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種柑橘病蟲害圖譜及方式措施(建議收藏)

柑橘一籮筐 發佈 2020-04-20T17:56:23+00:00

(2)藥劑選擇:乙醯甲胺磷、三唑磷、順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藥劑。25.薊馬危害特點:危害嫩枝、嫩葉、花和幼果等。

柑橘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一大果樹種類,也是我們常見的水果之一。

在柑橘栽培過程中常會遇到很多病蟲問題,危害特別嚴重。因此了解柑橘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及其基本防治技術對科學種植栽培柑橘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就給大家整理一下,柑橘常見的病蟲害類型。

1.柑橘瘡痂病

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和果實。

危害特徵:

葉片染病:

初期是黃色油漬狀小斑點,後擴大成蠟黃色病斑。

後期病斑木質化凸起,葉背突出,葉面凹陷,成漏斗狀,發生嚴重時葉片扭曲、畸形。

新梢染病:

與病葉症狀相似,幼嫩枝梢染病後變短小,有扭曲狀,但病斑不明顯。

幼果染病:

初期產生茶褐色小斑,後在果皮上形成黃褐色圓錐形、木質化的瘤狀突起。

果實小,皮厚,味酸,發育畸形。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選擇無病苗木;合理修剪、整枝,徹底剪除樹上病枝、病葉,增強通透性,降低濕度;加強肥水,促使新梢健壯整齊。

(2)化學防治

在春梢與幼果時各噴1次藥,可選擇:百菌清、苯醚甲環唑、代森聯、戊唑醇+肟菌酯、吡唑醚菌酯+代森聯、絡氨銅等噴霧。

2.柑橘炭疽病

可為害地上部分的任何部位。

危害特徵:

葉片受害可分為葉斑型和葉枯型。

葉斑型:

症狀多發生在老葉邊緣或近邊緣處,乾燥時病斑稍向下凹,中央灰白色,有輪紋狀排列黑色小點。

葉枯型:

症狀多從葉尖開始,初期為開水燙傷狀暗綠色病斑,漸變為黃褐色,葉捲曲,常造成嚴重脫落。

果實:

幼果初期症狀為暗綠色油漬狀病斑,後擴大至全果,濕度大時,出現白色霉層及紅色小點,後變成黑色僵果,一般不脫落。

成熟果受害出現黃褐色圓形凹陷病斑,果肉一般不受害。

貯藏期受害,病斑一般為深褐色,後逐漸擴大引起全果腐爛,表面會長黑綠色的菌絲體和黑色小點。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冬春剪除病蟲枯枝,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菌源;增施有機肥,防止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

(2)化學防治

要以預防為主,可選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代森聯、戊唑醇+肟菌酯、多菌靈+溴菌腈或嘧菌酯等噴霧。

也可以用咪鮮胺錳鹽+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浸果。

3.柑橘潰瘍病

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樹梢,會引起落葉、落果,植株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品質。

危害特徵

葉片染病:

初期葉背出現黃色或暗黃綠色油浸狀小斑點,後葉面隆起,出現米黃色圓形病斑,病健交界處有一圈褐色暈圈。

枝梢染病:

與葉片上症狀相似,但突起明顯,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後數個病斑融合形成黃褐色不規則形大斑,周圍無黃暈,邊緣明顯。

果實染病:

與葉片上症狀相似,病斑只限於在果皮上,發生嚴重時會引起早期落果。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選擇無病苗木;合理修剪、整枝,徹底剪除樹上病枝、病葉;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保證夏、秋梢整齊,控制夏梢抽生;及時防治害蟲,減少傷口。

(2)化學防治

春季開花前及落花後的10天、30天、50天,夏、秋梢期在嫩梢展葉和葉片轉綠時,各噴藥一次。

藥劑可選:硫酸銅鈣、乙酸銅、噻菌銅、噻唑鋅、氫氧化銅等噴霧。

4.柑橘黃龍病

全年都能發生,尤其是夏秋梢表現明顯,是世界柑橘生產上的毀滅性病害。

危害症狀:

發病初期,部分新梢葉片黃化,出現「黃梢」,從最頂端葉片開始發病,然後向下蔓延,經1~2年後全株發病,3~4年後失去經濟價值。

葉片斑駁,葉肉變厚、硬化,葉表無光澤,葉脈腫大,有些腫大的葉脈背面破裂,似缺硼症。

病樹開花早而多,花瓣較短小,肥厚,淡黃色小枝頭花朵成團,稱「打花球」。

根部主要表現為腐爛。

果實受害:

畸形,著色不均勻,有些果蒂附近變橙紅色即俗稱「紅鼻子果」,無光澤,味酸,品質不佳。

防治方法:

(1)培育無病苗木;加強檢疫,禁止病苗、病穗進入橘園;加強水肥管理,保持樹勢狀旺,提高抗藥力。

(2)及時剷除病株。對每年春、夏、秋3個梢期,認真逐株檢查,發現病株和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燒毀。

(3)及時防治柑橘木虱。可選用吡蟲啉、噻蟲嗪、啶蟲脒、噻嗪酮等藥劑。

5.柑橘黃斑病

主要為害柑橘成熟葉片,有時也可為害果實和小枝,常見有兩種症狀。

危害特徵:

黃斑型:

發病初期在葉背生1個或數個油漬狀小黃斑,隨著葉片長大,病斑逐漸變成黃褐色或暗褐色,形成瘡痂狀黃色斑塊。

褐色小圓斑型:

葉面受害,開始時產生赤褐色略凸起小病斑,逐漸擴大,中部略凹陷,變為灰褐色圓形至橢圓形斑,後期病部中央變成灰白色,邊緣黑褐色略凸起,在灰白色病斑上可見密生的黑色小粒點。

果實受害:

果面產生褐色的斑點,後逐漸擴大,至整個果面。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及時清掃病菌殘體,減少病源;加強橘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及時鬆土、排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2)化學防治

第一次噴藥可結合瘡痂病防治,可噴施多菌靈、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氫氧化銅、代森鋅、丙森鋅等藥劑。

6.柑橘黑星病

主要為害果實,症狀分為黑星型和黑斑型兩類。

危害特徵:

黑星型:

病斑圓形,紅褐色,後期病斑邊緣略隆起,呈紅褐色至黑色,中部略凹陷,呈灰褐色,其上有黑色粒狀的分生孢子器;

嚴重時,可引起落果。

黑斑型:

初期斑點為淡黃色或橙黃色,以後擴大形成不規則的黑色大病斑,中央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

嚴重時,果面大部分可以被許多互相聯合的病斑所覆蓋;貯藏期果肉變黑、腐爛。

葉片上的病斑與果實上的相似。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及時清掃病菌殘體,同時噴洒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1次,減少病源;低洼積水地要及時排水,去除過密枝葉,通風透氣,降低濕度;控制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樹長勢。

(2)化學防治

柑橘落花後,選種噴洒下列藥劑:多菌靈、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苯菌靈等。

7.柑橘腳腐病

主要為害根頸部,地上部也可受害。

危害特徵:

根頸部染病:

初期病部褐色,濕腐,具酒糟氣味,流有膠液。

後期如果天氣乾燥,病部常乾裂,條件適宜時,病斑迅速擴展,嚴重的環繞整個樹幹,致橘樹死亡。

果實發病:

先為圓形的淡褐色病斑,後漸變為褐色水漬狀軟腐,長出白色菌絲,有腐臭味,病健部明顯,乾燥時病斑干韌。

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低洼積水地注意排水,合理修剪,增強通透性,避免間作高杆作物。

(2)選用抗病砧木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措施,嫁接時,適當提高嫁接口位置,不宜定植太深。

