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50天!清華「寶藏班級」自編3萬字高考寶典,送給正在衝刺清華的你!

清小華 發佈 2020-05-18T03:15:56+00:00

邱勇:以自強精神夯實人才成長之基、築牢民族復興之基 | 在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上的講話。

當年高考前

你是否曾與畢業的學長們交流?

他們是否分享過高考衝刺的酸甜苦辣?

作為「過來人」

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機械913班的同學們

準備了一份「寶藏」

自4月20日開啟連載以來

他們已經在班級公眾號上

發布了近30篇高考衝刺心得

各大科目應有盡有

全部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跳轉

啟動,用了不到18個小時

4月19日晚,機械913班的班委們正準備討論接下來的團支部活動計劃。

宣傳委員劉冉懿提議,高考臨近,不妨在班級公眾號上分享學習經驗,為高中的同學們盡一份綿薄之力

晚十點,班委們通過討論,很快確定了這一系列文章的寫作計劃。全班22名同學,如果都能為這次活動貢獻一份力量,最終將能有一定收穫。

4月20日下午兩點,班委開始面向全班同學徵稿。「通知下發當天就收到不少稿件,之後也陸續有投稿,效果還挺好的。」劉冉懿回憶。

下午4點,團支書楊明遠總結的英語學習技巧正式上線。此時,距離劉冉懿提出初步想法,剛剛過去不到18小時

高效,是這個班級的特色

進入清華的第一個學期,一些同學在期中考試中遭遇了挫敗。班委收到同學們的反饋後,第一時間與他們展開了一對一交流,收集了每個人的具體需求。

「期中成績公布後,我們統計分數,一對一和大家交流,討論確定幫扶和集體學習的方案,整個過程沒有超過三天。」班長李昊陽對這一次行動記憶猶新。在大家的努力下,期末考試專業前10名中有4人來自913班,沒有同學在學習上掉隊。

「我們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沖在前面。既然選擇成為了班委,就要有發揮帶頭作用的意識和習慣。」

這一次,大家都想沖在前面

「高考寶典」的想法能夠得到全班同學的支持,並不是巧合。他們都或多或少得到過學長們分享學習心得,都希望讓這樣的傳承繼續下去

宣傳委員劉冉懿來自湖北,高中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們每年都會組織一場大型的母校回訪活動「情系華一」,向學弟學妹們分享高中學習的心得體會,並將學習方法集結成冊,送給母校的同學們。

劉冉懿對高中時參加「情系華一」的經歷印象深刻。「高一、高二的時候,我都沒有想到我能上清華,因為那時我成績不算特別突出。看學長們分享的時候我就在想,都是『大佬』,跟我有啥關係!」

等到自己真正來到了清華,劉冉懿明白了這背後的意義。

「分享中總有一些你能學到的東西,這和成績無關。無論是方法還是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收穫。」為了把自己手上的接力棒傳遞下去,劉冉懿提出了這次的方案。

劉冉懿高考前總結的語文筆記

最先響應這一方案的團支書楊明遠也有類似的經歷。

「高一高二的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好學生』,很調皮。有一次我們聽學長學姐分享經驗,當時我對於自己的成績定位還不是清楚,但那次聽完後很有收穫。」

直到高三,楊明遠「意識到自己需要放下一些東西」。他這時才真正體會到,衝刺高考意味著什麼

「每天夜裡都感覺自己可以一直學下去,但是因為第二天6:00就要起床,必須要保證睡眠。但那個時候為什麼能堅持下來?我感覺是有一個信念,有一個信仰在那裡。以前說要考清華,說了那麼多年,但只有在那時,才是真的有所體會。」

高考後,楊明遠想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感觸。這一想法早在高考前就已經萌生了。「我就想著,高考之後不管我考得如何,我都有很多話想跟後來人講一講。因為自己高考那會兒感觸真的太多了,除了學習之外,更多的是心態,或者說生活上的感悟。」

無處抒發的感觸發酵了將近一年,卻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成為了這份「高考寶典」的開篇。

開篇之後,才發現任重道遠

「過來人」回到母校與「後來人」一同交流,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像機械913班這樣,完全依靠微信平台與學弟學妹們交流,尚屬一次新的嘗試

這背後自然有疫情防控期間線下交流不便的原因,但913班的同學們也有更深層次的考量。

我們當時考慮到了家長的存在。高三的同學不怎麼看手機,那些推送常常是先通過家長,再轉到學生的手裡。這就有一個好處,家長自己也可以替孩子問問題。」利用問卷二維碼,班委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家長和同學們的疑問,並及時推出專門的答疑推送。

「根據後台數據來看,閱讀推送的家長和學生的比例大概在4:1左右,而且多數家長是母親。」班長李昊陽在處理反饋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負責任的家庭裡面,家長們是很關心孩子們學習的。甚至於同學們看到推送只是一掃而過,但是家長看到後會很在意。」

因此,班委們也順應讀者的需求,對內容進行了調整。「我們分享的方法一定是重點突出,幫助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最關鍵的點,並且儘量用實在的語言,接近於手把手地教給學弟學妹們一些學習方法和操作。」這樣的模式,將「過來人」拉下講台,呈現在「後來人」面前。

說到這裡,李昊陽想起了兩年前,那個在清華園裡騎車的雨夜

「當時,2016屆的學長們回我當時就讀的高中做了一次宣講,我加了他們的微信,但後來幾乎沒什麼聯繫。」高二,李昊陽來北京參加比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繫了通訊錄中的一位學長。「我問他,如何才能進清華溜達一圈。學長爽快地說,你考完試了,我帶你參觀吧。」

李昊陽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場景:「那晚下了雨,他帶我在非常大的校園裡遊覽了好長時間。」

「當我站在文圖前面,我覺得這個地方太好了。當時我就想,不管怎麼樣,我一定要努力衝刺,這其實是支撐著我一直前進的動力。」

人文社科圖書館 (王左夫 攝)

或許,讓更多的高中同學們感受到「學長」的些許親切,這樣一對一的心靈交流是重要的。913班的「高考寶典」,正是這樣的一次嘗試。

系列推送發布一個月後收到的問卷反饋

如今,機械913班的問題解答環節已經結束了,但留下的寶貴經驗,正在幫助更多人接近並實現夢想。

願我們能遇到更多這樣的「寶藏班級」,為有夢想的高中學子們的未來助力。

我在清華等你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即可獲取機械913班的「高考寶典」!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報考必讀

1、邱勇:以自強精神夯實人才成長之基、築牢民族復興之基 | 在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上的講話

2、陳旭:築強國建設之基 育可堪大任之才 | 在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上的致辭

3、清華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4、清華大學招辦主任余瀟瀟一文詳解強基計劃

5、一圖讀懂清華大學強基計劃

6、鍾秉林: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與「強基」理念高度吻合

7、於歆傑: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不變的心——寫給清華強基計劃的書院新生

8、黃德寬:「強基計劃」與清華的「人文日新」

9、陸一:清華大學強基計劃的最大亮點為「書院育人」

來源 | 「樂學」公號(ID:lx62792453)

編輯 | 苑潔 趙姝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