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之爭:周冬雨遭逢鄭秀文時刻,易烊千璽難贏老戲骨

雲納君 發佈 2020-04-28T23:31:22+00:00

萬梓良在香港娛樂圈內早已經是老一輩的元老,與劉德華合作電影有12部,與吳鎮宇合作電影也有13部,是香港電影人御用的反派角色。

雲納君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今年5月6日的香港金像獎會挺熱鬧的,這或許會是近十年來最熱鬧的一次。

此前的十年,金像獎大多數都處於爆冷的尷尬,收視率也直線下滑,常常引發輿論的大戰。

爆冷的原因也很簡單:參選的電影差距太大了,還沒到晚會頒獎,獲獎人選便被觀眾們猜的明明白白。

在此前的第32屆香港金像獎上。

電影《寒戰》以其巨大的優勢,一舉斬獲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等在內的九項金像大獎,

而彭浩翔的話題之作《低俗喜劇》則捧下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兩項大獎。

那年的金像獎主席陳嘉上也在頒獎前夕說道:「對於今年的提名,我反而覺得是一種改革,是一種我們自我反省的過程。」不言而喻《寒戰》的大獲成功便是「捧新人」的結果。

這也導致了在頒獎之後,引發了輿論外的一片譁然與不滿。

不少的人紛紛站出來指責:香港金像獎的「自我意識」太過濃重,參選電影實力差距太大。

香港金像獎推推崇的「自我意識」是錯的嗎?自我意識沒錯。

香港金像獎全名叫香港電影金像,名字所指的就是香港本土的電影,而並非是為國際電影而設立並頒發的獎項。


其實在整個世界性的電影評價體系裡邊,

雖然我們有著華語電影的三大獎項,但是比起先鋒電影節和歐洲三大電影節。

我們的華語電影的獎項,還是屬於「本土意識的下的電影節獎項。

當然在此之前,歐美的各大電影節也都是屬於自娛自樂,沒有中國人什麼事,直到後來的全球化才有了改變,而奧斯卡的改變則是從《寄生蟲》開始的。

香港的金像電影節,就好比是我們民族中的傳統節日。

它的宗旨便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成立的目的,是在本地和世界各地推廣香港製作的電影,表揚本地電影從業員的成就,促進專業發展和推動電影文化。

換句話來說,香港電影的金像獎雖然在這幾年標準有了改變與鬆動,但是參賽的影片依舊需要以香港人為主要創作的團隊的成員為主。

這就間接導致了,香港的金像電影節的標準與審美傳統:

立足於香港本土,在香港的命運多舛的土地上,傳遞人文關懷與社會之思,道盡此刻港人的時代精神

這是香港金像獎的始終在堅持的價值觀導向。

儘管金像獎遭受到了外界巨大的爭議與質疑,香港電影人也都知道這種「本土意識」帶來的弊端,但是他們依舊堅守這種價值觀導向。

在眾多的香港電影人看來,正是因為香港金像獎對本土意識的推崇與肯定,

這才有了類似於《一代宗師》《花樣年華》《無間道》《重慶森林》等優秀電影的生產,

正是它們固執的價值觀導向,守護住了香港文化的基因,延續了香港文化的人文關懷的種子。

即便今年的香港金像獎開始有了新的改變,並也隨著《少年的你》12項提名獲得巨大的關注,

但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所堅持的價值觀導向並不隨之改變。

或許從它的宗旨上,我們能夠猜測到今年金像獎的得主名單。*(自娛自樂的預測

最佳電影/導演

今年的香港的5大最佳導演提名其實挺有意思的:

1,曾國祥再度證明了自己的導演功底,1979年出生的他已經是香港電影人的代表人物。早在此前他就已經通過《七月與安生》獲得了金像獎的提名,這次基本上差不多會十拿九穩。

2,周冠威的《幻愛》切入了大時代的背景,是屬於青年導演的獨立作品。

3,楊曜愷的《叔‧叔》很細膩但力度不夠。

4,麥曦茵《花椒之味》則「迎合了香港人文光環的底層視角」

5,葉偉信的《葉問4:完結篇》是香港功夫的電影序幕曲。

但是從最佳導演來看,第一個就得排除,葉偉信,他的《葉問4》還是民族主義的問題,太中規中矩,俗套且力度不夠,其次便是周冠威,他的電影邏輯也是經不起推敲,而楊曜愷的問題還是在於在時代的環境之下,他的格局收放不夠,太小了。

因此就最佳到導演來看,還得是把「三流小說」拍成「好電影」的曾國祥,抓住人文底蘊的麥曦茵。

而每年的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差距不大,因此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的結果差不太多。

預測:最佳導演/電影 曾國祥,麥曦茵(備選)

