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聽障教師15年助殘,教會20餘名學生刻瓷

聊城晚報 發佈 2020-05-18T11:51:54+00:00

臨清市特教學校33歲的教師楊錚,本身就是一位聽障患者,15年硬是教會了20餘名學生刻瓷技藝,並幫助10餘名殘疾學生考上大學,無疑為聊城的助殘事業譜寫了一曲「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動人樂章。

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活動主題是「助殘脫貧 決勝小康」。眾所周知,正常人脫貧還需要幫扶,而對殘疾人來說,能自食其力已經是難能可貴。

臨清市特教學校33歲的教師楊錚,本身就是一位聽障患者,15年硬是教會了20餘名學生刻瓷技藝,並幫助10餘名殘疾學生考上大學,無疑為聊城的助殘事業譜寫了一曲「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動人樂章。



向學生傳授刻瓷技藝

教會20餘名學生刻瓷

家住臨清的楊錚,2歲時因發高燒失聰。開始察覺到自己聽不見聲音,楊錚非常痛苦,與他人的溝通障礙也曾一度讓她抓狂。但她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暗下決心,決不讓自己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1999年,楊錚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在工藝美術專業學習。2002年,楊錚又考入這所學校的專科,以學習油畫為主。2004年畢業後,楊錚被分配到臨清市聾啞學校當上了一名特教教師。

在特殊教育學校,為了幫助聽障學生,她開辦了刻瓷培訓班,不遺餘力地傳授自己所學的技術。她還不惜犧牲個人課餘時間輔導孩子們畫畫,在學校經常工作到晚上八九點。

其實,楊錚中專階段就接觸了刻瓷藝術,很快就對刻瓷產生了興趣,後來,楊錚一直沒有放棄這個愛好。大專畢業參加工作後,利用假期和業餘時間自己在家練習。

最初,楊錚在家學習刻瓷,但產生的噪音往往影響四鄰。後來,她就到學校刻,因學生都是聽障人,影響不大。見她刻瓷,有的學生也對刻瓷產生了興趣。於是,便跟著楊錚學習。當時,楊錚認為,應該讓這些特殊的學生多掌握一門技術。為了讓學生多學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的同時,楊錚抽出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刻瓷學習活動。在刻瓷教學上,目前主要是現場實際操作,楊錚刻學生看,學生刻楊錚指導。用這種教學法,學生很快了解了刻瓷的流程。刻瓷刀要進盤子內部深度約0.5毫米,右手捏刀,左手拿錘,用力大了,可能把盤子敲碎,用力過小則刻不上,怎樣適度用力,這就需要在實踐中去體驗。近年來,楊錚和學生們一起創作了200多件刻瓷作品,把齊白石、季羨林、毛澤東等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瓷盤上。



助殘教學帶來大回報

10餘名學生考上大學

15年的助殘教學也給楊錚帶來了豐碩回報:2012年被評為臨清市優秀教師和十佳道德模範;2013年被評為臨清市「塑造聊城形象」十佳人物和臨清市首屆道德模範,上榜「山東好人——每周之星」;2014年9月,被評為聊城市優秀教師;2019年「七一」前夕,被評為「臨清市青年黨員楷模」「聊城市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9月被臨清市市委市政府授予「奮發有為好青年」榮譽稱號。

2018年,她的刻瓷作品毛澤東和習近平肖像在山東省民間藝術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2019年4月參加第十一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暨一帶一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秞雕刻瓷作品《齊白石像》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2019年9月,釉雕刻瓷作品《齊白石像》在第四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評比中榮獲金獎,《季老與貓》榮獲銀獎。

「經歷過相同的磨難,我更清楚應該怎麼幫助學生。殘疾人與殘疾人交流,心理障礙相對較小。因此,作為聽障患者還是教師的我,總是想著盡全力教會殘障學生一技之長,讓他們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楊錚表示,她的學生劉亞君畢業時,因缺乏自信,想去一所中專讀書。她則鼓勵她去讀高中、考大學。後來,劉亞君真的考上了大學,學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現在劉亞君成為臨清一所民辦學校的工作人員,設計作品時經常選擇做陶瓷作品。目前正在上大學四年級的陳菲菲,是楊錚從小學一年級帶起來的學生,陳菲菲半年就學會了刻瓷,其成長也激發了她不少靈感,2013年全國助殘日期間楊錚展出100餘件刻瓷作品,陳菲菲提供了很大支持。

據了解,像劉亞君、陳菲菲類似的10餘名聽障學生在臨清市特教學校和楊錚的培養下,考入北京聯合大學、南京特教學院等高等學府。一位聽障教師,幫助10餘名殘疾學生找到安身立命的出路並考上大學,這著實讓人由衷欽佩。

全媒體記者 陳金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