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唯一一支被同化了的猶太人——開封市裡的中國猶太人

掌聞思維 發佈 2020-04-26T13:15:39+00:00

不同的是,中華文明相對富庶安定,以色列文明卻充滿了苦難顛沛——猶太人先被巴比倫滅國,後遭羅馬人屠城,又因為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猶太人被驅逐出耶路撒冷,從此開始了2500年背井離鄉的流浪生活。

猶太人和中國人是世界公認的兩個又古老又聰明的民族。

不同的是,中華文明相對富庶安定,以色列文明卻充滿了苦難顛沛——

猶太人先被巴比倫滅國,後遭羅馬人屠城,又因為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猶太人被驅逐出耶路撒冷,從此開始了2500年背井離鄉的流浪生活。

猶太人入住中原:

居無定所的猶太人四海為家。公元8世紀,他們中的一部分走上絲綢之路,開展國際貿易。

當年的宋朝首都開封是首屈一指的國際性的大都市,萬國來朝,經濟繁榮,開放程度相當於今天的紐約。

宋徽宗年間(1101-1125年),一批猶太人經天竺(印度)來到東京(開封),向徽宗進貢西洋布匹,殷勤致意。

徽宗投桃報李,熱情相待,極盡地主之誼,彰顯大家風範,給予他們「歸我仲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的優厚待遇。

後來,金軍攻入中原,開封淪為空城,100萬人只剩下5萬。

猶太人不願隨北宋王室南逃,於是在開封城內永久安居下來。

當時,在開封的猶太人有70姓,約1000人。

他們定居中國,繁衍至今,史稱「開封城裡的中國猶太人」。

教經胡同是開封猶太人世代居住的地方。為紀念祖先雅各,猶太人宰殺牛羊時要先挑除腳筋,所以他們聚居的地方也被叫作「挑筋胡同」。民國時期才改名為「教經胡同」。

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開封猶太人在土市子街東南(今開封市東司門十字街一帶)建了一座規模巨大、金碧輝煌的猶太會堂,這是中國的第一座猶太會堂。

此時的開封猶太人還保持著本宗教的風俗,實行族內通婚,他們一天3次對上帝禮拜,每月4次「會齋」,一年7次「守戒」。

開封猶太會堂自興建之後,一直稱「清真寺」,明正德年間為了區別於伊斯蘭教清真寺,一度改稱「尊崇道經寺」,清朝初年又恢復舊稱。自金、元,又歷明、清,到咸豐年間(約 1854年前後)被毀,這座開封猶太會堂存在了近700年。

到了元代,猶太人入主西域及波斯政壇,擔任伊利汗國宰相,因此元代有大批猶太人來華。他們為開封猶太人帶來了拉比(掌教)和經卷,這相當於玄奘取來真經,開封猶太人開始學習希伯來語,過安息日,守猶太禮儀。

當時的猶太人除了定居開封以外,還散布於杭州、北京、泉州、廣州等地。

明代,開封猶太人人丁興旺,發展成為5000人的猶太社區,並建有專門的猶太墓地。

據開封猶太人留下的碑文記載,社團興盛之時,人口有「七十三姓,五百餘家」。

猶太人參加科舉,娶鄰家小妹:

自古以來,猶太人不僅精通生意之道,而且重視教育。

中華文明強大的兼容並包能力開始顯現出來,善於學習的開封猶太人在中國儒家文化的薰陶下,逐漸放棄了猶太教經典,改讀孔孟之書,遵循科舉之路,這時出現了一批封官進俸的猶太名人。

史書記載,在開封考取進士的猶太人有20多位。

明代中期以後,開封猶太人逐漸放棄了「族內婚」的傳統,與漢、回等民族通婚。他們至少娶過 40 多個姓氏的外族婦女為妻。

天長日久,開封猶太人逐漸向全國各地流動遷徙。他們與漢人平等共處,逐漸接納了中國的傳統習俗,漸漸放棄了本民族的風俗。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決口淹沒了開封城。開封猶太人中有200多家外遷。

洪水過後,返回開封重建家園的只有7個姓族。他們力圖恢復家園,湊錢修復猶太會堂,重新修訂《猶太聖經》。

開封猶太人變成中國人:

明末,有三位開封猶太人去北京拜訪利瑪竇,聲稱自掌教去世後,開封猶太社團中已無人再懂希伯來文了。

清代,猶太后裔已經很少能找到高鼻深目的猶太人形象了,他們在思想觀念、生活習慣、言談舉止上已被漢人同化。

18世紀初到訪開封的義大利耶穌會士駱保祿寫道:「開封猶太人實行漢族式的禮拜式,他們尊崇孔子,參加隆重的祭祀孔子儀式。」

開封地勢低洼,屢遭洪水衝擊,再加上年代久遠,猶太會堂多次被毀,猶太人曾多次花重金修復。1163—1688 年,他們曾 12 次修復和重建會堂。

但到了嘉、道年間,猶太會堂已牆垣剝蝕,破舊不堪,最後一位拉比去世後,再無人繼位。

1850年,「倫敦猶太人布道會」派出兩位中國信徒到開封考察,這裡的猶太人都已經不識希伯來文,也沒有希伯來名字,他們已經50多年沒有拉比,完全喪失了對救世主彌賽亞的期望。

猶太會堂最後一次被洪水毀壞後再也沒人重修了,終於在1854年廢棄。

此後,開封猶太人中的一部分人改信伊斯蘭教,稱為「藍帽回回」,更多的猶太人娶了鄰家小妹後被同化,猶太社區不復存在。

進入20世紀後,開封猶太人已和我們不分你我,但其中一部分猶太人後裔在和其他民族相處時,仍然保持祖先遺風,在屢次人口普查中,堅持認定自己是猶太人。

據統計,目前開封仍有猶太人後裔200多戶,約1000人。

啟示:

兩千多年來,猶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遭白眼、被排斥、甚至被屠殺,因為在其他各國人看來,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不是自己人,就算他們後天再努力,也無法被異國接納。

有人說,猶太人之所以離開故土數千年還能保留著自己的習俗,保持著民族凝聚力,是因為猶太人的宗教和文化夠強大。

這顯然有失偏頗,因為世界上僅有的一支來到中國的猶太人就被中國接納、融合,最終被同化了。

由此可見,不是猶太人堅持自己的身份意識,而是因為他們在歐洲普遍遭排斥,才堅定了他們的身份意識。

與此同時,也可見中國文化的同化能力是多麼的強大——

  • 對於世代生活在開封城的老王來說,初來乍到的猶太人和一個在汴梁生活的廣東人是一樣的,都是陌生人,大家不會刻意區分你是廣東人還是猶太人。
  • 後來,猶太人開始和漢人通婚了,老王發現這個猶太人娶了隔壁老張家的閨女大妞,老王就覺得和猶太人的關係更近了點,比和那個廣東人還要近。
  • 再後來,猶太人開始學四書五經,參加科舉了,老王發現這個猶太人竟然和自己的兒子狗蛋中了同榜進士,從此,老王家和這個猶太人的關係就更近了。

在中國式的人際關係網絡中,猶太人和各族人民混沌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號稱最堅持自我的猶太人,在中國也漸漸迷失了自我,融入茫茫中國的人潮人海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