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豆瓣評分8.8的印度電影,看完我再也不指責孩子了

黎庶女士 發佈 2020-04-28T20:29:53+00:00

文/黎庶王金戰老師在《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文中說:「你不能讓西紅柿苗子結出蘋果來,西紅柿就讓它結西紅柿,蘋果就讓它結蘋果,每個成果都有其價值,沿著你的強項成長,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秀的。」01 以孩子喜歡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中,伊桑因患有讀寫障

文/黎庶

王金戰老師在《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文中說:「你不能讓西紅柿苗子結出蘋果來,西紅柿就讓它結西紅柿,蘋果就讓它結蘋果,每個成果都有其價值,沿著你的強項成長,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秀的。」


01

以孩子喜歡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影片中,伊桑因患有讀寫障礙症。


讀寫障礙的小孩會有以下特徵:

閱讀方面:跳字漏行、增字、替換字、倒反念 猜測文意,或無法理解閱讀內容 混淆相似字。

如,無法從文字推想畫面,較愛看有圖片的書籍,排斥文字很多的書看不懂數學應用題斷句困難、閱讀緩慢,用手指輔助閱讀仍跳漏字。

書寫方面:同音異字,例如:「互相」可能寫成「互香」 抄寫黑板時,感到困難 、鏡反字。

寫字左右顛倒、部首錯置。如,「部」和「陪」 。

字體歪斜,大小不一,超出網格線或過小字跡潦草,容易寫錯字,或是別人看不懂,字跡工整但握筆吃力、寫字緩慢 。

數學方面:很難心算、九九表記不住 無法以數字思考,對順序或數量的概念不佳 、不懂題意、 邏輯推算有困難。

這導致伊桑的成績很差,在班級授課體制下,老師要照顧到整體進度,像伊桑這樣的讀寫緩慢的情況,認知能力還停留在繪圖層面,老師很難照顧到他的特殊。於是在老師的眼中伊桑是一個調皮搗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又有點笨的孩子。


面對老師的否定和批評,伊桑變得越來越不自信,連他最喜歡的繪畫也逐漸喪失了興趣,他開始自暴自棄,逃課。

直到他遇到了美術老師尼庫巴,尼庫巴是一位向填鴨式教育發起挑戰的老師,他在美術課上穿上奇裝異服,就像美術的色彩,充滿想像力。


他將美術音樂和孩子豐富的想像力相結合,他歌唱道:「你們看,那是樹嗎?還是被斗篷遮住的人。這是下雨嗎?還是天空忘了關水籠頭。」

他的教學方式的新穎獨特,讓孩子對他的課堂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可是他發現所有的孩子都上得很開心,只有伊桑垂頭喪氣,沒有任何興趣。有一天,他布置的美術作業是讓孩子們畫一副畫,他從作業中看到了伊桑的繪畫天賦。同時他又發現了伊桑患有讀寫障礙。

為了讓伊桑重拾自信心,他找伊桑談話,跟伊桑講述很多患有讀寫障礙的名人故事。愛因斯坦,達·文西,愛迪生背不出字母表,畢卡索不理解數字「7」,迪斯尼不識字,所以致力於畫漫畫,阿加莎·克里斯蒂不會讀也不會寫,卻是世界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在老師一一列舉這些名人的時候,伊桑重燃了自信。他想他和這些名人竟然如此相像,如此近距離,他頓時覺得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他也會畫畫。

為了喚起伊桑對美術的興趣,他特意在學校舉辦了美術繪畫大賽。伊桑拿到獎狀後,他備受鼓舞。他興奮的撲向老師的懷中,心裡唱著:「你就是太陽,萬丈光芒。」


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體驗,成就感,自我價值感。

當其他老師簡單粗暴的針對伊桑時,只有尼庫巴走進伊桑,鼓勵他,引導他。這個平時在其他老師眼裡調皮的孩子,在尼庫巴這裡懂事而有愛心。其實尼庫巴的教育方式正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也叫「無痕」教育。他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而是關注個體的差異,關注孩子興趣點,讓孩子體會到了被尊重感、歸屬感、價值感。

好的學校教育不是填鴨式的說教,而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生命與生命的碰撞,智慧與智慧的碰撞。

02

斥責、謾罵、暴力遏制孩子自信心,民主、愛心、責任感激發孩子潛力

影片中伊桑的家庭教育和大多數家庭的教育一樣,充斥著語言暴力。

在同學、親人、鄰里之間的比較洪流下。在以整體成績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的形勢下。在個性化教育與整體教育的競爭下。伊桑的爸爸對伊桑是各種斥責。

