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發佈 2020-05-28T07:17:52+00:00

有一種人,他們待人友善,與人謙和。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待人友善,是內心仁德的彰顯。獨來獨往,是一種習慣。

綠標 收聽朗讀音頻

文/民生周刊

有一種人,他們待人友善,與人謙和。他們可以妥善的處理每一項人際關係,卻熱衷於享受獨處的時間,習慣獨來獨往。

待人友善與獨來獨往並不衝突。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曾國藩在家訓中說「求仁則人悅」。我們常說與人為善,與人為善的最高境界就是「與仁為善」。

待人友善,是內心仁德的彰顯。它無法用虛偽的假象偽裝,亦不會被外在的表象禁錮,那是一種從骨子裡應運而生的魅力。

古人常講:「惟謙受福。」唯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才會有福氣,做事也才會順利。

一個人就算有了很大的功勞,但是依然能夠對生活常懷一顆敬畏之心,腳踏實地、低調謹慎地做事,怎有不成功之理?

但如果這個人成功之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開始驕橫傲慢,那慢慢就沒人願意跟他打交道,逐漸變得冷冷清清,這就是衰敗的開端。

「一切真正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對人則謙遜有禮,與人為善,不斷積累自己的福報,根基越深,日後才能枝繁葉茂,人生路也會越走越寬。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的善就是利於萬物而自己不爭。

德行的高度,決定了人生的境界,德行的寬度,決定了人生的結局。「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與人為善者,必有後福。

能夠走出開闊姿勢的人,無不是讓自己的品德與言行、事業相得益彰,他們懂得做事先做人,懂得與人為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懂得多說好話,溫良恭敬,謙讓有禮,善始善終。

「與人為善,於己為善;與人有路,於己有退」。與人為善,待人友善,就是對自己友善。給別人留條路,也是為自己鋪路。

曾國藩說,「識人之術大致有三,獨立之志、膽識、恆心」。獨立之志是立身成人的首要前提。

一個人經濟上不獨立,就無法在社會中自立。一個人思想上不獨立,被壓迫是必然的,習慣性的依賴,會讓你成為他人的附庸,一旦對方離開,精神的支柱倒塌,自身也會崩潰。

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喪失獨立之志的人終究會被踐踏入塵埃里。

所謂獨立之志,就是在大事上是否有自主判斷力,能否獨擋一面。並且不僅要獨當一面,還要能夠聚集眾人的力量,做事心中有數,有足夠的判斷力,能夠清楚把握其中的界限。

人生在世,明確自身的方向時,要先學會自己揚帆破浪。唯有立公心的志向,才能在成全別人同時,也成全自己。

豺狼成群,虎豹獨行。真正優秀的人,向來是獨來獨往的。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有些思想恰似陽春白雪,高山流水。在渾濁世間鶴立獨行,他們就不屑於和其它人並行。

擺渡人》中寫道: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大智不群,大善無幫。獨來獨往,是一種習慣。

當習慣了一個人走路,路便會越走越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主播:張嘉軒

河南省朗誦協會會員

用聲音傳播溫暖與正能量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南師國學堂(ID: NHJGXZH)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