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第四國啟示錄,做事業的人千萬不要苟安與反覆

東海尋人 發佈 2020-01-08T11:26:34+00:00

大家好,今天聊一聊幽州的公孫家,不過不是公孫瓚,而是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祖孫三代。他們這一家子在三國亂世開啟後,盤踞在遼東50年之久,也是非常牛的一家子。這一家子所占據的遼東,甚至一度被一些史學家稱作三國時代的第四國。

大家好,今天聊一聊幽州的公孫家,不過不是公孫瓚,而是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祖孫三代。他們這一家子在三國亂世開啟後,盤踞在遼東50年之久,也是非常牛的一家子。這一家子所占據的遼東,甚至一度被一些史學家稱作三國時代的第四國。

先捋一捋公孫家的相關信息

如果將公孫家的遼東比作一個一家企業,那公孫度就是這家公司的開創者兼職第一任董事長。公孫度發家的過程屬於很奇怪的那種,就像爽文小說里那樣。公孫度原名叫公孫豹,他的父親只是一個亡命之徒,沒給公孫度留下什麼家底,也就是說公孫度的起步並不是很好。但是這個公孫度年輕的時候運氣好得很,在一個太守底下當小職員。這個太守可能是因為有一個死去的兒子也叫公孫豹,便對公孫度這個年輕人十分疼愛,又是幫他娶老婆,又是跟劉備、公孫瓚那樣送去名儒那讀書,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做官的門路「有道」--跟茂才、孝廉差不多性質,是做官的途徑之一。

公孫度的官運也好的很,後來又被董卓的愛將徐榮(跟公孫度是同鄉)提拔,做了遼東郡的太守。這個公孫度也挺有手段,上任後殺了一些人立威,之後打高句麗、打烏桓擴充了自己的地盤。當時袁紹、袁術、劉備、曹操、陶謙、呂布、韓馥、公孫瓚等人在中原一帶互相征戰,也管不到他公孫度。於是這個公孫度也膽子大起來,有了自立之心。不僅從名義上把遼東分成三個郡,還自封平州牧、遼東侯。公孫度這個企業創始人,頗有乘亂打劫的手段,便在遼東當起了山大王。

公孫度這個董事長也沒坐穩幾年,便一命嗚呼。這家企業迎來了第二位董事長公孫康,也就是公孫度的兒子。這個公孫康「在位」的時候,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跑來依附。在上一篇文章,我曾分析過曹操打完烏桓為什麼不繼續打遼東的原因。因為打烏桓曹操已經險象環生了,再加上道路不通,運兵運糧都很困難,所以曹操決定先放著。並且曹操還預料到,自己撤軍後公孫康會殺掉二袁。果不其然,曹操撤退後,公孫康就把二袁梟首,快遞給鄴城辦公的曹操。另外公孫康還附贈了一份禮物,遼東烏桓單于蘇仆延的頭。給二送一,曹操兵不血刃,是賺大發了。

不久之後公孫康也一命嗚呼了,董事長的位置被公孫康的弟弟公孫恭搶了去,他也是公孫度的兒子。公孫恭董事長的位置一直做到魏明帝曹叡時期,被侄子公孫淵搶了回去,公孫淵是公孫康的兒子。不料這個公孫淵並不是一個有誠信的企業家,竟然騙得東吳的皇帝孫權「氣涌如山」。

原來公孫淵上表向孫權稱臣,孫權傻傻的信以為真,不聽張昭勸告,派了張彌、許宴兩個大臣帶著一萬士兵與無數金銀珠寶,去給公孫淵封燕王。沒想到公孫淵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學老爸公孫度,把張彌、許宴的頭快遞到洛陽,討好魏明帝。消息傳到東吳,孫權那叫一個丟臉,氣得馬上想點齊兵馬,坐船去遼東滅了公孫淵。

不過四年後曹魏就跟這個割據一方的公孫淵攤牌了,滅遼大戰也爆發了,最終公孫淵跟他的遼東被司馬懿平定了。

公孫一家能盤踞遼東五十年之久的原因

公孫家之所以能盤踞遼東五十年之久,甚至比蜀漢還多八年,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天高皇帝遠,當時中原的軍閥無暇顧及之外,地理因素是很重要的。在遼東與中原之間,還隔著一個烏桓,曹操平定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再繼續打遼東就很難了。而且在打烏桓的時候,曹操也深刻認識到運兵、運糧之難。甚至曹操撤軍的時候,他跟他的部隊還差點餓死、渴死,歸途是十分狼狽。曹操是一個會知難而進的軍事家,但也是一個量力而行的戰略家,所以他還是決定將遼東問題放一放,但這一放就是幾十年了。

在地理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曹操摸清楚了公孫家的企業文化--他們是一批苟安的渾渾噩噩之輩,對中原並沒有野心。這樣偏安一隅的小企業,沒有繼續擴張的動力,先放一放也無妨。再說了烏桓人還橫在遼東跟中原之間,起到緩衝作用,即便公孫家有了野心,也要先過烏桓人這關。不僅烏桓人這關不好過,公孫家也需要提防更北面的匈奴人。所以在戰略上,曹操有十足的把握公孫家壯大不起來。留著他們或許也能幫中原擋一擋匈奴人,是有妙用的。如果是自己打下來,還得自己派兵守,還得分兵,不是得不償失嗎?

然後是重中之重,曹操的工作重心已經放到了南方的市場。征烏桓之後,曹操也越來越意識到南方市場的重要性,孫家跟劉家發展迅猛,都在對荊州虎視眈眈。所以曹操制定的下一步的戰略布局,是攻占荊州。只要荊州被曹操掌握了,順流而下可取東吳,逆江而上可進取漢中、益州。再加上當時曹操年紀也大了,也想儘快統一天下,便想提早對南方動手。

公孫家給我們的啟示

從公孫家的興亡史我們可以看出,做事業的人一定要有野心,只有把自己的企業做強了,做大了,才不會被其他企業消滅或者吞併。如果是有苟安的思想,遲早會被市場所淘汰。但公孫家的種種事跡也告訴我們,做事業也是需要講誠信的,如果不能做到劉備那樣,那也至少要講點原則,反覆無常的企業,是不會被合作對手所容忍的,遲早要消滅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