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成龍、李連杰上演功夫對決,造就兩部經典,票房卻相差2倍

神奇的絡腮湖 發佈 2020-04-13T19:40:13+00:00

在港片大銀幕上,「功夫片」一直是香港電影人的拿手創作題材。這兩部作品質量過硬,上映後的票房成績,卻相差近2倍。

在港片大銀幕上,「功夫片」一直是香港電影人的拿手創作題材。

60年代末,張徹導演的「復仇功夫片」,拉開了「功夫港片時代」的序幕。進入70年代後,李小龍、劉家良等人則將這股「功夫片熱潮」推向國際。

70年代末,成龍、洪金寶、元彪的出現,開啟了功夫喜劇的時代。而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銀幕之中,《南北少林》、《黃飛鴻》等作品的出現,也讓李連杰備受功夫片影迷的好評。

1994年時的成龍、李連杰,相繼打造了兩部功夫片作品。這兩部作品質量過硬,上映後的票房成績,卻相差近2倍。

這兩部經典作品之後,輝煌一時的功夫港片,也落下了時代帷幕、走向衰落。它們就是上映於1994年的《醉拳2》和《精武英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部電影。

在1994年的港片市場上,《醉拳2》上映後,拿下了4090多萬港幣的票房,位列該年度港片票房排行的第2位。而《精武英雄》在1994年上映後,卻只收穫了1400多萬港幣的成績。

《醉拳2》在香港地區的票房收入,接近《精武英雄》的三倍,二者的票房差距,也接近《精武英雄》票房成績的2倍。

對於《醉拳2》、《精武英雄》這兩部作品,不少觀眾可能都會疑惑:同樣都是功夫片經典,為何票房差距如此之大?


​兩部經典作品,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票房差距,與電影風格、創作背景都有關係。首先,在電影的風格之上,《醉拳2》就比《精武英雄》更具市場黏性

喜劇片作品,一直是票房市場上的主流消費題材,而這部《醉拳2》也延續了成龍一貫的功夫喜劇風格。搞笑的故事設計、成龍詼諧的打鬥表演,都為電影的票房成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比於喜劇化的《醉拳2》,李連杰這部《精武英雄》則顯露出了不少悲壯色彩。

雖然悲壯的故事風格,更能刻畫人物性格,但票房市場對於這類「悲情英雄」的故事,總是表現的不太友好。1993年洪金寶拍攝的《一刀傾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其次,打星銀幕形象的市場約束,也是二者拉開票房差距的一個關鍵

70年代末,成龍憑藉《醉拳》,一舉拉開了功夫喜劇時代的序幕。之後的80年代里,成龍向警匪動作銀幕轉型,《醉拳》也成為了不少觀眾,對於一個時代的電影回憶。

90年代初,徐克、李連杰合作的「黃飛鴻」三部曲,引發了一陣功夫片熱潮。而成龍在此時回歸「功夫喜劇銀幕」,並推出《醉拳2》,自然是讓不少影迷興奮不已。

前作的影響力、情懷的擁躉,都為《醉拳2》的上映做好了鋪墊。而《醉拳2》過硬的質量,也讓其在上映後廣受好評,票房大賣也成為了必然。

而李連杰的這部《精武英雄》,翻拍自李小龍的功夫經典《精武門》。李小龍經典銀幕形象,對票房市場形成的束縛,也成為了《精武英雄》票房受挫的一個原因。

當一位打星的某個銀幕形象,給觀眾過於深刻的印象時,便會對票房市場形成一定的束縛。趙文卓接手「黃飛鴻系列」後,票房慘澹,1996年李連杰回歸《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卻豪取3000萬票房,便是因為這個道理。


最後,兩部電影中的明星陣容差距,也是拉開票房的一個重要因素

90年代的港片市場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此時,明星嘉賓的助陣、客串,也成為了一個影響票房成績的重要因素。

在《醉拳2》里,除了有成龍、梅艷芳、狄龍的「一家三口」陣容,劉德華、黃日華、劉家良、翁虹的加盟,也為影片帶來了不少流量。

反觀《精武英雄》,雖然也邀請了中山忍、錢小豪、蔡少芬、倉田保昭助陣,但要論及票房影響力,卻不如劉德華、梅艷芳、黃日華等人。


儘管票房差距較大,但憑藉高水準的製作、精彩的打鬥設計,《醉拳2》、《精武英雄》在諸多動作影迷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1994年的《醉拳2》、《精武英雄》之後,功夫港片開始走向沒落。1997年之後,香港電影走向衰落。而《醉拳2》、《精武英雄》這兩部作品,也為曾經輝煌一時的「功夫港片時代」落下了最後的帷幕。


2008年之後,甄子丹、葉偉信的「葉問四部曲」,雖然也受到了許多動作影迷的喜愛,但卻未能在華語影壇掀起「功夫片創作的時代浪潮」。

如今,隨著「葉問系列」的完結,那個輝煌一時的「功夫電影時代」,也再次歸於沉浸。而《精武門》、《精武英雄》、《醉拳2》等作品,也成為了不少影迷,對於「功夫港片時代」的緬懷與回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