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雜糧究竟是什麼?性味不同選擇很重要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5-01T11:32:42+00:00

社稷「的意思就是我們祖先用最好的糧食來供奉祖先。可見小米在古代是十分受推崇的。小米就是我們常說的粟,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一碗小米種在地上是一大片,每一粒小米就是一個生命,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幾乎都能生長,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長起來,真可謂是給點陽光就燦爛,而別的糧食作物就不一定能像它

大家都知道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在那樣的時代,五穀、雜草和藥草都長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

老百姓的疾苦,神農氏瞧在眼裡,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飢?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遍嘗百草,不知中了多少次毒、受了多少苦,終於了解並記載下了各種植物的屬性,其中哪些可用作藥物療疾、哪些可用來充飢並為人體補充營養,神農從中發現並培育了五穀。從此,人們感念他的功德,稱他為「神農」。《黃帝內經》中的「五穀」是指梗米、小豆、麥子、大豆、黃黍等穀物。所謂「五穀為養」,是指以五穀為維持生命肌體的基本食物或基本營養。《孟子·滕文公上》上的五穀,是指黍、稷、菽、麥、稻。黍指玉米,也包括黃米,稷指小米,菽指豆類。如今,"五穀」已泛指各種主食糧食,一般統稱為糧食作物,或者稱為「五穀雜糧」,包括穀類(如水稻、小麥、玉米等),豆類(如大豆、蠶豆、豌豆、紅豆等),薯類(如紅薯、馬鈴薯)以及其它雜糧。

五穀中最好的是什麼呢、答案是小米。在中國古代,小米被稱作「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國家的代稱叫作社稷,社是什麼呢?"社」指土神,"稷」指穀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社稷「的意思就是我們祖先用最好的糧食來供奉祖先。可見小米在古代是十分受推崇的。小米就是我們常說的粟,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一碗小米種在地上是一大片,每一粒小米就是一個生命,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幾乎都能生長,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長起來,真可謂是給點陽光就燦爛,而別的糧食作物就不一定能像它那樣堅強地活下來。因此,小米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別的糧食作物是不一樣的。

對人來講,小米也是補益佳品。從古至今,女性生完孩子大多要喝小米粥,這是因為小米粥有著極好的補益作用。當女性生完孩子以後,身體虛弱,老中醫常說「糜粥自養」其實就是指用小米粥調養。所以在五穀雜糧中,中醫學認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有一點要注意,我們在熬小米粥時,千萬別把上面那層粥油撇掉。粥油就是上面那層皮,是小米最精華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氣健脾。小孩兒脾胃生髮力較弱,常常會腹瀉,喝了粥油以後,很快就會好了。

另外,我們要知道,和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一樣,我們也要選擇吃新鮮的小米。因為新鮮的五穀雜糧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其營養成分也最豐富。與新鮮糧食相比,那些陳年爛穀子的營養成分已大大減少,因此,如果有條件的話,不妨買點新鮮的小米。

人離不開五穀雜糧,精米細面吃刁了現代人的胃口,目光又漸漸投向了五穀雜糧。大米、玉米、小米、麥子……種子的皮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胚芽則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質,因此,相對而言,粗糧比精製的米麵更有營養。除此之外,五穀雜糧還能為我們的身體提供特別的醫療保健作用。

小米:味甘,性微寒,有健脾、除濕、安神等功效。

玉米: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纖維素比精米、精麵粉高4-10倍。纖維素可加速腸部蠕動,排除大腸癌的因子,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對糖尿病有緩解作用。

小麥:味甘,性涼。含有鈣、磷、鐵及幫助消化的澱粉酶、麥芽糖酶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是保護人體血液、心臟、神經等正常功能的必需營養品。另外,常吃小麥還可增強記憶、養心安神。

大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效用,可輔助治療疳積、瀉痢、腹脹瘦弱、妊娠中毒、瘡癰腫毒、外傷出血等症。

綠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腫、中和解毒和清涼解渴的作用。

豇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止血、消渴的功效。中醫學用豇豆作為腎病的食療品,能補五臟、益氣和中、調養經脈。

莜麥:蛋白質比大米、麵粉高1.6-2.2倍,脂肪則多2-2.5倍,而且夜麥脂肪成分中的亞油酸含量較多,易被人體吸收,有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被麥含糖成分少,是糖尿病病人的理想食品。

大麥:其性滑膩,故常與粳米同食,也可磨粉制糕作麵食用,還可煮茶飲用,亦可釀造啤酒,大麥澱粉含量略低於大米、小麥,而蛋白質、鈣、B族維生素等遠高於大米,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大麥芽味甘,可消食、下氣、回乳。因其性涼,故身體虛寒者應少食或不食。

蕎麥:養麥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蘆丁,其維生素B1、維生素B2比小麥多2倍、煙酸多3-4倍。蕎麥中所含煙酸和蘆丁都是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經常食用蕎麥對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療效,蕎麥外用還可治療毒瘡腫痛等。

據《周禮》記載,當時宮廷食醫為皇上配餐就以六食(稻、黍、稷、粱、麥、瓜)為主,注重保健養生,合理搭配營養。五穀雜糧有益健康,這一常識在古代的釀酒中也得到了充分應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那個號稱五種糧食的「陳氏秘方」酒,即用大米、高粱、小麥、糯米、玉米等5種糧食釀酒,釀出的酒不僅在品質上達到極致,更符合營養學的原理。專家為此提出這樣的口號:"吃五穀雜糧飯,喝五穀雜糧酒。

人體內小環境的和諧是健康、養生的需要。大自然的造化和白酒的釀造技術,將五穀雜糧的精華轉化為玉液瓊漿。多種微量元素的比例能夠營造出適合人體健康需要的「小環境」,其中大米味甘,性平,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高粱味甘,性溫,富含鐵和蛋白質,有健脾益胃的功用;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的功效;糯米含有鈣、磷、鐵、B族維生素等,有補虛、補血、止汗、健脾暖胃的作用;玉米味甘,性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酒雖好,但不宜多飲,每天適量飲用(成年男性一次飲用白酒50毫升左右,女性更宜少喝),即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現代營養學研究五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糖類(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依靠糖作為主要熱量來源,而人體生長修補則需用蛋白質,古人把豆類作為主食之一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因穀類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少甲硫氨酸,只有一起食用,才能起到蛋白質的相互補益作用。如大米與玉米搭配使用就可使蛋白質互相補充,使人體獲得的維生素和必需胺基酸更加全面,還能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若單獨食用大米其中蛋白質只能利用58%,如果將2/3的大米和1/3的玉米混合使用,則能使蛋白質利用率提高到71%(這樣利用率就提高了13%),這在我國民間叫金裹銀。這樣色澤黃白相映,氣味芬芳撲鼻,既能增進食慾,又全面提高了營養價值。

總而言之, "五穀為養」就是強調飲食要精細搭配,雜食五穀。感謝各位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