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婚姻大多數「死」的悄無聲息!

影視地平線 發佈 2020-04-28T23:40:12+00:00

相顧無言恐怕是生活中最大的悲劇,因為,在利用語言建立起的溝通交流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普遍要依靠說話來聯絡。

相顧無言恐怕是生活中最大的悲劇,因為,在利用語言建立起的溝通交流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普遍要依靠說話來聯絡。可是,當不知所措的生活瑣碎,慢慢摧毀著交流基礎時,物質與精神錯位造成的認知缺失,大概就是導致絕大多數中年人婚姻危機的重要原因。

從信心滿滿到的青年,到稜角磨平的中年,當生活變成敷衍,只有孩子可以作為情感維繫的唯一紐帶時,生活的面目全非,恐怕就不僅僅只是柴米油鹽的平淡造成的,更多的還包含著出現分歧後的逃避和推諉。

所以,至今我都沒有勇氣去第二次看那部電影,因為,當最熟悉的生活撲面而來時,仿佛電影里所有的人物,都像是現實生活中街角就可以碰到的鄰居親戚。他們也許會和你這個外人熱心的打招呼,可轉身卻又不得不重新面臨家庭失語的現象。就像電影中那座充滿煙火氣息的河南延津小縣城,又有幾人能看到,這生活背後千瘡百孔的苟且無法到達的遠方

我說的這部電影,便是由劉震雲編劇劉雨霖執導,並在2016年上映的一句頂一萬句。故事的焦點放在了兩個家庭的情感糾葛上,可是,電影傳遞的核心主題,卻能夠輕而易舉地拓展到整個中國的家庭中。

在我看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當從一個悲劇跳入到另一個悲劇時,為了生活不得不吞下所有苦果的負重前行,總顯得可憐又可悲,因為,習慣性的隱忍是把雙刃劍,它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慢慢毀在缺乏交流的相互不理解上。

1

雖然電影改編自劉震雲的同名小說,但卻只是截取了小說中的某個片段,然後,結合現實的語境,試圖重新組建起對於中國人以及中國家庭的理解。

影片在敘事風格上可能會更接近與顧長衛的《孔雀》,只是,對於時代的把握以及生活細節的刻畫上,作為新人導演的劉雨霖還是略顯生疏的。所以,她的故事只能發生在延津縣城,卻無法從廣義的角度推廣至中國其他類似的小縣城。不過,因為有劉震雲的參與,保住了電影整體傳遞出的孤獨和壓抑情緒,算是電影最大的亮點。

影片一開始,牛愛國和龐麗娜興高采烈的結婚登記,卻被突如其來離婚的兩口子給打斷,而這兩人給出的離婚理由竟然是因為沒話說。這種一喜一悲的對比,其實是在暗示著牛愛國和龐麗娜之後婚姻的結局。

從結婚時給出的理由是我們有話說,到十年之後龐麗娜出軌面臨婚姻危機給出的理由是兩人沒話說,表面上看來,及時的溝通交流是維繫婚姻的關鍵,其實,裡面暗含著形成婚姻關係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所謂的「門當戶對」。

我這裡說的「門當戶對」,並非是指古代那種財富地位上的對等,而指的是在精神和思想上擁有溝通交流的充分條件。交流最重要的是可以基於現實生活的展望,以及展望之後共同的付出,當然,其中還包含著彼此之間不約而同的妥協。

可是在電影中,之所以龐麗娜會背著牛愛國去找蔣九,並不是因為蔣九多麼優秀,而是因為從一開始龐麗娜所追求和嚮往的就是大城市的生活,而牛愛國則把目光局限在延津小縣城,這種不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各自憧憬,在牛愛國一次次沒有兌現的許諾中,走向了無可挽回的奔潰

很多人在看這部電影時,只會看到龐麗娜的背叛,卻並沒有看到牛愛國的麻木,其實,兩個人都無法在捨棄某些很自我東西的同時,去更好地尋求帶有共同性話題的情感訴求

雖然,電影只是用簡單的黑白數字作為轉場將兩人送到了十年後,可是,掰開這十年間的生活瑣碎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原本夢想當軍官的牛愛國被迫退伍成為了修鞋匠,而一直夢想去蘭州大城市的龐麗娜,也只能在這種從未實現的許諾中慢慢走向不信任

