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對人冷淡:所謂高情商,其實就是「做自己」

拾光memory 發佈 2020-01-07T06:39:49+00:00

近期,作為《奇葩說》第六季導師的蔡康永,再一次通過螢屏回到了大眾的視線里。依然以他沉穩又不失水準的主持風格,給大眾帶來一場接一場,不需華麗辭藻修飾,卻又富含人生道理的「主持秀」。他曾7度主持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的節目也多是收視率的保障。

近期,作為《奇葩說》第六季導師的蔡康永,再一次通過螢屏回到了大眾的視線里。

依然以他沉穩又不失水準的主持風格,給大眾帶來一場接一場,不需華麗辭藻修飾,卻又富含人生道理的「主持秀」。

他曾7度主持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的節目也多是收視率的保障。

憑藉名人訪談節目《真情指數》獲得了台灣電視金鐘獎的他,更因《康熙來了》這檔深受觀眾喜愛的節目獲得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他也曾憑藉《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等著作,成功入圍了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十。

身份百變,切換自如。都只因為他多年的堅持,「做自己」。

01

蔡康永自小生活在一個充滿老上海舊派氛圍的家庭里,他的爸爸尤其喜歡宴客。

小時候他時常在為一件事情苦惱:為什麼爸爸總是會把家中最好的東西給客人,比如是一隻螃蟹。

蟹蓋給別人了,蟹身也給別人了。那麼剩下的蟹腳,對於他一個小孩子來說,就一點也不想吃了。

可是,爸爸從來沒有告訴他為什麼。只是教育他,客人最重要。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也養成了他「客人最重要」的習慣。

學電影專業的在學成之後,沒有像他的同學一樣去成為演員,去成為導演,而是選擇了做主持人。

他說過:「我覺得,如果我很標榜自我,如果選了一個工作是凸顯自我的話,我會拍出非常多我後悔的東西。

因為「客人最重要」這個習慣,凸顯的並不是自我,而是對方。所以潛移默化下,他認為自己會拍出一些會讓自己後悔,會讓自己丟臉的東西出來。

成為主持人,卻讓他覺得相對的舒適許多。

每一次訪談,每一次節目,嘉賓就好比如是客人一般,只要保持著他「客人最重要」的習慣,那麼一次成功的節目,一次成功的訪談自然是必然的結果。

這已經是一種習慣,是他自小便有的一種特質。做自己,做一個適合的自己,必然是人生道路上最為舒適,也是最易獲取成功的一條道理。

人每天都要應付林林總總的人,若是一直用偽裝的面孔去面對,那麼總有一天會累。除非你能堅持到,讓一個面具不管戴多久都不認為是一種束縛的階段。

所以,做自己,做最適合的那個自己,才是人活在世一個最好的生存狀態。

02

我們剛開始看《奇葩說》的時候,總是會覺得蔡康永過於冷淡。

相對於高曉松的據理力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些人會認為他對於節目不太樂衷,也有人會覺得他講話水平有限。

後來你會漸漸發現這是一套屬於他自己的處世原則,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在他看來冷淡才是最高級的情商。

剛開始成為主持人的時候,他也有一種慣有的思想,便是學會傾聽,懂得傾聽。但後來他漸漸發現,為什麼要一定要把傾聽甚至迎合他人作為主持人的基本素養?

30歲之前的他是那樣的,30歲之後的他,做到冷淡。不去過多的迎合別人,而是更多的關注自己。

他說過:「一個人一味地熱情,一定是盲目的。大部分時候是冷淡的,才能夠對比出你對哪些事情、哪些人懷抱著極高的熱情。」

所以在《奇葩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他十分冷淡,但是依舊可以給我們帶來煽情卻又富含人生道理的觀點。

在生活上,他也有一個習慣,便是無論何時身邊都會帶上一本書。這本書除了用來閱讀,也可以作為掩飾他不想聊天的工具。

有些人似乎覺得這不近人情,也讓人無法理解。可如果是身邊的人有困難,有麻煩,你找他,他依舊會給予幫助。

所以,冷漠與冷淡並不相等,只是我們不應該被更多的溫暖所綁住。

一天只有24小時,人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做許多事情,也不能像中央空調一樣去四處送溫暖。

所以,不妨跟蔡康永一樣做個冷淡的自己,把溫暖留給更有需要的人。

03

2015年的10月16日,一檔做了12年的節目——《康熙來了》,隨著主持人蔡康永與小S的離開,預示著台灣綜藝界一檔曾經稱之為重磅的節目的落幕,也是很多人青春回憶的散去。

當很多人還在惋惜,還在哀嘆的同時,卻發現蔡康永以另一種身份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中,便是導演。這是他做了三十多年的電影人,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也是他一直在說道想要尋找一些改變。

日復一日的做著主持人,做著相同的事情,是個人都會厭倦。

所以,這時候便需要做一些改變。或許離開的《康熙來了》的那天,也就是他認為的那個適當的時候。

他說:「人生的夢想不必都在很早的時候實現,有一些留在人生的後半段實現好像會更有趣。」

有人問他,對於這次的改變是否會擔心失敗?

他並沒有用「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來進行搪塞,而是出乎意料的說道「人們根本記不住你的失敗。」

評價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不會被成功沖昏頭腦,也不為失敗之困所迷。

在他看來人都是需要知道改變的。如果一個人因為20年不變而被人稱讚,在他看來這其實是一個該哭的事情。

人不能只知一成不變。

總有一天,單調的生活,枯燥的人生會讓人厭倦。這時候唯有適當的改變,才能引領人生更加正確的方向,也才能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04

蔡康永在很多人眼裡,都是一個高情商的人。甚至很多人會向他請教如何做一個高情商的人。

在他看來,所謂的高情商,無非就是做自己。

他在自己書籍的簽售會上,總是會在簽名上附上「做自己」三個字,當作對於別人的激勵。

是啊,生而為人,只要沒有選擇,隨之而來的便是身不由己的痛苦。

所以,這時候要讓自己活得自在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這是你的人生,你不必去向任何人解釋。

英國政治家哈利法克斯曾在《雜感錄》說這樣說到:「一個懂得恰如其分地熱愛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只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蔡康永。

我們喊著做自己的同時,也不得不被家庭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工作的麻煩困擾著。想要做一個自在的自己的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

唯有盡力吧,願大家都能做一個恰如其分的自己。

就像他曾經說的:改變自己最後讓自己符合自己的標準,那個是唯一可靠的事情。你不可能人生中遇到的每個人都符合你的標準。

人最後只能夠要求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謝點讚和關注的你。

*點擊閱讀往期精選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