不意味著,到了假期, 就可以睡懶覺、玩遊戲、作業也不好好完成......相反,假期時間相對充裕,正是培養學習好習慣的絕佳機會。

趁著假期,做好計劃、多閱讀、提高學習效率,人民日報的9個實用建議讓孩子學習生活雙豐收!



祝小朋友們寒假快樂!春節快樂!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育兒咨訊」,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查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