他們彼此之間從一個眼神就可知會對方心思,到最後說一句話都覺得多餘,壓垮生活的不是瑣碎,而是失去了溝通的勇氣和交流的耐心。

突然想起了北島寫過的《生活》這首詩,全篇只有一個字——「網」,這是我見過描述生活最高級的一個字。在這個充滿市井氣的普通群體生活里,面對勉強可以果腹的生存壓力,唯一能夠依賴的就是精神碰撞帶來的情感共鳴,可是,在缺乏對等的交流環境下,傾訴和傾聽站在了對立面

就像牛愛國和龐麗娜,蔣九和趙欣婷,牛愛華和宋解放,三個不同家庭卻處在同一種境地,長期家庭失語背後存在的情感壓抑,並不是不會說我愛你,而是從來不肯說對不起。這是中國傳統家庭普遍存在的現象,以為是一家人,就不必經常通過交流來重新認識對方和自己,甚至,把習以為常當作肆意妄為的資本,這是很可悲的

牛愛國忘了去兌現承諾,卻並沒有認為失信是一種可恥的行為,龐麗娜明知自己禁受不住誘惑有出軌的衝動,卻並沒有及時糾正錯誤的婚姻觀念,於是,這種長期缺乏平等交流後的敷衍,也就成了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2

對於為何會用「一句頂一萬句」作為標題,劉震雲是這樣解釋的——

一個人滔滔不絕的幾千句里,基本上都是廢話,但他真想說一句自己內心的話,卻是很困難的,他必須找到一個能聽他這句話,並且聽懂這句話的這個人。

這也就是我前文提到過的「門當戶對」的真正含義。溝通的基礎是有共同的追求,而這種人與人共同性的建立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畢竟,思想的多樣性決定需求的多樣性,所以,求同存異不僅僅止步於妥協,更重要的是及時把潛在的差異給對方傳遞出來,然後,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會不自覺地想到和它擁有相似故事的萬箭穿心來。相比較這部電影,《萬箭穿心》的矛盾點就顯得更集中些,而且,只是把出軌戲份當作一種鋪墊,轉而利用這個鋪墊呈現中年人時刻存在的婚姻危機。

所以,《一句頂一萬句》雖然具有寫實的風格,卻失掉了寫實的核心,顧此失彼的把焦點放在了女人出軌和男人報復的狗血劇情上來,該有的生活細節也做了大幅度的省略。我想,如果可以稍稍突出兩個人物更多的內心戲,或者將家庭失語現象更多的轉化成精神世界亟待需要的溝通和交流,大概就會更具有生活的普遍性和情感的共鳴性。

劉震雲也許了解中國人的生活,可他女兒就未必對這種生活深有體會。大多數婚姻危機的出現,並不是單純的沒話說,而是從來就不說話。生存的忙碌摧毀著生活的激情,平淡的瑣碎摧毀著平等的交流,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突然發現,溝通的渠道早就被自己的煩躁慢慢消磨掉了,這才是最可怕的結果。

當鏡頭跟隨著牛愛國兩次找尋老婆的行動軌跡時,我們看到了這個男人的怯懦,看到了這個男人的不爭氣,但同樣看到了這個男人企圖挽回婚姻的小心翼翼。

只是,試圖藉助物質的討好終究換來冷眼相對,而將所有婚姻問題歸咎於龐麗娜出軌後的報復行為,則讓他親手毀了兩個家庭。在我看來,電影里的每個人都是有錯的,可他們偏偏沒有從自己角度認識錯誤,而是將目光對準旁人。

不過,《一句頂一萬句》這部電影最好的一點就是,它只是在呈現生活的某個面,而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或是評價,它講述了一個家庭失語狀態下夫妻各自面臨的精神困境,沒有互相的溝通,沒有互相的傾訴,甚至就連傾聽都顯得那麼不耐煩,所以,從這個雞零狗碎的家庭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了千千萬萬更多中國家庭的影子。

婚姻是一個孤獨個體尋找另一個孤獨個體,然後,因為彼此求同存異的交流慢慢擺脫孤獨後的情感結合,在這裡,物質是短暫其次的,精神才是長期關鍵的。

或許,從這部沒有給出解決婚姻危機的電影里,我們能夠思索出什麼?

雖然電影只是電影,可回過頭去看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每一天都像是在演電影呢?你會想法設法扮演很多角色,唯獨不想扮演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