他斥責的原因主要如下:我愛你,我不希望你在這個社會上毫無競爭力。我要對你負責任,但是我照顧不了你一輩子,不想以後的生活如此辛苦,就必須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

尤其窮人家的孩子,沒有財富,沒有太好的資源,改變命運,實現階級跨越的途徑只有學習——應試——考大學。

當老師找伊桑的父親談話,並提醒他:「你的孩子已經是第二次讀三年級了。」


言下之意是,都第二次讀三年級了,還這麼差,還跟不上進度。焦急的父親,望著伊桑,眼裡噙滿淚水。

伊桑的父親對孩子是有期待的,他期待孩子優秀,期待孩子有競爭力。但是他僅有期待,在這種期待與焦慮促使下,他沒有正確的去引導和幫助孩子,而是各種暴力打壓。

在伊桑替小夥伴撿球,不小心將球扔偏,導致輸球,小夥伴把怨氣撒在了他一個人的頭上,小夥伴一起欺負他。還有一次,他面對學校老師的侮辱和指責,選擇逃課,還讓他的哥哥幫他寫了假條。

結果,他沒有首先站追問孩子原因,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暴力、恐嚇加指責。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是有震懾的作用,但是也會遏制孩子的成長。


在父母的眼裡,他也成了一個笨孩子,是比不上他哥哥聰明的孩子。父母並沒有蹲下來,耐心跟孩子做一番溝通,到底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學習成績不好?為什麼小夥伴都欺負他,是誰的錯?他為什麼要逃課?

父母的批評和否定,將他推向了絕望邊緣。他對學習、周遭環境充滿了敵視和憤怒。



要不是他遇到了一位好美術老師,及時的發現了伊桑的閱讀障礙,並發現了他的美術特長。伊桑的美術天賦可能被抹殺。

教育專家孫雲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對孩子沒有最起碼的了解和尊重,就用恐嚇和暴力的方式,遏制孩子的某種行為。一方面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將孩子的不好行為「負強化」。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很多二胎家庭裡面,老大喜歡暴力恐嚇老二,一般是老大經常受父母的暴力和恐嚇,被恐嚇的孩子不是正視自身問題,去解決問題,而是習得了父母這種暴力和恐嚇的能力。

海桑曾寫給女兒一首詩:

你不是我的希望,一定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去仍不準備獻給你我的一生,這是我的固執。

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我愛你,僅此而已。

海桑以詩的方式告訴女兒,自己僅僅是愛她,並不是因為她的成績優良,讓孩子幫自己實現未實現的夢想。孩子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她應該做自己。父母也應該做自己,而不是為孩子奉獻一生的父母。

好的家庭教育,就應該是民主、愛心和責任感,能激發孩子說出內心的需求,尋求父母的幫助。而不是一味的斥責、謾罵和暴力,遏制孩子的自信心。

03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在浩瀚的銀河系發光發亮。在整體化教育的今天,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在探索和追問:什麼樣的教育最有效?

魯迅說:「教育植根於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從魯迅到巴特,他們都說,好的教育離不開愛。

難道伊桑的老師就不愛他嗎?伊桑的父母就不愛他嗎?


老師負責任的批評指責伊桑不學習,懶惰。父親在生存焦慮下謾罵和施壓。他們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伊桑好。但是伊桑患有閱讀障礙,他們都沒有發現。他們只看到了伊桑這個孩子行為的表象:調皮、淘氣、懶惰。並沒有耐心去透過這種現象去發現他內心的想法,去找淘氣、懶惰背後的根本原因。

而巴庫特才是真正踐行了愛的教育,以孩子喜歡的方式愛孩子,課堂上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能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感受到老師的同理心,感受到被尊重。孩子的內心也因為愛而變得柔軟。


巴特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

愛是教育的靈魂,而這種愛衡量的標準:是愛孩子本身,而非成績優異、名列前茅。幫父母撐面兒。去實現父母未完成的夢想。

當然有人會質疑:畢竟現在對孩子能力衡量標準主要是應試,孩子現在的成績決定著孩子的未來考大學,他的人生道路。但是我們也要懂得,孩子身上的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他的成績。

就像伊桑,他在老師父母的重壓下,沒有被逼得成績上優秀,反而喪失了自信心,自暴自棄。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被逼出來,但是每個孩子內心都渴望被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