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有關墮胎的青春片一定是爛片?

我為人民看電影 發佈 2020-04-28T18:58:26+00:00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片子是一部青春片,這可不是觀眾印象中的狗血言情,而是一部講述有關於墮胎的,含有性教育意義的青春片——《從不,很少,有時,總是》豆瓣評分7.6,作為一部青春題材的影片,實屬難得。

這兩天真熱鬧,遍地是瓜。

前有屈楚蕭紅螺寺「別擋好姑娘姻緣」,後有羅志祥戀愛九年多次出軌,聚眾「多人運動」,前女友正面開撕。

緊接著網絡PUA大軍里又迎來了黎梵。一眾網紅明星紛紛下場。

兩渣制霸熱搜,雙雙封神。

中間穿插了彭昱暢被拍戀情隨即公布的甜瓜。

每一隻吃瓜猹被撐的背後,是一片望不到邊的瓜田。

看了那麼多,只想說不管男女,談戀愛的時候最重要的事還是要保護好自己啊。無論哪個階段,我們都要愛自己,不要因為盲目的感情迷失了自我。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片子是一部青春片,這可不是觀眾印象中的狗血言情,而是一部講述有關於墮胎的,含有性教育意義的青春片——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豆瓣評分7.6,作為一部青春題材的影片,實屬難得。

女主奧特姆,生活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農村。

正值17歲的她,和每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樣,有著自己的叛逆與愛好。

她會把眼影塗成最亮的銀色。她也會在舞台上彈起吉他,唱起自己創作的歌曲。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自己懷孕了。

這是一個宛如晴天霹靂的消息。

奧特姆不敢告訴任何人,只能偷偷地嘗試各種網上的「辦法」,試圖阻止這個意外。

很顯然,她的計劃失敗了。

她只能向當地的醫療機構求助,想要進行私密的墮胎手術。

但是,對方卻一心勸導奧特姆把孩子生下來,並告訴她墮胎是一種暴行

更重要的是,在奧特姆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18歲以下的墮胎手術必須經過父母同意。

為了不被人發現,徹底結束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

奧特姆和陪同自己的表妹一起,踏上了一場遠赴紐約的「墮胎之旅」。

影片並未著力於刻畫、渲染奧特姆的不幸與痛苦,只是在平靜而克制的鏡頭下,為觀眾緩緩道出一個細膩的少女心事。

故事雖然隱去了要對女主負責的那個男人,但全片對男性的描寫其實就已經變相的批判了當下男權社會的不公。

從大聲叫喊著「slut」(蕩婦)的男同學,沒有父愛的繼父,一直沒有出現的致使奧特姆懷孕的男生,強行親吻手背的幕後男到地鐵上舉止猥瑣的路人,一直試圖調情的男人。

全片的男性形象幾乎沒有正面的,但我並不認為這種人物塑造是一種簡單的性別對立,而是對社會環境的進一步刻畫。

所有的的男性形象對於女主和女二來說都算不上「反派」,他們其中不少都只是她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

可這些過客如同黑色的小劑量毒藥,在社會中積攢,對女性造成持久的壓迫與傷害

全片充滿了留白和情緒上的克制,即使是在那個全片情緒達到頂峰的長鏡頭裡,奧特姆也沒有完全失控或是放聲大哭,而是平靜用各種各樣的人物和象徵來展示當代社會環境對女性的無聲壓迫。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這幾個字眼很簡單,但是它們背後的故事並不簡單。

奧特姆坐在診所之中,鏡頭在她和詢問的醫師之間來回切換。

開始醫師只是詢問一些簡單的事情,不過接著就變成了性生活的詢問,而最後,則是幾個關於她是否被強迫的問詢。

「你的性伴侶是否拒絕帶保險套」

「你的性伴侶是否妨礙你避孕」

「你的性伴侶是否威脅過你」

「你的性伴侶是否對你造成過身體上的傷害」

「你的性伴侶是否違背你的意願和你發生性行為」

隨著問題的深入,鏡頭再也沒有回到那個醫師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奧特姆臉上每一個細微的反應。

慢慢的,我們可以發現奧特姆的痛苦,每個問題以及回答的背後都是一段不堪的回憶,甚至可以猜想到她遭受過性暴力

一個女孩走到今天需要墮胎的這般田地,當然她自己有很多過錯。

但是那些在她走到今日之間對她嘲笑,對她漠不關心,對她謾罵的人,還有傷害她的,違背她意願的人們,都是兇手。

一直到今天,美國很多地區墮胎都是非法的。

影片真正要讓人反思的是墮胎違法對女性造成的傷害和缺乏考量,以及女性在性這個方面是處於一個非常劣勢的局面的。

同時這裡也體現著當代社會對於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包括奧特姆懷孕後亂吃藥企圖避孕,以及捶打自己的肚子試圖使其流產;

但這種缺失不單單體現於這種教育本身的缺失,而這種缺失更體現在於「客觀」的缺失,是一種撇開意識形態,正視女性地位的一種客觀。

我們要知道:當女性說「不」時,她們是真的不願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