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朕若不諱,二人斷不能留,一向孝順的雍正為何斷然違抗?

歷史雜錄 發佈 2020-05-15T20:02:25+00:00

引言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在晚年時,曾留下朱筆諭旨:「朕若不諱,二人斷不能留」,此中的「二人」指的是康熙的兩個兒子。全句意思是,等他去世之後,將這兩個兒子一併殺掉。那麼這兩個兒子究竟是誰呢?為什麼康熙決定要處死他們?他們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引言

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在晚年時,曾留下朱筆諭旨:「朕若不諱,二人斷不能留」,此中的「二人」指的是康熙的兩個兒子。全句意思是,等他去世之後,將這兩個兒子一併殺掉。那麼這兩個兒子究竟是誰呢?為什麼康熙決定要處死他們?他們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康熙在位期間頗有作為,除了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之外,在培養兒子方面也很有一套。他對自己的兒子們比較嚴苛,這些皇子們也都非常爭氣,才能出眾、各有所長。只是,兒子太優秀、個個都爭氣,這要放在普通人家,那估計爹娘都要樂翻天。可這要是放在皇室,卻未必是一件喜事。

01

康熙的兒子們個個都很優秀,但是皇位只有一個。因此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少不了各種明槍暗箭、陰謀詭計。看到皇子們為了皇位不擇手段地各使招數,康熙也是心力交瘁。失望之餘,康熙便留下了上面的諭旨,決定在自己死後,賜死自己的兩個兒子。這兩個皇子,一個是廢太子胤礽,另外一個,則是康熙的大兒子胤禔。

廢太子胤礽乃是正宮所生,他雖不是康熙最大的兒子,但他的母親是赫舍里氏,也就是康熙的第一任正宮皇后。只可惜,這位皇后福氣太薄,在生胤礽的時候難產而死。康熙帝本來就和自己的這位皇后伉儷情深,在她難產死後,便將對皇后的愛轉移到胤礽身上。所以,比起其他的兒子,胤礽從小就享受著康熙更多的寵愛。而胤礽出生的第2年,就被冊封為太子。

胤礽本身雖有些才幹,但是在這麼多極為優秀的兄弟當中,卻顯得十分平庸。弟弟們一個接一個的長大,胤礽感覺自己的儲君之位受到了威脅,慌亂之餘,背後搞了不少小動作。這些康熙看在眼裡,他對胤礽的所作所為越來越失望,終於下決心要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原以為,自己廢掉胤礽,能讓兒子們安分一點。可是沒想到,這些兄弟之間的鬥爭竟然越來越激烈。

對此,康熙大感頭疼。再加上他本來心裡對胤礽頗為憐惜,於是乾脆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並且囑託他要改過自新,不可舊錯重犯。

02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胤礽重返東宮之後,所作所為,依然一如既往。康熙對這個兒子徹底失望,再度廢掉太子,並下令將他關在咸安宮中,再不理睬。

再就是康熙的第一個兒子胤禔。胤禔雖是皇長子,可他卻是庶出,他的母親是惠妃,並非皇后。按照立嫡不立長的規矩,他是不能優先繼承皇位的。然而胤禔的模樣長得十分俊秀,頗有才華,而且還有一身的功夫。本來,康熙對胤禔也是極為看重的,就連當時帶兵親征噶爾丹的時候,也點名讓自己的這個兒子隨己出征。

本來占有優勢的胤禔,後來為什麼被康熙所厭惡呢?這其實還是怪他自己不夠聰明。當時,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廢,胤禔仗著自己有父皇的寵愛,也產生了想爭一爭的念頭。但是,他卻沒有像其他兄弟那樣,暗暗培養自己的勢力,而是直接找到康熙,自作聰明地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父皇之手」。他以為自己猜中了康熙的心思,便主動請纓想代替康熙殺了太子。

他這一番話,讓康熙大為吃驚,此子的心思竟然如此狠辣,連自己的親兄弟都能輕言誅殺,要是當了皇帝,那還得了!怒不可遏的康熙帝直接下詔,廢了胤禔的爵位,將其囚禁起來。

03

余怒未消的康熙帝,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讓人失望,於是當即寫下了諭旨「二人斷不可留」。對清朝歷史比較熟悉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二人在康熙帝死後並沒有被賜死,甚至還過得不錯,這又是為什麼呢?

雍正登基之後,對自己的兄弟們進行了大清洗,殺的殺、貶的貶,皇族血脈幾欲斷絕。但是,他對胤礽和胤禔卻非常優待,不僅沒有奉旨殺死他們,反而賞賜了他們不少好東西。為什麼雍正會對自己這兩位兄長手下留情呢?

其實大家仔細想一想,就能明白了。親兄弟還要明算帳,更何況是雍正這樣能隱忍數十年、心狠手辣的帝王!他對待那些和他不同心,且有競爭能力的兄弟,只會毫不留情地打殺,杜絕後患。而像胤礽和胤禔這二人,已經被貶為庶人,不僅沒有了權力,連聲譽和威望也早已敗盡。留下他二人的性命,不僅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而且還能為自己搏一個善待兄弟的美名。

結語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界上最大的悲劇之一莫過於手足相殘。生在帝王之家,雖然可以享受無盡的權勢和榮耀,但是,卻為了爭奪權力,兄弟之間反目成仇,最後爭得你死我活,成王敗寇。如此這般,真是令人嘆惋。

參考資料:

《清史稿》

《東華錄》

《大義覺迷錄》

《七步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