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4300萬到1億,中國口罩或成全球硬通貨,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

bwc中文網 發佈 2020-03-02T15:58:50+00:00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報告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全球個人防護用品供應和庫存均顯不足,特別是醫用口罩、呼吸器、防護服和護目鏡供應很快會告急。

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全球口罩難求的現象一直持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報告(第40期)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全球個人防護用品供應和庫存均顯不足,特別是醫用口罩、呼吸器、防護服和護目鏡供應很快會告急。

例如,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近期在日本,口罩價格暴漲。普通的一盒醫用口罩(40隻裝)可以賣到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937元),平均每隻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23.5元)。而在韓國,防疫物資同樣出現緊缺。數據顯示,近一個月,韓國的口罩需求大幅上升,醫用口罩的增長高達7650%,同時,測溫儀的需求增速已經達到3100%。據韓國統計廳昨日統計,近期KF94口罩的網上售價超過4000韓元(約合人民幣23.3元),較疫情前增長6-8倍。

另據路透社報導,義大利米蘭副檢察官蒂齊亞娜·西西里亞諾2月25日說,「口罩的在線價格從10分歐元(約合人民幣0.76元)漲到10歐元(約合人民幣76.2元)。」不僅如此,在美國,也出現口罩價格暴漲的現象。有報導稱,在克薩斯州休斯頓的Holcombe醫療器械商店,一隻N95口罩的售價在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0元)至25美元(約合人民幣175元)之間。負責人說,價格的上漲是由於口罩的短缺。

BWC中文網觀察團分析認為,全球口罩荒及價格暴漲,除突發新冠病毒爆發引發市場需求之外,背後的核心邏輯則是,全球消費者都離不開中國製造。數據顯示,疫情之前,中國口罩總體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產能為全球最高,占全球近半產能規模。而就是全球一罩難求的背景之下,中國製造的口罩或將成為全球經濟新的「硬通貨」。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進一步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這與2月21日,中國口罩日產能為4300多萬隻相比,僅僅用了9天時間,就提高了約6700萬隻的產能,達到1.5倍。這再次見證了中國速度,以及中國製造優秀的價值所在。

儘管一些國家的企業也在生產口罩,但由於不具備口罩生產所需的全部材料,以及器械的完整供給,因此,生產環節則會相對滯後。要知道,過去四十年間,中國「世界工廠」已深入到全球製造領域方方面面,中國製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換言之,全球其他國家相關企業的口罩的生產資料幾乎都離不開中國製造原材料的供給。

我們就以製造業及紡織業近年發展較為迅速的越南為例,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新冠病毒爆發以來,越南紡織服裝業的供應鏈嚴重受影響,從今年第2季度起,越南紡織業將會面臨原輔料嚴重短缺的問題。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TAS)主席武德江稱,越南本土公司目前的原輔料只夠維持生產到3月底,如果3月仍無法從中國等市場獲得足夠的進口,很多公司將從4月開始面臨原輔料嚴重短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紡織業55-60%的原輔料供應均來自於中國,特別是服裝原輔料、紗線、布料等主要從中國進口。這就意味著,越南人的生產和生活也都離不開中國製造。而對於越南製造離不開中國製造供應鏈,以及越南製造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的跡象,美國一些專家早已提出相同的觀點。

例如,總部設在明尼蘇達州的嬰兒座椅和嬰兒防護欄公司RegaloInternational總裁弗蘭納瑞表示,目前除了中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生產金屬嬰兒防護門。在中國之外重置生產線並不現實。如果將生產線搬到越南,這意味著生產成本至少會增加50%。而這僅僅是越南製造企業高度依賴中國製造供應端的一個縮影。

對此,美國媒體CNBC稍早前援引貝恩公司副總裁Gerry Mattios表示,全球製造業工廠設施將變得更加分散。東南亞地區不可能會成為世界工廠。人們在這些地方往往只會看到一些一些裝配生產線,而並非全部。這也意味著,在東南亞的越南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

不僅如此,在同樣擁有先進生產力的美國,美國消費者也正表現出越來越離不開中國製造。特別是在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就非常明顯。比如,專家稱,由於對中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美國目前的一些藥品面臨潛在短缺。與此同時,美國的洗護用品也正面臨短缺。

據紐約時報報導,在上個星期五,在新澤西州的許多購物者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我在哪裡可以找到洗手液?而答案卻是:「 抱歉,我們沒有。」而美聯社報導: 「我們增加了班次,讓團隊成員加班。」製造Purell的公司說。答案:無處。分析認為,這與美國市場目前得不到中國製造許多商品的供給息息相關。實際上,美國人對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的依賴程度,我們在此前的一些跡象上也可以說明問題。

例如,彭博社報導稱,10個美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有9個是中國製造。稍早前,全美各地倉庫都處於創紀錄的狀態,原因在於美國商家當時正在囤積空前數量的中國商品。美國買家從中國進口各種產品 - 微波爐,吸塵器過濾器,泳裝,家具 - 堆積在天花板上。

無獨有偶,數周前有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需要的產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產嗎?」答:「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產鏈。」「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

通過本文的諸多跡象都表明,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正憑藉優秀的品質以及不可替代性,成為全球消費者依賴的代名詞。而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爆發,「一罩難求」的現象則讓全世界的消費者再次領略到中國製造的價值所在。(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