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作戰隊」橫空出世,與美軍合作寫入防衛大綱;太空領域將成為未來軍事戰場?

觀象台 發佈 2020-05-18T13:31:57+00:00

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此前於5月8日宣布成立「宇宙作戰隊」的消息後,曾引髮網絡熱議,該部隊名稱尤其成為嘲諷對象,有網友戲稱應該叫「奧特曼戰隊」。

作者丨關珺冉 編輯丨段文

今天(5月18日)日本「宇宙作戰隊」正式成立。這是隸屬於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首支太空專門部隊。

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此前於5月8日宣布成立「宇宙作戰隊」的消息後,曾引髮網絡熱議,該部隊名稱尤其成為嘲諷對象,有網友戲稱應該叫「奧特曼戰隊」。不過,現實的這支「宇宙作戰隊」並不是日本動漫《奧特曼》系列裡,由擁有超能力的英雄組成的阻擋宇宙怪獸攻擊、負責保護地球的「宇宙科學警備隊」,而是旨在加強日美軍事同盟的人類部隊。

這也是繼美國組建「太空軍」之後,世界上又一支類似性質部隊。未來的全球軍事競爭,太空領域是否由此成為新的戰場,引人關注。

監控宇宙「垃圾」 加速太空軍事化

日本「宇宙作戰隊」初期成員僅僅約20人,計劃2023年開始監控「宇宙垃圾」、隕石和人工衛星任務。在此之前,將進行隊員培訓、完善系統設計、做好與美軍及相關機構的信息共享等準備工作。在未來的計劃中,規模將擴大到100人左右。

所謂「宇宙垃圾」,主要是指人類探索太空以來形成的飛船、衛星等碎片。例如2009年2月美國的一顆商用衛星與俄羅斯的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相撞,無數的衛星碎片飛散在宇宙空間。

根據美軍聯合太空運行中心(JSpOC)的數據,目前太空碎片的數量僅僅被確認的就有1.7萬個以上。如果再加上從地面難以觀測到的直徑小於1厘米的物體,碎片數量就會超過1億個。此外,圍繞地球還有大量已結束或臨近結束使用壽命的衛星,以及廢棄的火箭等「垃圾」。

為了不讓上述「宇宙垃圾」撞擊到運行的衛星而使其失去功能,「宇宙作戰隊」將承擔起收集相關信息的任務。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已與JSpOC共享太空碎片信息。根據JAXA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年間,因碎片將要碰撞JAXA的衛星而發出警報的次數就有9萬次,其中衛星面臨更換軌道風險的有30次,實際因太空碎片導致衛星變更軌道的有5次。日本為了保護衛星,將時刻對太空碎片進行監控。

日本防衛省為推動「宇宙作戰隊」計劃,2019年9月開始在山口縣山陽小野田市開始建設巨大的天線等雷達設施。預計2023年完成後,以3.6萬公里上空的靜止衛星軌道為中心,可以追蹤太空碎片或發現可疑人造衛星的軌跡。此外,還將在2026年發射搭載光學望遠鏡的新型人造衛星。

宇宙空間利用在民生領域拓展的同時,很多國家也正將其用於軍事領域。用衛星偵查軍事設施或攻擊的目標,監控彈道飛彈發射等。原JAXA國際部參事辻野照久說,這種碎片觀測裝置在國外很多是用於檢測飛彈設備的,也就是說正向「軍事用途轉變」。

日本一直在不斷加速太空軍事化步伐。2008年,日本通過了《宇宙基本法》,改變了1969年確定的「和平利用太空」原則。2009年以來,日本通過了多個版本的《宇宙基本計劃》,2018年版本明確了日本太空軍事化的核心項目。2018年日本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也將太空領域視為「新戰場」,進一步將宇宙太空列為關鍵戰略軍事領域,宣稱在太空領域確保優勢地位,是事關生死存亡的。此次,日本防衛省在4月17日參議院本部會議上通過了新修訂的日本防衛省設置法,在「航空自衛隊」中新設了「宇宙作戰隊」。

日本媒體評論道,如今在海外,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加速進行衛星實驗,美國也將成立1.6萬人規模的「太空軍」,宇宙空間的擴軍競爭增加了現實意義。日本能縮小多少差距呢?