(3)發現病樹,及時將腐爛皮層和部分周邊健全組織刮除,並於切口處塗抹下列藥劑:波爾多液;三乙膦酸鋁或甲霜靈。

8.柑橘蒂腐病

多發生在果實採收後,從果柄及蒂部傷口侵入。有黑色蒂腐病和褐色蒂腐病兩種。

危害特徵:

初期果蒂周圍的果皮出現水漬狀、淺褐色軟腐的病斑。

隨後病斑迅速擴展,邊緣呈波浪狀、病部呈暗紫褐色,極軟,果皮易破裂。

同時,病菌很快從蒂部向果心蔓延,直至臍部。病果肉黑色,味苦,不堪食用。後期病部密生小黑粒。

防治方法:

(1)及時修剪、清掃病菌殘體,減少病源;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增強樹長勢;防止果實受傷,採收時要防止果實遭受機械損傷;果實進庫前10~15天,對庫房或地窖進行消毒,注意通風換氣。

(2)果實採收前7~10天,可用下列藥劑預防果實貯藏期發病: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噴霧。

(3)果實採收後1~3天內,果實可用下列藥劑防腐處理:抑霉唑、咪鮮胺,或咪鮮胺•抑霉唑浸果。

9.柑橘黑腐病

主要為害貯藏期果實,田間幼果和枝葉也可受害。

危害特徵:

果實受害:

果面近臍部變黃,似成熟果,後病部變褐,呈水漬狀,不斷擴大,呈不規則狀,四周紫褐色,中央色淡。

濕度大時,病部表面長出白色氣生菌絲,後轉為墨綠色,致果瓣腐爛,果心空隙長出墨綠色絨狀黴菌,嚴重的果皮開裂。

幼果染病:

多發生在果蒂部,後經果柄向枝上蔓延,造成枝條幹枯,致幼果變黑或成僵果早落。

防治方法:

(1)及時修剪、清掃病菌殘體,減少病源;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在花前、采果後增施有機肥,做好排水工作,雨後排澇,乾旱時及時澆水,保證水分均勻供應;合理修剪,改善園圃通透性;及時防蟲,以減少人為傷口和蟲傷;適時采果、精細採收、提高采果質量。

(2)發病初期,可噴施下列藥劑:百菌清,代森錳鋅,或咪鮮胺。

10.柑橘酸腐病

柑橘貯運中最常見、最難防治的病害之一。

危害特徵:

果實出現橘黃色圓形病斑,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使全果軟腐,病部變軟,果皮易脫落,後期出現白色黏狀物,為氣生菌絲及分生孢子,整個果實出水腐爛並發生酸敗臭味。

防治方法:

(1)果實採收一定要避免傷口;選擇晴天採收,採收後陰涼處通風4~6天,再入庫;貯藏果單果包裝;發現爛果及時深埋或銷毀,防止重複侵染。

(2)採收後,可選擇以下藥劑浸果:咪鮮胺;咪鮮胺錳鹽;噻菌靈,或抑霉唑。

(3)倉庫消毒:用硫磺粉熏蒸或福馬林噴霧倉庫,密閉3~4天,通風透氣後方可入庫。

11.柑橘樹脂病

危害特徵:

桔樹染病後致枝葉凋萎或整株枯死,有流膠和乾枯兩種類型。

果實受害:

初期出現在果蒂附近呈水漬狀、淡褐色病斑。

後變深褐色擴大到臍部,先爛果心,最後致全果腐爛,故有「穿心爛」之稱。

病果皮堅韌,有革質感。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好防寒工作,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在氣溫下降前,對1~3年生的幼樹進行培土或裹塑料袋防寒,對大樹培土;剪除病枝梢,集中燒毀。

(2)化學防治

刮除病枝或病幹上的病皮,然後塗抹甲基硫菌靈、苯菌靈、甲霜靈、三乙膦酸鋁等藥劑。

12.柑橘煤污病

危害特徵:

