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技術 開啟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

農業科技報 發佈 2020-01-17T23:15:20+00:00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王海明 張莉1月12日,由北京意科樂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EM微生物菌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古都西安隆重舉行。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王海明 張莉

1月12日,由北京意科樂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EM微生物菌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古都西安隆重舉行。

此次研討會是在國家提出的農業生產上「藥肥雙減」的前提下召開的,會議以「EM微生物菌技術應用」為主題,聚焦生態農業發展,對微生物技術促進作物提質增效、推動品牌培育、市場開拓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和分享交流,為推動生態農業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EM微生物菌」技術發明人、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李維炯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梁俊、來航線、安成立、王渭玲、王安柱、王雷存教授及高級農藝師劉水利分別從不同領域,圍繞中國EM技術的應用、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觀點,給出了新思路,為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陝西各區域EM微生物菌肥經銷商、種植大戶、合作社理事長、職業農民代表等10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EM技術賦能生態農業

2015年開始,農業部正式啟動「減肥減藥」行動,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近年來,生物肥料也列入科技部發布的《「十三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重大生物產品之一。微生物製劑以及微生物肥料,對促進有機、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生態農業成為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日本是世界上EM技術研發最早、技術最好的國家,但其技術在中國沒被登記過,市場上不會有日本的EM複合微生物菌產品。而我們研發的「EM複合微生物技術產品」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是「中國的EM」,獲得了6項發明專利。

此項技術也充分得到市場認可,經過在全國多地,以及在陝西等地農作物上的大面積試驗示範證明,EM複合微生物菌系列產品能改善作物品質、增強作物抗病性、改善土壤活性,由此可見複合微生物技術在生態農業中具有重要作用與獨特地位。目前,該技術產品在全國累計使用面積超過20萬畝。

讓EM技術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目前,微生物技術發展很快,不光在農業上,甚至在工業、生物等其他領域上應用也非常廣泛,但市場上的微生物產品種類很多,大部分人買別人的製劑在做,技術含量低,消費者一定要認真鑑別。李維炯教授的EM微生物技術是自主研發的,技術含量很高。

微生物產品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它能夠在不同作物上提高品質,這對作物質量提升很關鍵,另一方面,它有防病作用,對減藥、環保、生態保護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這無論在蘋果產業上還是其他產業上都會發揮很大的推動作用。要多做試驗示範,不斷完善產品性能,充分發揮和體現產品的功能和效果。

用EM技術阻擊獼猴桃「頑症」

我國是獼猴桃生產大國,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上升,目前還處於快速增長的狀態。其中陝西是我國獼猴桃第一大主產區。但是由於技術跟不上,產業上帶來許多問題,一方面品質不高,另一方面潰瘍病、黃化病嚴重影響了獼猴桃產量,建議從微生物技術角度,發展生態農業,以菌制菌,也許能對獼猴桃的一些「頑症」和品質問題有些突破。

建議通過規範的試驗示範和種植標準,把「中國EM技術」向全國進行推廣應用,真正讓種植者得效益,讓消費者得實惠。

結合農藝發揮EM技術引領作用

日本在亞洲EM技術研究方面是超前的,我國目前發展也很快,類似做EM的產品,在陝西的企業加起來至少20家左右。李維炯教授的EM技術是把日本微生物多元化的互補、協調、協同作用和生態的合理搭配的理念引入了中國,在這種理念的基礎上研發了適合我國的「中國的EM」微生物自主產品,這是非常可貴的。

從「十一五」之後,我國提出要提升土壤質量,改善作物品質,從生態農業的角度來說,微生物技術在提質增效、改善土壤方面作用顯著,但目前市場上微生物產品種類繁多,市場相當混亂。在微生物產品大品牌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中,把關很重要,需要與當地的農藝措施有效配套結合,並通過規範的試驗示範,充分發揮EM技術示範帶動作用,做有行業代表性的微生物菌肥產品。

讓EM技術破解「減肥減藥」難題

2019年8月,國家藥檢委員會提出一個公告,對所有植物類中藥材都要檢測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在以前EM微生物菌肥施用過程中,我們發現EM微生物菌肥有「減化肥、減農藥」作用,這對中藥材的安全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中藥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它的核心,如果失去這些,藥材就不能稱為藥。同時,EM微生物菌對中藥材的外觀品質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增加根長根粗和產量,同時能克服EM微生物菌連作障礙,這對促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希望能加強EM技術在中藥材上的廣泛推廣應用和試驗示範,在中藥材上發揮其「減肥減藥」作用。

發揮EM技術的「硬實力」

我國是世界產桃大國,在生產條件與消費市場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我國的桃產業存在著果品品質不佳,果農效益不高等問題,制約了我國桃產業發展。

近年來,在桃產業上,桃樹的黃化病問題十分嚴重。每年桃樹的新生枝葉出現大量黃化現象,影響桃樹生長發育,進而影響到桃的產量與品質,造成種植戶經濟收益大幅減少。黃葉病已經治了多年,但很多方法都治標不治本,桃裂果也是制約桃產業發展的一大因素,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為要從基礎做起。建議在桃產業上,可以應用EM技術,大面積進行試驗示範,發揮EM技術對桃樹的黃化病,裂果問題的防治作用,推動桃產業良性發展。

編輯:任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