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流感》,深刻拷問人性,凸顯他們面對災難的焦慮

我就是個碼字的 發佈 2020-03-02T15:43:19+00:00

在豆瓣平台上,《流感》被近25萬觀眾打了7.7分,高於84%的災難片,筆者認為這個打分還是相當有說服力的。

韓國著名災難電影《流感》上映於2013年,在2020初年這個特殊的時期,這部電影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片中那個美國駐軍代表的話即使放在在現在也非常適合。

在豆瓣平台上,《流感》被近25萬觀眾打了7.7分,高於84%的災難片,筆者認為這個打分還是相當有說服力的。

一、故事梗概

《流感》的劇情梗概:越南來的偷渡客將豬流感病毒帶入了距離首爾僅十五公里的盆塘市,只有一個偷渡客孟瑟在貨櫃中生存下來並逃脫。

消防隊員姜智久和醫生金仁海相識,他愛上了這個任性的離婚女醫生,並和她的女兒美日成了好朋友。美日遇見了逃跑的孟瑟,並幫助了他。

豬流感病毒被蛇頭的弟弟帶進了社會,由於當地政客的自大和不作為,這種有強烈傳染能力並能迅速致死的病毒在盆塘開始蔓延,其傳染髮病率高達50%。

在前往隔離區過程中,金仁海發現女兒已經被感染,她隱瞞了下來。倖存者孟瑟被找到,金仁海冒險用他帶抗體的血清注入女兒體內。但女兒還是被帶入隔離區。

本來可以安然脫身的姜智久回到隔離區尋找美日,卻發現那些政客正在指揮軍隊焚燒還活著的感染者。他冒死在火場上救出了美日。

與此同時,盆塘民眾發現了真相,他們發起暴亂要進軍首爾。能產生抗體的倖存者孟瑟在暴亂中死去。消除病毒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在產生抗體逐漸病癒的美日身上。

美國駐軍和韓國財閥政客勾結準備用軍隊撲滅暴亂和感染人群,為此甚至不惜動用轟炸機。危急時刻,總統奪回指揮權逼退美軍代表和政客,他重新指揮軍隊和醫療隊進入盆塘,利用美日身上的抗體消滅病毒。

二、電影拍攝本身

如果只從電影拍攝技巧角度去看,《流感》確實是一部極好的電影。全片兩個小時左右時間,幾乎毫無尿點。

影片開頭短暫的風平浪靜時間,姜智久和金仁海之間的搞笑對峙戲,美日撒嬌的橋段,就像是普通韓劇一樣充滿了寵溺之感,也同樣招人喜歡。尤其是丑萌丑萌的美日,演技也確實了得。

從發現第一例感染者開始,全片進行快節奏的狀態,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各種應接不暇的危機讓人喘不過氣來,實事求是講,這是國產電影里已經極少見的節奏了。

而韓國電影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不硬拗劇情,《流感》同樣如此,每一個劇情推進和轉折都有邏輯,符合劇本創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基本操作。唉,就算是基本操作,也是目前國內大部分影視劇最欠缺的。

舉一個例子,美日和孟瑟,美日喜歡貓,為了餵流浪貓遇上逃亡的孟瑟,孟瑟救了美日,美日將奶和麵包送給了孟瑟。後來,當孟瑟再遇到美日時,他心懷感激自願抽血救助美日。因果關係和劇情銜接非常流暢,讓觀眾看起來很有一種來自劇情的愜意。

三、人性的深刻

韓國電影對於人性的描寫和刻畫有兩個特點,赤裸裸和深刻。《流感》同樣如此。

姜智久對金仁海母女倆有愛情衍生的情感,金仁海對美日有先天的母女情感,這屬於正常範圍。有人批評金仁海隱瞞美日的病情屬於自私,但後面金仁海主動隔離的劇情交代則弱化了這種自私的批評。

筆者認為母女和母子之間的這種感情沒啥毛病。就像那位執行鎮壓任務的士兵見到感染的母親時,他不顧感染摘掉防毒面具撲在母親身上大哭,然後端起槍救母親出火坑,這樣的劇情讓人淚奔。

姜智久三次主動救人的畫面則體現了這位仁兄的責任感,尤其是第一次在超市鐵門外他回答金仁海的那句話「可我知道啊」,讓人肅然起敬。當然,姜智久後面兩次放開美日去救人,也多少有些莽撞。