柑橘煤污病為害葉片、枝梢及果實表面出現一層黑色煤污斑,後擴大為絨毛狀的黑色霉層。

發生嚴重時影響植株光合作用,使樹勢生長衰弱,影響果實著色,降低果實的質量。

防治方法:

(1)加強橘園管理,適當修剪,通風透光,增強樹勢。

(2)及時防治介殼蟲、粉虱、蚜蟲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可用40%殺撲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5%殺撲磷+15%噻嗪酮乳油800~1000倍液噴霧。

注意 果實著色後禁用

13.柑橘根結線蟲病

主要危害根部,根部組織過度生長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

地上部分樹冠出現枝梢弱短,葉片變小,結果率降低,果實小,生長衰退,根受害嚴重的葉片黃化,葉緣捲曲或花多,無光澤,後期導致葉片乾枯脫落或枝條枯萎乃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培育無毒苗木

(2)橘園中發現零星病株時,及時防治,將樹冠下6厘米深的土壤挖開,澆灌辛硫磷,然後覆土悶殺效果較好。

14.柑橘日灼病

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樹皮。

危害特徵:

未成熟果受害:

果頂黃褐色,發育停滯。

成熟果受害:

受害部位果皮出現暗褐色,果皮生長停滯,表面粗糙,干疤堅硬,果形不正。

果實輕度受害,灼傷部位只限於果皮;

受害重的,灼傷部位的中央為木栓狀,傷及汁胞,汁胞下縮、粒化,汁少而味淡,品質低劣。

防治方法:

(1)在開園種植時,應在園的西南方向營造防護林以減少烈日照射;選用發生日灼病較少的品種;

(2)適當密植;在果園行間間種高稈綠肥,或提倡園內生草法管理,以調節果園小氣候。

(3)幼齡結果樹在生理落果結束時促放夏梢,以梢遮果,可減輕日灼程度。

(4)高溫乾旱期利用水源定期噴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相對濕度,降低氣溫。

(5)在8-9月檢查果園,發現受害果實,可用白紙粘貼受害部位或塗石灰乳,對輕度受害的果實可恢復正常。

15.柑橘裂果

危害特徵:

首先在果實近頂部開裂,隨後果皮縱裂開口,瓤瓣亦相應破裂,露出汁胞,有的橫裂或不規則開裂,形似開裂的石榴,最後脫落。

開裂處失水乾枯或遭受真菌侵入致果實爛腐。

防治方法:

(1)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選擇裂果少或不裂果的品種種植;加強栽培管理,果園進行深耕改土,配方施肥,增強樹體抗逆能力。

(2)8月進行樹冠地面覆蓋雜草綠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倡生草法栽培,改善和調節土壤含水量的穩定;壯果期均衡供應水分和養分,是防止裂果的重要措施。

16.柑橘果實幹疤病

危害特徵:

主要發生在果實上。

初期僅發生於果皮油胞層上,以後逐漸擴展深入到果皮的白皮層,最後直至果肉,使果肉變質,發生異味。

病果蒂緣下陷,褐色,果皮上出現網狀、片狀、點狀等不規則的褐斑。病果被次生性病菌侵入後,可發生果實腐爛。

防治方法:

(1)適時早收;控制溫度;采果後經保鮮處理後,在常溫下「發汗」,在室溫下貯藏1個月,再調控溫濕度和適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貯藏。

(2)保鮮處理後進行薄膜袋單果包裝,也可用保鮮紙包裝保濕,或用水果保鮮劑浸果,能有效降低該病的發生。

柑橘蟲害

17.柑橘全爪蟎

為害特點:

成、若、幼蟲以口針刺吸葉、果、嫩枝、果實的汁液。

被害葉面出現灰白色失綠斑點,嚴重時在春末夏初常造成大量落葉、落花、落果。

藥劑防治:

