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發展方興未艾,主要研製方向有哪些?

北方農資傳媒 發佈 2020-05-18T00:43:40+00:00

養分範圍調整為固體劑型產品8% - 25%,液體6% - 20%,總養分應為規定範圍內的某一確定值,其測定值與標明值正負偏差的絕對值不應大於 2.0%;

姜存倉

華中農業大學微量元素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新型肥料的發展機遇

新型多功能型肥料的研製開發主要包括六類:新型葉面肥、微肥(形態、功能等);水溶肥(水肥一體化);微生物肥;炭基肥、土壤改良劑;緩/控釋肥(智能肥);功能肥(抗重茬、抗倒伏、抗逆等)。


新型葉面肥

特點:早期研製推廣的葉面肥基礎上加入各種生長調節劑、胺基酸等製成的、具有多種功能葉面專用肥料。分為清液型、胺基酸型、腐殖酸型、生長調節劑型。


螯合劑的發展有四大類型:一是化學合成類,代表有EDTA、EDDHA、DTPA、多元醇等,特點是分子大,容易產生藥害;二是有機酸類,代表有檸檬酸、酒石酸、草酸等,特點是螯合性能不佳;三是動植物提取物,代表有胺基酸、腐植酸、黃腐酸、海藻酸等,特點是性能不穩定,螯合性能差;四是小分子天然物,代表有低聚糖、糖醇等,特點是可與元素一起吸收,獨特的植物活性作用。



水溶肥及水肥一體化

完全水溶或絕大部分水溶是灌溉施肥的基本要求。

施肥時期(種類):基肥、種肥、追肥

施肥方法的改進:撒施-條施-穴施-分層施肥-隨水施肥-根外追肥-環狀和放射狀施肥。


微生物肥

由有益微生物製成的,能改善作物營養條件,用於農業生產,能獲得特定的肥料效應的活體微生物製劑。按作用機理分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類肥料、解磷菌類肥料、解鉀菌類肥料。


施用注意事項:避免開袋後長期不用;避免高溫、乾旱條件下施用;避免與農藥同時使用;避免與過酸過鹼的肥料混合使用;避免與未腐熟的農家肥混用(腐熟發熱殺死微生物);要與化肥或農家肥配合施用。


複合微生物肥料內涵與特點(NY/T 798-2015)


複合微生物:指目的微生物經工業化生產增殖後與營養物質(氮磷鉀、有機質等)複合而成的活菌製品。粉劑和顆粒劑型產品中的氮磷鉀總含量不高於25% ,在8% - 25%範圍內;液體劑型產品在6 %-20%之間。


特點:含有功能菌、氮磷鉀養分和有機質組成;平衡肥料「速效與長效」供給需求。達到「化肥速效、有機肥長效、微生物肥料促效與轉化」的綜合效果。


《複合微生物肥料》標準在2015年進行了修訂,8月1日實施。


修訂主要內容:(1)增加了有機質≥20%指標;(2)養分範圍調整為固體(粉劑和顆粒)劑型產品8% - 25%,液體6% - 20%,總養分應為規定範圍內的某一確定值,其測定值與標明值正負偏差的絕對值不應大於 2.0%;各單一養分值應不少於總養分含量的15.0% ;(3)刪除了細度技術指標要求;(4)修改了產品中砷(As)、鎘(Cd)、鉛(Pb)、鉻(Cr)、汞(Hg)限量指標等8個方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