《流感》對韓國政客人性的批評毫不客氣,基本上屬於韓國電影的慣例。其實,最大的人性刻畫只有一句話,就是總理那句「要求封鎖盆塘的民意支持率已經從35%上升到96%」了,這句話才是對人性自私一面最赤裸裸的揭露。

四、影片背後的焦慮

一般電影影評分析到人性角度基本上就夠了,這也是關於《流感》的影評里最多的類型。但筆者認為,如果《流感》這部災難電影僅僅反映了這種赤裸裸的人性明顯是不夠的。

其實,《流感》更大的寓意在於深刻反映了韓國人心中的焦慮,概括來說,可以有六大焦慮。

1、小國的焦慮

韓國領土面積小,沒有戰略縱深,因此一旦出事很容易全國受影響。《流感》多次提到不能讓病毒感染全國,各種急切的政策和不顧一切的行動則是這種焦慮心態的體現。對於這種災難,韓國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因為輸不起。

2、財閥政治焦慮

《流感》毫不客氣地對韓國的財閥政治進行了批評,議員從一開始的盲目樂觀,到出事後的逃跑,再到對自己地位的擔心,最後寧願犧牲幾十萬盆塘市民的不負責任。可以說,財閥政客是片中最大的反派,即使是外國觀眾看了也非常生氣。

3、首爾中心焦慮

很多觀眾都對片中那個領頭指揮官的口號印象深刻,他對人群高喊:「將病毒傳到首爾,讓首爾也產生感染者,這樣政府才會想辦法救活我們」。

這就是韓國的現實,大部分的利益都被集中到首爾區域,這導致韓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其他地區的民眾自然也容易產生怨言。這也是導演為何將盆塘設置在距離首爾十五公里的原因之一。

4、美軍地位焦慮

片中政客財閥是一大反派,美軍代表則是另一個大反派。美軍指揮了韓國政府的一切工作,甚至敢於不經過韓國政府同意就下令向民眾射擊以及轟炸盆塘。

而美軍代表也在韓國總統面前頤指氣使,儼然一副太上皇的面孔。這種描寫當然有些誇張,但也正體現了韓國民眾對駐韓美軍的厭惡態度和 內心焦慮。

5、炮彈襲擊焦慮

《流感》中有個突兀的情節,美軍代表居然命令美軍轟炸機轟炸盆塘市民,這劇情明顯有點兒誇張了。

筆者看的電影版本中將戰鬥轟炸機攜帶的飛彈翻譯成炮彈,將轟炸翻譯成炮擊。不知道韓語原文是不是就是炮彈和炮擊。但筆者認為,炮彈比炸彈和飛彈合適。

這裡的炮彈應該是代指首爾附近金城川一帶的大炮,首爾大部分繁華地段都在鄰國的幾千門大炮射程之內,一旦出事,首爾半個小時內就會變成瓦礫堆。這種時刻被當成「人質」的現實也一直是韓國人尤其是首爾居民的焦慮來源之一。

6、倒霉總統焦慮

有些網友戲稱,韓國總統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流感》中的韓國總統則不光展現了危險,還展現了尷尬。

在指揮防治疫情關鍵時刻,以韓國總理為代表的財閥政客居然將韓國總統給架空了,而在美軍代表面前,韓國總統更是毫無話語權。

直到影片結尾,韓國總統才正面硬剛了財閥政客和美軍代表,其下令防空導演擊落美軍轟炸機一幕很燃。

但影片最後韓國總統血紅的眼睛也預示了,這又是一個將來會倒霉的總統,因為他同時得罪了財閥和美軍。總統的尷尬,也是民間精英們的焦慮。

綜上,正是由於存在這種無處不在的焦慮,因此韓國電影普遍在反映現實問題上比較用力,片中各種極端躁動的戲份也比較多,這是一種文化的折射。《流感》的評分沒有超過8分,也和這些由於焦慮而有些誇張的劇情有關。

當然,對於外國觀眾尤其是我國觀眾來說,只看電影本身,韓國電影還是優點多多,值得我國的電影人學習。

此外,《流感》雖然只是把傳染病當成一個故事的載體,不論是發病、傳染、防疫和治療各個階段敘述的都比較簡單粗暴。但我們依然能從電影的緊張和恐怖的氣氛中感受到傳染病的可怕。

相信看完這部充滿了韓國式焦慮的《流感》,很多中國觀眾都會有一個感想,慶幸我們生在了一個負責任有實力的大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