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根木棍,便是家具 | 榬木堂交杌

明清家具研習社 發佈 2020-04-28T17:54:14+00:00

直到今天,交杌(馬扎)這個用八根木材相互交叉連接而組成的家具在基本結構上一如從前,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而且仍然保留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里。回憶小時候看露天電影、胡同里老人家隨手拎條馬扎出來聊天、甚至遛彎到護城河邊釣魚的人們……都少不了一件小馬扎的身影。

直到今天,交杌(馬扎)這個用八根木材相互交叉連接而組成的家具在基本結構上一如從前,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而且仍然保留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里。

回憶小時候看露天電影、胡同里老人家隨手拎條馬扎出來聊天、甚至遛彎到護城河邊釣魚的人們……都少不了一件小馬扎的身影。

今天,研習君將為大家介紹兩款出自「蘇州榬木堂」的交杌實例,來一起研習交杌(馬扎)的前世今生……

榬木堂 軟席小交杌

材質 / 東非黑黃檀、桑蠶絲線、銅

尺寸 / 摺疊 34.6*7*44cm 打開 34.5*30.5*30cm


榬木堂 上折式有踏床交杌

材質 / 東非黑黃檀、銅

尺寸 / 摺疊 57*10*88cm 打開 57*56*49cm

交杌,也稱交纏或馬扎。「杌」,就是凳子的意思;交,形容其造型四足相交,如果再加上靠背,即為後世的交椅。

交杌最早源自東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胡床」,由八根木棍組成,坐面棕繩聯接,原為上馬所用,世稱為馬扎。

以上兩例榬木堂的交杌可以說代表了明式交杌的全部特徵——無踏床式、有踏床式、上折式。

無踏床式交杌尺寸較小,攜帶方便;有踏床式尺寸緊接杌凳,乘坐更為舒適;而上折式摺疊後占地空間較前二者大,但是將座面由軟屜改為硬屜,避免了軟屜損壞而不得不更換的麻煩。

如果把低座時代除去不算,毫無懸念,交杌可以說是中國家具中出現的第一件高座制家具,是後來的交椅、圈椅、官帽椅等一切椅子的最初原型。

《後漢書》記載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這是關於「胡床」最早的記載,由此可以看出胡床、繩床等家具在上流社會的廣為流行。


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裡面「種桑、柘」部分也記述:「種柘十年,可以做......胡床(值百文)」

在北齊畫作《北齊校書圖》中可見士大夫驕傲地坐在「交杌」上的工作情景。

我們作為熟悉的,應該是從小就吟誦在嘴邊的「床前明月光」

對於「床」的釋義,後人有多種不同解釋,其中之一被解釋為「胡床」,類似馬扎,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凳面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所以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指是「胡床」(即馬扎)。

到宋代,由北方遊牧民族傳入中原的「交杌」和一種我們國家本土的家具「憑几」相融合,產生了一件至關重要的家具——交椅。

交椅在交杌的基礎上,增添了扶手和靠背,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而後明式家具迅速發展,出現了中國家具的黃金時期。

明代之後的交杌,繼續保留著八根直材構成,杌面穿繩索或皮革條帶,但是在製作工藝上與之前已有也極大的發展。

在線腳裝飾、雕刻紋飾、以及金屬配件都給這件古老的家具增添了色彩,煥發出新的生機,稱為「明式」。

我們今天所舉蘇州榬木堂的兩例交杌即依照傳統明式家具工藝制就,木材選用東非黑黃檀(紫光檀),木質堅硬;

家具表面手工打磨至3000目,細膩富有光澤,觸感細潤舒適;做工線腳優雅,著地的兩根橫材,斷面近三角形打窪起線,抓地更穩固牢靠;

製作工藝採用全榫卯結構,開榫精密,嚴絲合縫,堅固耐用。


| 榬木堂交杌工藝流程 |

無踏床軟席款,其座面由桑蠶絲線手工編織而成,承襲古法;

有踏床款交杌,杌面不用織物造軟屜,而代之以兩扇可以摺疊的、中間安有直欞的木框。木框中縫之下有支架,用銅環與木框聯結。

踏床鑲嵌銅製開光如意紋,中間飾方勝紋,踏床面板下牙條鎪出壺門式輪廓,婉轉流暢。四杌足與構件交接處均包裹如意頭銅飾件,耐看穩固。

上折式交杌,當木框放平可以就坐時,支架恰好落實在杌腿相交處,使杌面得以保持平正,承荷重量。

正因其結構如此,故交杌摺疊時,杌面必須向上提折,和一般的交杌摺疊時杌面軟屜向下折夾在杌腿之間,方向恰好相反。

這種交杌,折起後要比一般交杌高出一截,空間占得多些。但由於杌面為木製,比軟屜堅固耐用,不必數十年即須更換一次織物,有其可取之處。

此種交杌除正常作為「坐具」使用,由於其尺寸較大,亦可作為「承具」來使用,還可以創意地將其融入臥室,作為床尾凳使用。

一件結構簡單的交杌,八根木棍,便是家具。由幾種工藝配合製成,取得了精工絢麗的效果,工料俱佳,匠人匠心獨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