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狂攬111枚Offer的牛劍大神:頂尖名校喜愛的學霸可以量產嗎?

閱讀第一 發佈 2020-01-18T07:01:53+00:00

在各地這波Offer雨點燃的同時,大家驚訝地發現,有一所神奇的機構以52枚牛津,59枚劍橋,一共111枚,占今年牛劍Offer48.3%的比例,這個數據驚艷了教育圈,也震撼了家長們。

作者:Bamboo,留學全知道教育觀察員

這兩天,家長們的朋友圈被牛津和劍橋大學放榜喜報刷屏。截止到1月16日,中國學生獲得240+牛劍預錄取Offer。其中已知牛津大學預錄取113枚;劍橋大學預錄取134枚,成績斐然。

在各地這波Offer雨點燃的同時,大家驚訝地發現,有一所神奇的機構以52枚牛津,59枚劍橋,一共111枚,占今年牛劍Offer 48.3%的比例,這個數據驚艷了教育圈,也震撼了家長們。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名叫「唯尋國際教育」,被家長們私底下譽為「神仙機構」、「牛劍收割機」的機構今年輝煌的戰績:

唯尋牛津大學預錄取Offer

唯尋劍橋大學預錄取Offer

(以上數據截至到1.16下午四時,offer榜單仍在更新中)

2018年,唯尋就以32枚牛劍錄取震驚留學圈,開始以「通往牛津劍橋的聖殿」走入家長的視野;2019年,唯尋又以74枚牛劍錄取強勢刷屏大陸榜單,成就了「唯尋牛劍現象」。到2020年唯尋以幾乎壟斷了中國地區一半的牛劍錄取的成績再次「稱霸」,讓家長們對它充滿了好奇。 我們特別邀請了唯尋的創始人吳昊,作為曾經的牛津大學統計系榮譽學士、歐洲頂尖商學院ESADE管理學碩士、A-Level成績A*A*A*A*A的競賽大神,為大家分享他個人的求學故事、創辦唯尋的初心。希望給去英國求學的孩子和家長們帶來忠告和建議

吳昊

唯尋國際教育創始人

牛津大學統計系榮譽學士和碩士MA

歐洲頂尖商學院ESADE管理學碩士

A-Level成績A*A*A*A*A,

英國奧林匹克數學和物理比賽獲團隊和個人多個金獎、銀獎。

*為方便閱讀,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01. 一場史詩級的5輪面試

之所以想要幫助更多申請英國留學的學生,和我本身經歷的「坑」是分不開的。畢竟我是當年去牛津的中國學生中,面試次數最多的。

問題就在於前期準備的錯位和不充分。參加正式面試前,我們學校特意找了兩個美國人,飛到英國給學生進行輔導。模擬問題都相當哲學,例如數學是什麼,數學是真理還是工具等等……我答的很好,因此輔導老師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結果實際來到牛津面試,第一輪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兩位教授根本沒有提出任何哲學性的思辨讓我論述,而是丟出一張寫滿問題的紙,從第一道題開始做,邊做邊解釋思路。因為沒有相應的準備,導致結果很差。

第二場開始前立刻進行了心態的調整,就好很多。教授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這個學生前後表現差距那麼大?她立刻聯合了其他教授,又加試兩場。五場下來,總算有驚無險地拿到了offer。

但其間我承受的壓力也無與倫比。每當想起這段彎路,我都覺得:以後的學生千萬不要像我一樣。

正巧在大一期間,接觸到了一家平台公司。一端是頂尖名校的在校生,另一端連接國內的高中生,提供在線的一對一課程輔導或出國諮詢。我幫助平台上課,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學生,那個學生後來被牛津統計系錄取,我因此得到了不錯的評價。第二年就成為這個平台在牛津校區的校區負責人,幫助做老師的招募、基礎培訓、教學管理等。

在和更多優秀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自己的經歷能夠多麼大地幫助到對專業之事了解甚少的人。而且通過這段鼓舞人心的經歷,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小夥伴們,形成了現在團隊的雛形。