對於成立「宇宙作戰隊」的意義,河野太郎稱:「這是自衛隊歷史上第一支太空領域的專業部隊,對於我國儘早獲得太空優勢,是非常有意義的。」他強調,從長遠來看,必須考慮擴大人員規模,必須藉助民間的知識和技術,今後政府將與民間進行緊密合作。

「中俄威脅論」下與美國「太空軍」合作

美國國防情報局曾在2019年2月11日出台一份《太空安全面臨的挑戰》的報告,指認俄羅斯、中國、伊朗和朝鮮對太空安全構成挑戰,並分析了四國的太空軍事能力。

其中,中俄兩國得到這份報告的「特別關照」,主要篇幅都在描述中俄的反衛星能力。報告這樣寫道:「尤其是中國與俄羅斯,他們正在開發各種手段,利用美國對天基系統的依賴,挑戰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地位。」2007年中國曾進行反衛星飛彈試驗,使用一枚「動能-1」反衛星飛彈在1000公里軌道擊落了一顆退役的「風雲」氣象衛星。這些都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關注。

「與其說是日本有合作意圖,不如說是受美國的影響更大。」日本眾議院前議員小池政就向《鳳凰周刊》記者解釋道,在日本國會審議中,防衛大臣強調了美國對中國增強衛星攻擊能力的分析。另外,美國國防部2019年1月17日發布的《飛彈防禦評估報告》中也提出了要對抗中俄開發的新型巡航飛彈或極超音速武器。而日本更為期待的是對朝鮮試射洲際彈道飛彈的監控與攔截效果。

目前,日本的「宇宙作戰隊」正與美國宇航軍和美國宇航局(NASA)開展共同研修和訓練。日本與美國在宇宙安全保障方面謀求合作早已有跡可循。2018年12月的防衛大綱中明確表示,決定新設「宇宙作戰隊」,將與美國「太空軍」一起合作努力作為其中一部分。

日本第三次宇宙基本計劃中就明確指出,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宇宙空間的安全保障合作,強化日美同盟。每年的「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上雙方都會確認在太空,特別是在抗擊打能力、太空狀況監視及衛星通信相關的雙邊合作意願。2019年4月19日,日美兩國的外長和防長組成的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確定,2022-2023年間日本將密集發射三顆准天頂衛星,將會搭載美國「宇宙威脅應對(SSA)」任務器升空。

美國「太空軍」於2018年6月經總統川普下令正式成立,成為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以及海岸警衛隊五個軍種之後,美國武裝力量的第六軍種。今年1月14日,約翰·雷蒙德上將宣誓就任美國「太空軍」司令。5月6日,美國「太空軍」公布了第一個正式的招兵廣告視頻。該招兵視頻中包括了太空場景、火箭發射、身著太空服的軍事人員等。雷蒙德稱,此次招募工作的規模相對較小,但未來該部隊將達到約1.6萬人。

期待國際法完善,加強衛星的商業用途

目前日本「宇宙作戰隊」的定性是從事「宇宙威脅應對(SSA)工作」,監視日本重要衛星不受到干擾。但日本防衛大學副教授青木節子指出,相關問題在國際法上應該達成一致。比如什麼樣的干擾行為在國際法中算是違法行為?目前沒有國際性的協議,這是國際法所需完善的領域。

前日本議員小池政就也認為,如果日本開發運用攻擊型衛星,還需討論運行時如何與美國共享信息體系以及其是否在日本憲法的框架內。

另外,目前日本自衛隊所有的通信衛星都是在X波段運行的,計劃到2022年增至三顆衛星。日本考慮到嚴峻的財政狀況,增加自衛隊專用衛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日本應考慮將軍民通用衛星和民用衛星也用於安全保障用途更為現實。多類型的衛星即使受到攻擊破壞,也可以立即找到替代的衛星,進而保證了整個任務的完成。」青木節子說,從成本方面來看,小型衛星的開發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這也是一種妥協,同時也增加了宇宙商業化的可能性。目前,日本企業的衛星圖像在解析度上還沒有達到歐美的水平。但近幾年,日本企業正逐漸在世界市場嶄露頭角。

小池政就稱,日本在和平利用宇宙空間的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優勢。此前日本的衛星產業以政府為主導,如今民間企業正積極參與,不僅是火箭或人造衛星的製造和發射,在數據分析等新興產業也擴大了規模。特別是對地上災害信息的分析,給災害地提供了參考。

日本將在2020年內發射一顆名為ALOS-3的民用對地觀測衛星。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該衛星將搭載由日本防衛省研發的「雙波長紅外線傳感器」的試驗載荷。依靠「雙波長紅外線傳感器」的試驗載荷,提高對地面上的植物、建築物、可疑船隻等目標的警戒與監控能力。

像這樣利用軍民通用衛星或民用衛星,來彌補自衛隊專用衛星的不足還遠遠不夠。日本正計劃考慮購入國內外的商用衛星數據,共享接收到的偵察信息。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觀象台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