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將張遼:勇氣,是戰勝困難的武器

經緯國學 發佈 2020-05-18T01:08:01+00:00

張遼出生在邊境的雁門郡,從小就飽受戰亂之苦,正因為如此,也造就了他隨後一生中征戰沙場的本領,使他有著不懼危險的勇敢。


張遼出生在邊境的雁門郡,從小就飽受戰亂之苦,正因為如此,也造就了他隨後一生中征戰沙場的本領,使他有著不懼危險的勇敢。


三國裡面,戰爭四起,張遼憑藉著他的果敢,跟隨曹操征戰了大半個天下。


困難只能嚇走懦弱的人,勇敢的人則會把困難當作挑戰。茨威格曾經說過:"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


張遼在追隨曹操之前,一直跟隨著呂布四處奔波,在這段期間,曾遇到過眾多的危險,但他都一一戰勝了,也正是如此,磨練了他的意志,使得他受到了曹操的賞識。在日後追隨曹操時,也展現了他過人的勇氣。


勇敢的人敢於嘗試,行為果斷


布勒森東講過:"勇敢不在於能夠蔑視危險,而在於認清危險、戰勝危險。"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要敢於嘗試。



有一次,張遼同夏侯淵一起討伐昌豨,這場戰鬥持續了好幾個月,糧草都快打完了,人們都在討論要不要撤軍。


張遼卻說:"最近我每次前去觀察的時候,發現昌豨一直在看著我,我們在攻城的時候,敵軍的弓箭也在變少,看來敵人也沒有多大的力氣繼續戰鬥了,應該試下能否將他招降。"


通過傳話,讓昌豨出城與其交談,在知道了他願意歸降之後,便親自前往他的家裡,拜見他的家人。昌豨被張遼感到了,便跟隨張遼去拜見曹操。


勇氣,是戰勝困難的一種品德,它能夠讓我們在面對危險的情況下,經受住考驗,讓我們在困難中找到方法。


曹操在張遼回來後曾責怪過他,是獨自前往敵人的地盤,不是一個大將的作為。


而張遼則回答道:"我憑藉著丞相傳播四海的威望,那昌豨自然不敢加害於我,所以我才敢冒這個風險,勸他歸降。"


"你若想嘗試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個真正的勇者一樣,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動,這時你的恐懼心理將會為勇猛果敢所取代。"這是邱吉爾曾經說過的話。


勇敢的人不懼危險,敢做敢為


萊昂納德·弗蘭克轉說過:"怯懦是你最大的敵人,勇敢則是你最好的朋友。"


曹操擊破袁紹之後,要繼續征討烏桓,此時袁紹的殘餘和遼西的單于將兵馬匯集在一起,一同抵抗曹操。



在兩句相遇時,曹操發現敵軍人數眾多,而我軍大部隊還在後方,眾人認為此時交戰不妥,希望撤軍等待部隊匯合。


此時張遼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認為現在敵軍正在集結,是進攻的好機會,曹操看見張遼有如此鬥志,詢問張遼是否願意領兵衝鋒。


張遼果斷領命,在接過曹操的將旗之後,帶來部隊發起衝鋒,大破敵軍,並斬殺敵方將領。


一個人要有勇氣去與艱難作鬥爭,人們躲避苦難不是因為缺乏力量,有時候是因為缺乏勇氣。


勇敢的人戰勝自我,毫不退縮


里歐·羅斯頓說過:"勇敢指的是面對一切風雲變幻堅強不屈的能力。"


曹操在進攻孫權失敗後,將軍隊調離去了西方,準備進攻劉備。此時張遼和李典、樂進等人駐守合肥,但是只有幾千人馬。


張遼知道孫權肯定會趁此機會進攻合肥,就讓士兵挖好了河道。


不久,孫權果然率領了十萬軍隊前來進攻合肥。於是張遼在當天夜裡,召集了800名勇敢的將士,在半夜裡乘著小船衝進吳軍的軍營裡面。



在進入吳軍營地後,張遼帶領人民一路衝殺,一直殺到孫權的營帳外面。孫權對此驚慌失措,旁邊的將士也來不及反應,只好掩護著孫權逃跑。


等到天亮的時候,孫權發現張遼帶領的人數很少,就派士兵將張遼等人團團圍住。張遼奮勇殺敵,衝出包圍。


不過張遼衝出包圍的時候,身邊只跟著十幾個人,其他的人都被包圍著。這時,張遼不顧危險,再次衝殺進去。


其他將士看到張遼如此英勇,士氣高漲,一路向外衝殺,吳軍抵擋不住,最後,張遼帶領眾人回城,同時也擊潰了吳軍的士氣,使得吳軍無法再戰,只得撤軍。


蒙田說,英勇是一種力量,但不是腿部和臂部的力量,而是心靈和靈魂的力量,這力量並不存在於戰馬和武器價值之中,而是存在於我們自身之中。


害怕敵人只會失去的自己的勇氣,畏懼困難只會使自己失去力量,我們要有堅韌的勇氣,才能使我們擁有戰勝自我的能力,不斷前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