我對未來的想法因此越來越清晰:這一路,無論是學習方法也好,還是筆面試的「坑」也好,都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學生。不知不覺這樣就接觸了越來越多想去留學、卻不知如何掌握方法的孩子。

02.如何走向英國:行萬里路vs閱人無數?我一直跟可能想要申請英國方向的學生和家長這樣說的: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我的目標確立也來源於行走與實踐,只有這樣你才會發現遠處的「緣分」。

高一那年的暑假,我參加了一個語言學校的夏令營,地點設在牛津,當時居住的寄宿家庭主人,正巧是從牛津大學退休的講師。那兩周的時間裡,我教老奶奶怎麼做中國菜,她告訴我有關牛津的歷史與文化。兩人討論交流了很多中西方的不同觀點。

回國之後,我就立下去英國、並且是去牛津大學讀書的志向。所以我會鼓勵學生勇敢去嘗試、去了解、去擁抱更廣闊的世界。比方去參加一些初級的競賽或科研項目,找到你喜歡或擅長的。

我們有個典型的案例,有名學生本來想申請數學系,但參加完一個科研項目後,發現對數學完全提不起興趣,再臨時通過性格測試等輔助工具,發現商科和文科更適合他,最後確定了經濟學的方向,後面的學習過程就變得充滿快樂和積極能量。他讀了非常多經濟學的書,參加經濟學的論文比賽,主動地關注經濟時事,最終被劍橋的經濟學系錄取。

英國的申請材料相對美國更簡單,一篇主文書可同時申請5所學校,加上A-level課程專業性偏向較強,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有心備戰英國G5,倒推一下,不用特別早,大概10年級時可以開始思考,通過1年的各種嘗試確定方向,11年級開始為專業做更多的準備。

除了花時間去嘗試不同的科系項目外,「閱人無數」也是一種能夠有效獲取信息的方式,我會建議孩子直接向相關專業的人士或直系學長學姐們請教。比如感覺自己對工程有興趣,但是不知道工程具體做些什麼,就去問讀過工程的前輩們,他們大學上哪些課,做什麼事,有什麼分支,畢業之後做什麼,很快能知道未來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

整體來說,英國還是更加希望學生在本科階段就有清晰的目標,自己未來想要讀怎樣的專業,有沒有明確的熱情。你可以證明自己證明這個喜歡的東西,為它做過很多事情。所以不要害怕,放手大膽地去做、去問。

03.G5求學=方法+決心

方向確立之後,具體落實到學習上,要學會哪些方法、準備怎樣的心態呢?

我自己的求學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方面要說服父母送我去英國留學,另一方面要與口語和閱讀比我好太多的歐洲、美國國際生競爭,都是問題。做留學生時,不錯的語法底子並沒能讓我的學習輕鬆多少。尤其在進入語言高分班之後,我的成績一開始慘遭滑鐵盧,完全跟不上,內心充滿掙扎。

但是我在學習過程中有一些自己的小方法,也是後來在教學中會和同學們分享的:比如在發現課業落後時,去找老師要第二天上課的大綱,回去拚命查單詞預習,利用晚上的時間補足白天來不及反應的內容。兩個月的語言課,到第二個月已經可以跟上歐洲人的進度。

這樣的學習方法哪怕進入G5之後依然很重要。

比如牛津大學,它的本科學習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課講座,幾百人一起上課,老師會講的非常快,內容無法在課堂就完全吸收;

第二階段是課後時間,一般結束講座老師會發一份Problem Sheet,你需要通過閱讀老師推薦的書籍、小組學習等完成這些任務,才算是學會了這一堂課的內容;

第三階段是導師課,一個導師帶3-5個學生,檢查他們完成Check List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和問題。這些小課導師都是牛劍花重金聘請的一線科研人員,實力與經驗超群。