唑蟎酯、乙蟎唑、溴蟎酯、三唑錫、噻蟎酮、甲氰菊酯•噻蟎酮、聯苯菊酯•噠蟎靈、阿維菌素•氟蟲脲等藥劑。

18.柑橘木虱

為害特點:

成蟲、若蟲刺吸芽、幼葉、嫩枝及葉片汁液,被害嫩梢幼芽乾枯萎縮,新葉黃化扭曲畸形,若蟲排出的白色分泌物落在枝葉上,能引起煤污病,影響光合作用。

藥劑防治:

雙甲脒、吡蟲啉、噻蟲嗪、啶蟲脒、噻嗪酮、甲氰菊酯、聯苯菊酯等。

19.橘蚜

危害特點:

蟲子群集在柑橘嫩梢、嫩葉、花上取食汁液,使新葉捲曲、畸形。

幼果和花蕾脫落,並分泌大量蜜露,誘發煤污病,枝葉發黑。

防治藥劑:

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溴氰菊酯、抗蚜威等藥劑。

20.褐圓蚧

危害特點:

可為害葉片、果實和枝梢。

受害葉片褪綠,出現淡黃色斑點,果實受害後表面不平,斑點累累,品質下降,危害嚴重時,會導致樹勢衰弱,大量落葉落果,新梢枯萎,甚至導致樹體死亡。

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剪除蟲枝,使用選擇性農藥,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

(2)藥劑吡蟲啉.噻嗪酮、阿維菌素•啶蟲脒、菸鹼•苦參鹼、噻嗪酮•噠蟎靈等藥劑。

21.柑橘大實蠅

危害特點:

主要以幼蟲為害果瓤,造成果實腐爛和落果。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清理病果集中燒毀。生物物理防治,利用性引誘劑,引誘器,引誘粘板誘殺!

(2)化學防治

發生初期用甲氰菊脂、氯氟氰菊脂、噻蟲胺捕殺成蟲,此蟲遷飛性強,注意統防!

22.鳳蝶

危害特點:

主要以幼蟲取食芽葉,初齡幼蟲食成缺刻與孔洞,稍大幼蟲常將葉片吃光,只殘留葉柄。

藥劑防治:

幼蟲幼齡期噴施:溴氰菊酯•馬拉硫磷、氰戊菊酯•殺螟硫磷等。

23.潛葉蛾

危害特點:

幼蟲為害新梢嫩葉,潛入表皮下取食葉肉,形成彎曲隧道,內留有蟲糞。

被害葉片捲曲、硬化、易脫落。

防治藥劑:

吡蟲啉、丙溴磷、苦皮藤素、阿維菌素、氟啶脲、氟蟲脲、啶蟲脒、高效氯氰菊酯、順式氯氰菊酯、聯苯菊酯等藥劑。

24.柑橘灰象甲

危害特點:

成蟲危害春梢新葉,葉片被吃的殘缺不全,幼果果皮被啃食,果面呈不整齊的凹陷缺刻或殘留疤痕,重者造成落果。

防治藥劑:

(1)4月中旬成蟲盛發期利用成蟲假死性,在樹下鋪設塑料布,然後振動樹枝,將掉落的成蟲集中燒毀,連續兩次,基本可以消除其危害。

(2)藥劑選擇:乙醯甲胺磷、三唑磷、順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藥劑。

25.薊馬

危害特點:

危害嫩枝、嫩葉、花和幼果等。

嫩葉受害後,葉片扭曲變形,葉肉增厚,葉片變硬容易破碎、脫落,在葉脈兩側會呈現銀白色。

果實長大後會出現銀白色疤痕。

防治藥劑:

乙基多殺菌素+甲維•吡丙醚、吡丙醚•蟲蟎腈+溴氰菊脂、聯苯•噻蟲胺、氯氟•噻蟲胺+吡蟲•吡丙醚、唑蟲醯胺+甲維鹽等藥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