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需要寫生,但過度寫生不可取

紅鯉魚文化 發佈 2020-04-26T08:53:24+00:00

陳滯冬認為,中國畫需要寫生,但過度寫生不可取。「通過對這種感悟的傳導,使作品對人產生精神上的啟迪和慰藉,這才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山水畫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文人藝術,跟描繪自然風景關係不大。而現在,我們企圖把它變成一種純粹描繪自然的藝術,這是一種倒退。」


「畫畫是一件手工操作的工作,

有很大的工藝成分。

工藝性隱含著許多特殊要求:

它不能放任個人的情緒化。

但凡藝術上過於情緒化,

都是短暫淺薄虛幻的。」



「繪畫要通過色彩和形象的

運用來帶給人愉悅,

我們的作品要把畫家感受到的

最美的東西表達出來。

這是一種自我鼓勵,

是一種慰藉,

是人生艱苦旅程中的一次歇腳。」



他是大畫家陳子莊、

晏濟元的惟一「雙料高徒」。

他是畫家、書法家、藝術史學者——陳滯冬。




陳滯冬:1951年生於成都。1984年獲四川省政府頒「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1985年四川省總工會頒「四川省職工自學成材獎」。1987年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四川美術家協會在四川美術展覽館舉辦《』93陳滯冬畫展》。曾供職成都永陵博物館、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四川省外文書店藝術部。


現為自由職業書畫家、自由撰稿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書法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創作評審委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巴蜀文藝基金獎書法類評委。



陳滯冬學畫始於1968年,

當時他剛滿18歲,

跟陳子莊先生學畫。



「去了以後,

陳先生的生活方式對我是一種很大的吸引,

我才知道生活原來可以這樣過,

我馬上放棄了一切,

開始學畫。」



1974年開始,

開始跟另一位大畫家晏濟元學習。



「簡單來說,

影響我並最終讓我選擇現在這種生活方式的,

就是『兩個人三本書』——

兩個人即陳子莊、晏濟元;

三本書是《約翰·克里斯多夫》

《靜靜的頓河》《大衛·科波菲爾》。」



陳滯冬認為,

中國畫需要寫生,

但過度寫生不可取。


「我們中國畫有一個普遍的毛病,

特別是現代中國畫,我叫它過度寫生。

中國畫極有特色,

作品呈現的面貌跟大自然差距很大。



但幾十年來,

中國畫想要解決的問題恰恰就是這個『差距大』。

一些畫家把西畫『寫生』的概念引進來,

即『對景作畫』。



其實中國畫很早就開始在表現這些,

無論畫山水、花鳥,

都講究四時朝暮,風晴雨露,

山水畫的春秋晨昏,要一眼看出。



然而到了後期,

中國畫把這些都變成了程式,

甚至把前人的經驗當成套路,

這是文化的墮落和畫者的懶惰。

程式變成套路。」



在陳滯冬這兒,

中國畫強調的是人和自然界的目光接觸、

心靈接觸那一瞬間的感受。



「通過對這種感悟的傳導,

使作品對人產生精神上的啟迪和慰藉,

這才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

山水畫從本質上講,

就是一種文人藝術,

跟描繪自然風景關係不大。



而現在,

我們企圖把它變成一種純粹

描繪自然的藝術,

這是一種倒退。」



多年來一直生活在四川的陳滯冬,

久居青城山麓,

「思索詰難,隱於畫後」,

過著近乎閒雲野鶴的生活。



他的生活如同經典的文人畫中描繪的一般,

雲淡風輕、寫意十足,

大有「俗世翩翩少年歌一曲,

心聲只給青山聽」的意味。



陳滯冬的畫室隱藏在一座小院

水池下的地下室里。

雖然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畫家,

但他的生活形態之「低隱」讓人吃驚。



有一個在圈內著名的段子:

一次一個大老闆提著

好幾百萬的現金找到他,

想要一次將他陳列室的作品包圓,

他馬上叫人把他打發走了……



「我喜歡『隱』下來,對我的創作更有利。「


陳滯冬要去北京發展了,

這讓人相當吃驚。

難道「隱在青城」多年的習慣要破了?

他解釋說,

自己需要一個更廣闊的平台施展藝術才華。



「『隱』的最高境界是能在合適的時候走出去,

但他的生活本真是隱下去的。」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