最佳男主

目前提名的有:易烊千璽、古天樂、太保、朱栢康、郭富城。

大膽預測,最佳男主是太保,備選朱栢康。


雖然從目前的流量走勢來看,易烊千璽作為頂流的幾率最大,但是望眼整個香港金像獎史,加冕影帝的「皇冠」從未有給過內地男演員,更何況他今年的遭遇的一堆老戲骨。

此外易烊千璽的表演雖然出色,但他還有著很大的成長與進步空間。

在這個年紀也不應被「最佳」定義。

因此易烊千璽最大的可能性還是會捧下最佳新人演員,但是要知道的即便是最佳新人,易烊千璽還是得遇到劉俊謙的《幻愛》,所以就看這兩人誰最後才能捧下最佳新演員了。

至於古天樂和郭富城,雖然兩人的演技依舊在線,當年是從他們的演技卻依舊還是在自己的框架裡面,雖然是提名但是拿獎的幾率很低,所以最後的影帝還是得在太保和朱栢康之間。

太保(張嘉年)與朱栢康,太保自然有著最大的優勢。

第一,楊曜愷的《叔‧叔》完全給了太保的演技的發揮空間,而朱栢康被《金都》困住了。

第二,太保在香港電影圈內摸打滾打了五十年,是成家班出身的反派配角演員,是靠著自己一步步的打拚走到今天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太保自己就已經是香港電影文化的見證者與歷史的縮影。

今年太保加冕影后的幾率遠超於其他人。

最佳女主

提名:周冬雨、蔡思韻、鄭秀文花椒之味》、鄧麗欣、鄭秀文《聖荷西謀殺案》

大膽預測:鄭秀文加冕影后,周冬雨(備選)。

香港金像獎史上,雖然還沒有出過內地男演員加冕影帝,但是此前內地女演員加冕影后倒是有不少。

此前斯琴高娃和章子怡也都捧過最佳女演員加冕影后。

今年的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表演極為出色,無論怎麼扣細節,她都是極為出色的表演。

但是今年的周冬雨想加冕影后很難,因為她遇上的對手是鄭秀文。

鄭秀文是香港娛樂時代的最後一代天后,

憑藉著三屆「最受歡迎女歌星」,三次「CCTV-MTV」的「香港地區年度最佳女歌手」,

是被公認為的王菲之後最為成功的女歌手,

而排在她後面的那個人是容祖兒。

翻閱香港文娛史的歌壇,其實也就誕生過七位天后:

徐小鳳、梅艷芳、葉倩文、王菲、鄭秀文、容祖兒。

鄭秀文自己本身便是香港文娛歷經滄桑的見證者與符號標籤。

2002年鄭秀文的大銀幕的首秀,

便憑藉著《鍾無艷》拿下了第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獎。

同年更是憑藉著《同居密友》《瘦身男女》《鍾無艷》提名金像最佳女演員,

2006年,2013年,2014年,鄭秀文都提名過最佳女主角。

可是由於時代與歷史等綜合的因素,鄭秀文敗選。

2020年的第39屆香港金像獎。

鄭秀文又獲得了2部影片的提名,而其中在《聖荷西謀殺案》的表演庚是被香港評論學會所看好。

當然《花椒之味》裡面的「底層人物關懷」又賦予了鄭秀文在角色把握上的更多挑戰與細膩的情緒處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47歲的鄭秀文就像是當年的周星馳,劉青雲,古天樂一樣,她早就該拿影后了,

恰好加冕影后的時間也到了。

最佳女配

最佳女提名:區嘉雯、賴雅妍、鮑起靜、劉雅瑟、蔡卓妍,

香港金像獎上,每年的最佳男配與女配都挺意外,也都挺不意外的。

因此就角色的功能性而言,它作為主要突出的要表現出角色的性格與情緒,從而推動故事發展。

但今年的最佳女配還得是,鮑起靜或能殺出重圍,備選(蔡卓妍)。

之所以選擇蔡卓妍,還是因為她今年在《聖荷西謀殺案》有著強烈的說服力,因為本身鄭秀文角色中的極端表演就賦予了蔡卓妍更多的表演空間與可能性。

但蔡卓妍今年面對壓力也很大,老戲骨的鮑起靜的演技遠在阿sa之上,這位早在2008年就憑藉著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斬獲了第28屆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這次雖然扮演的是配角,但她在銀幕中對於「婆婆」的飾演,那種對於「掌控與抱怨」性格的把握,又使得觀眾們難以忽視鮑起靜的存在。

男配

最佳男配提名:姜皓文、盧鎮業、張達明、萬梓良、張琪。

預測:萬梓良捧下最佳男配,備選姜皓文。


萬梓良在香港娛樂圈內早已經是老一輩的元老,

與劉德華合作電影有12部,與吳鎮宇合作電影也有13部,是香港電影人御用的反派角色。

並且早在1988年就憑藉著《大哥大》斬獲了影帝。

這時隔快40年過去了,萬梓良在金像獎上再度提名最佳男配,是一點都不奇怪。

姜皓文這也年也不斷的在香港電影圈內打拚,哪裡有古天樂,哪裡就有他的身影,演技也毋庸置疑。

今年或許也能夠衝擊下最佳配角,但是相比起萬梓良的表演,這次提名的《犯罪現場》,姜皓文的表現有些遜色了些,但是香港金像獎便是這樣,提名就已經代表了肯定。


從第1屆到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見證了香港電影的崛起,也見證了香港電影的凋零。

但在這個「香港電影已死」的年代中,卻依舊綻放出自己的光芒,照耀在每個香港電影人的身上。

它依舊通過一種傳統獎項,藉此對香港的電影作品表達關心與肯定,

並通過獎項的設立不斷激勵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投入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創作,

關心人,關心社會,關心底層,關心我們今天正在發生的一切。

而金像獎對於生活的關懷與探索,也終將使得華語電影更加善良。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娛樂深度好文~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雲納君——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