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科普|中國植物紅色名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發佈 2020-05-01T18:21:39+00:00

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 purpuratum EN A2ac; B1ab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微信公眾號金花茶 Camellia petelotii VU A2cd; C1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微信公眾號此次評估受威脅物種中有184種名列保護名錄,另外,88%受威

《中國植物紅色名錄》是中國整個野生植物區系生存和健康狀況的系統性評價。為充分發揮其作用,應將這些評定結果反映在相關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環節上,包括保護名錄的更新、環境影響評估、遷地保護和國際貿易。紅色名錄所評定的等級,濃縮許多含義,其背後有著眾多數據支持,一般讀者難於理解,需要閱讀相關的背景資料或諮詢紅色名錄的專家學者。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簡稱「《中國植物紅色名錄》」)歷經5年得以完成,並於2013年由原環保部與中國科學院聯合進行網絡發布。此後,相關研究組一直追蹤最新資料,並於2017年在《生物多樣性》期刊上發表了初次修訂。

這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野生高等植物的生存健康狀況評估,共邀請超過300位植物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由18位本領域權威專家所組成的專家委員會進行指導,也是多年來評定物種最多評估收集最完整的一次。物種名錄採用最新的植物分類系統和IUCN紅色名錄最新版本進行評估,反映了中國植物瀕危的最新狀況,能與目前國際普遍採用新系統的研究成果對接。

評估結果顯示,在3,879種受威脅物種中,苔蘚類占186種、蕨類182種、裸子植物148種和被子植物3,363種。裸子植物中蘇鐵科(Cycadaceae)植物受威脅比例最高,而所有受威脅被子植物中,以蘭科(Orchidaceae)植物653種為最多。結果表明,中國植物受威脅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社會生產活動導致物種生長環境遭到破壞、喪失和碎片化;經濟價值高而持續受到採集壓力;分布範圍狹小,且棲息地特殊,以及外來物種入侵;植物自身繁殖及擴散能力減弱等因素。

此次評估受威脅物種中有184種名列保護名錄,另外,88%受威脅物種分布於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區內,有400種受威脅植物則分布在保護區之外,未能得到有效保護。通過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雲南、貴州、廣西、海南和浙江應建立更多保護區,以保護更多的受威脅物種。目前利用受威脅物種等資料,中國科學院與國家林草局正聯合開展對自然保護地體系空缺的分析研究,目的是通過完善保護地體系以保護更多的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

紅色名錄的完成只是保護行動的開端,它喚醒人們對這些植物的認識,並能珍惜愛護瀕危植物。通過對不同植物類群動態監測,隨時都可以按分類學研究進展和物種瀕危狀況進行更新更正。只有這樣,紅色名錄才有生命力,才能為精準保護提供詳實的科學依據。

世界上第一本以紅色名錄為名的著作是1964年出版的《Red List of Threatened Plants》,不過1969年所出版的《The Red Book.Wildlife in Danger》則是第一本較廣為人知的紅色名錄。IUCN持續推動紅色名錄評估與出版,迄今發展此系統超過50年,已成為公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具晴雨表

未來,《中國植物紅色名錄》應加強紅色名錄原理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及國民教育中的宣傳及應用,包括:

1)基於現有專業團體,如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紅色名錄專業委員會和IUCN合作,制定中國植物紅色名錄的更新機制培訓計劃推廣應用指南等事項;

2)建立和維護網絡紅色名錄信息系統,完善物種更新機制,定期發布中國植物紅色名錄評估動態

3)注重發揮植物科研機構專業志願者的作用,以彌補野外數據調查力量的不足:包括組織、培訓、野外數據採集及上傳等;

4)積極參與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重點推動紅色名錄評估結果在植物保護名錄修訂、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以及遷地保護等各類關鍵領域的應用;

5)建立紅色名錄專業網站、舉行學術交流、編輯宣傳畫冊等,在行業中傳遞正確的紅色名錄理念及方法

6)繼續開展與國際組織的合作,宣傳推介中國瀕危物種評估、保護工作經驗,並吸取國外先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和理念,提高中國在瀕危植物研究水平的國際地位。

(新聞來源:中國野生植物微信公眾號 編輯 王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