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的24-105,買RF還是買EF?實拍測試告訴你答案,用不用在於你

在家學攝影 發佈 2020-02-11T05:23:31+00:00

RF& EF 各世代的24-105mm 鏡頭規格佳能歷年推出的24-105mm的鏡頭共有四款,其中EF 24-105mm F3.5-5.6 IS STM這款鏡頭經常被人遺忘,所以有這款鏡頭的人比較少,所以,這次基本上沒找到有人有,但我們還是先把它把的規格列出來,然後再做比較,這樣

自從佳能在2005年發售首款鏡頭24-105mm之後,這個焦段就成為套機頭,大部分人在全畫幅相機上所用的第一款鏡頭就是它。身為稱職的套頭,從單反前進到無反,這個焦段的鏡頭素質是否有變化?


20-105mm F4、17-40mm F4、70-200mm F4這三顆鏡頭就是大家口中的小三元。EOS R在2018年發表的RF口的24-105mm,就成為佳能鏡頭群中最「年輕」的成員。

24-105mm這款鏡頭是我非常喜歡的鏡頭,在這個焦段中,幾乎包含了大部分日常的拍攝主題,還算輕巧的重量加上防抖功能,為拍攝工作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擁有著L鏡的成像素質,在拍攝上也都有著高水準的表現,同時價格適中,無論是購買新鏡頭還是二手鏡頭,都是相對的較為便宜。

本次就用24-105mm來做介紹,不過此款鏡頭有三種,分別是RF卡口、EF卡口的一代、EF卡口二代L鏡頭。

其中RF卡口早先入手佳能RP時購買的套機鏡頭,這也是本次的測試的主角;EF一代是在2010年左右入手的,至今保存完好,而EF二代鏡頭則是借別人的來用。

RF & EF 各世代的24-105mm 鏡頭規格

佳能歷年推出的24-105mm的鏡頭共有四款,其中EF 24-105mm F3.5-5.6 IS STM這款鏡頭經常被人遺忘,所以有這款鏡頭的人比較少,所以,這次基本上沒找到有人有,但我們還是先把它把的規格列出來,然後再做比較,這樣看起來就比較完整了。

鏡頭外觀與結構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將24-105mm的紅圈鏡頭湊齊,畢竟焦段一樣,除了有收藏癖的群體和商家能擁,其他人都會優先考慮不同的焦點來滿足拍攝需求。

從數據來看,EF一代鏡頭是這裡中最做工最緊湊的一款,鏡身高為107mm,重量為670g,不過當把這幾款鏡頭放在一起時,並沒有感覺到有增高的痕跡,反而看起來矮胖矮胖的感覺。就在EF一代鏡頭推出的約11年後,二代鏡頭也與佳能5D4同步發售,在變焦環和對焦環加寬的設計之下,鏡身加長11mm手感也是越來越好。緊接在2018年EOS R推出之後,佳能粉也迎來了全新的RF卡口的24-104mm,構造上移除掉景深表尺、減少對焦環寬度,這樣就減少了長度,還帶來了能控制環。

令人稱讚的還是來自於光學防抖的升級。從EF一代、二代再到RF 鏡,分別是有3級、4級、5級補償的提升,這對於拍攝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面對佳能目前IBIS機身防抖相對保守的情況下,EF、RF鏡頭能自帶IS還是比較好的。

EF一代鏡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垂頭」的問題,通常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鏡頭只要向下,就會自動伸出來,都要經常注意一下這個情況,不然撞到桌子上,很容易損壞鏡頭。有網友將橡皮筋捆綁在鏡伸出的尾端,藉此增加鏡頭的摩擦力,減少垂頭的問題,不過這會讓變焦操作變得麻煩。就在EF 24-105mm F3.5-5.6 IS STM推出時,佳能給給這款鏡頭增加了一個變焦鎖定控制開關,讓鏡頭在不使用時,能穩定地鎖定在廣角端上,而在後面推出的24-105mm鏡頭上,都增加上了這個開關。

實際上在EF二代鏡頭和RF鏡頭上,變焦的阻尼已經加強很多,垂頭現象幾乎消失,但缺點是變焦時的感覺沒有以前順手。

濾鏡口徑都是沒有改變,都是77mm規格,在遮光罩上就改動。

EF一代鏡的遮光罩是EW-83H,在內部設計植入絨毛,以降低反光會造成的影響。

由於佳能微調了EF卡口鏡頭的外觀,讓EF二代鏡整體質感也有明顯的提升,而遮光罩EW-83M外觀也轉為霧面,內部絨毛由亞光表面替代,我認為這是降低成本,顯得誠意不足。