為什麼說前面的學習方法重要,因為頂尖高校都給予了學生非常大的信任,認為我們是會主動學習、主動花時間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所以高校的課後時間遠比上課時間更富餘的。牛津每周10小時大課+5小時導師課,3個學期8周算下來,真正上課的時間一整年總共也只有360個小時,這就需要學生儘可能地去利用和安排好課餘生活,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至於決心的部分,曾經還有個學生令我印象很深刻:他申請牛津數學系,雖然最終沒有拿到面試,但在申請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我衝擊頂尖名校是為了我自己,要給自己的決心找個出路,本著這個信念,用不到1年的時間,學完所有A-level兩年的內容,目標讓他激發了自己更多的潛能。

04. 孩子如何與家長攜手並進

回歸現實,可能要潑大家一個冷水,申請在我看來,一年比一年競爭激烈。尤其是去年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很多學生考慮英美一起申請。我們接觸的不少人都是帶著托福110以上的成績來的。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氛圍之下,家長們很容易因為周圍比較的聲音,而失去方向,出現兩個明顯的誤區:

① 專業的選擇很局限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了,但衝著就業選專業的問題依然存在。

我會跟家長說自己的經歷:本科讀數學,大二做統計方向,大三研究生物統計,研究生換成讀管理,畢業之後做管理諮詢,最後紮根教育行業,並且發現教育才是我一直熱愛並且堅持下來的事情。

所以,大家要明白:專業不是決定終生的事情。本科階段其實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能力的培養和圈層的融入。

無論你學的是什麼專業,一些通用的技能,比如時間管理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思考的能力、小組作業的能力等等,才是能夠受用終生的。

而圈層,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Community,這個Community你會認識到很多同樣優秀、趣味相投且能夠互相學習和進步的人。這些人對你的未來,無論是資源還是個人成長上面,是影響最大的人。所以本科階段,專業不用太糾結,選一個自己最熱愛的吧。

② 目標跟實際的分歧

有時候學生知道自己能力沒有那麼強,但家長卻永遠抱有過高的期望。

沒有一個家長覺得自己孩子不能衝擊頂尖學校。強行拔苗助長的結果,不僅會讓孩子很痛苦,而且亂七八糟地參加競賽和活動,也會導致課外時間安排毫無規劃,反而對申請不利。

有些學生確實天賦沒有那麼好,成績不夠強,Ta完全是可以選擇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學校或者一個好的地理位置,更有益於未來發展。

我們需要給到家長正確的概念:不是別人有,我就要有。有的學生在參加AMC的時候已經覺得很吃力了,何必繼續往後死磕?

需要嘗試,但不適合的,就可以不要繼續走這條路,而是看看有沒有別的興趣愛好可挖掘,包括和專業相關的實習、公益項目等。

我們很希望能和家長一起,認識到一件事:準備的過程本身是非常有意義的。曾經輔導過一個二線城市的孩子,他是本地學校里唯三成績達到申請標準的學生之一。在來到這邊之後,學習過程中還是發現自己比一線城市的孩子弱了不少。但回家的他並沒有焦慮,也沒有陷入消極,反而非常開心,他覺得自己在過程中認識了非常多優秀的同學,通過老師的教學,打開了自己對專業的認知。他告訴我:無論去哪裡,都會好好地把物理學下去。

這才是申請過程中的意義,也是我作為曾經的學生、現在的老師,最能感受到學習與教育能量的瞬間。

家長只要有耐心和理智,會慢慢發現,準備過牛劍申請的孩子,他們變得不一樣了,更加主動,更加開朗,更願意跟人去溝通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能力了。

05. 結語

常有媒體報導:在唯尋,牛劍是可以量產的。

但通過我們的採訪與接觸,發現唯尋的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非常認真對待;每一封錄取,都是實打實的含金量。

希望吳昊老師的建議能幫助到更多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和方向。無論能否成功申請到牛劍,至少努力去嘗試,尊重過程本身,最重要的是培養終身受益的學術和軟能力,希望大家都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

— 精選推薦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