到了RF鏡頭後,遮光罩EW-83H外觀質感就有了一些提升,在遮光罩內部則採用螺紋來降低反光。如果要談反光這個問題,我始終覺得絨毛的效果是最好的,雖然也缺點,清潔不變,但這個問題一般攝影師都會用隨身的小刷子來處理,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好在RF鏡頭的遮光罩,採用了螺紋設計,這個做法也算是平衡了優點與缺點。

鏡頭的差異表現

在參數對比過後,我通過實拍來看一下24-105mm在成像上有哪些區別,下面我所採用的設備為佳能EOS RP,EF鏡頭會通過轉接環來使用。拍攝時都會使用相同的曝光參數,對於照片會出現些光線、色溫、亮度變化,這是在所難免的,畢竟更換鏡頭也要時間,取景也要時間,而且,時間也是在流逝,太陽的角度也會發生變化。

1 、變形控制同焦段鏡頭評測時,偶爾會出現焦段上的差別。

當我在測試廣角端變形時,意外發現這些鏡頭的範圍稍微有差距,分別是:RF > EF 一代 > EF 二代;在長焦端的優勢則呈現RF > EF二代 > EF一代。

在變形控制上,RF 24-105mm的表現遠超過其它2顆EF鏡頭,綜合覆蓋範圍及變形控制,RF鏡頭的表現都是非常不錯的,第一回合的評測,RF鏡頭就勝出。

2 、畫質表現

3款24-105mm的鏡頭都有L鏡的光環,在畫質上面自然有一定高水準表現,大部分人通常都會考慮對IS和F2.8大光圈的取捨。不過在105mm的長焦端,除了能為攝影師提供更好的景深壓縮感,再加上F4也算是理想的工作光圈,依舊能提供不俗的拍攝效果。

散景表現算是中規中矩,這3款鏡頭沒有太大的差異,但通光量上卻是RF > EF 二代 > EF 一代,在RF鏡和EF一代鏡之間有近2檔的曝光差異。當F4光圈全開後,畫質是RF鏡頭最好。

當光圈縮小到F8以後,3款鏡頭的成像質量幾乎沒差距,都非常高,EF一代鏡頭雖然已經屬於老頭,即使放大照片後,畫質依然是非常的細膩。如果仔細比對細節,可發現EF二代鏡頭和RF鏡頭的中間畫質都有小幅度的提升。

邊緣畫質則非常接近,很難直接判別出高低,可參考下面放大100%後裁剪的對比效果。

3、星芒表現

在星芒表現的部分,算是EF一代鏡的表現比較差,還有垂頭這個問題,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在下方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展示出的各代24-105mm星芒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星芒的表現也是越來越好,RF鏡的星芒確實讓人喜歡。

4、逆光拍攝

逆光是非常考驗鏡頭的抗耀光、色散、細節能力,通過比較這三鏡頭,可以看的得出新鏡頭確實有它強悍的地方,以下是我個人的拍攝感受。

抗曜光: RF鏡能有效抗曜光,這一點很明顯地超越EF雙鏡。

色散: RF和EF二代鏡頭的色散在光圈全開時,依舊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影響的程度非常低,很容易就能通過後期來調整,中規中矩的表現。


細節:照片的細節表現是RF > EF II > EF I,三者之間的差距有點類似於檔位,不是那種微弱的差距,有點像是1、2 、3這樣的感覺,所以,RF鏡頭確實成像要高於別的鏡頭。

對焦反應:這次評測的三款鏡頭的對焦都非常快,這一點也許與無反相機也有關係。

佳能 24-105mm 心得

對於這三款24-105mm鏡頭,它們的年代、定位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EF二代鏡也優化了許多一代鏡不足的地方,像垂頭、畫質等,另外又提升了手感及光學防抖的性能,不過在無反與單反競爭的年代,佳能在推出EF二代鏡頭這麼短的時間,又推出強力的RF鏡頭,實在要點讚。

在使用無反相機之後,也就體驗到了RF 24-105mm的強大之處。它不只在外觀和質感上有提升,無論是超聲波馬達還是光學防抖,都做了不同的優化和提升。

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鏡頭的體積和重量也都做了優化,也許這是為了符合輕便的定位。在早期我也曾經想過用EF一代鏡轉接到EOS RP用就好,但當我使用了RF鏡頭後,我就想賣掉老鏡頭,換新鏡頭來用。

下圖就是拍攝效果,如果你問我,這款RF鏡頭買不買?我肯定回答,買!

綜上所述

看完了鏡頭的測試後,RF與EF 24-105mm這些鏡頭在其實在廣大的攝影師心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像我覺得EF一代鏡頭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情懷,如果你喜歡這個焦段,那麼你完全可以考慮換新,如果你覺得焦段和畫質足以,那麼就選擇其它的鏡頭入手,來擴充你的裝備庫,對於本篇文章,旨在於讓你看清楚,相同的鏡頭,它都在更新什麼,那麼,你看明白了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在家學攝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