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文化,深化社會功能|《中國詩詞大會》述評

廣電時評 發佈 2020-02-10T09:38:02+00:00

內容再升級、敘事再出新,《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發揮前四季節目傳播優勢,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還在全國人民合力抗擊新冠肺炎的攻堅階段,起到了緩解受眾情緒的特殊社會作用。


內容再升級、敘事再出新,《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發揮前四季節目傳播優勢,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還在全國人民合力抗擊新冠肺炎的攻堅階段,起到了緩解受眾情緒的特殊社會作用。


作者:靳智偉 王琍琍


2020年春節,《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新一季節目發揮了前四季節目的傳播優勢,在節目形態基本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實現了藝術創作方面的升級換代。同時,節目播出檔期正值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合力抗擊疫情的攻堅階段,節目為緩解受眾的緊張與焦慮情緒發揮了特殊作用。



節目為春節期間觀眾提供一檔文化盛宴,持續強化春節期間電視文化新年俗,喚醒古老而又具活力的中華文化符號,在大眾領域實現中華古典文化的跨代際傳播。


首先,守正創新。《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節目進行了創作升級,實現「五季聯播」「五季熱播」。


受眾對於《中國詩詞大會》的基本形態是熟知的,百人團循環競賽結構、節目沉澱下來的全國高手擂台、充滿中國古典文化特色的聲光電視覺系統設計,以及為古代文化符號注入現代活力的「飛花令」構成了本節目的核心要素。這些獨有的敘事方式,經過前四季的考驗,第五季還會受到觀眾的持續接受嗎?基本節目形態要不要更換?這是第五季節目創作伊始,擺在導演組面前的首要與核心問題。



《中國詩詞大會》前四季節目所遵循的節目形態、敘事方式、競賽結構具有獨有的智慧財產權,是節目的靈魂寓所,屬於節目與品牌「硬核」。這是須要著力「堅守」的核心價值體系,即「正」。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就不是簡單的改變,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於是,導演組確立了在保持節目基本形態和味道的基礎上,在內容和敘事方面著力創新的基本創作思路,並在以下四個方面對於內容與敘事方式開展創新設計:


一是競賽內容與古典詩詞選擇緊扣當代生活,形成與年度重大新聞事件緊密結合的複合傳播結構。如第一期節目深度反映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點評嘉賓康震受到檢閱的美好回憶、選手老兵夫婦現場答題與情感互動使得節目立意高遠。同時,節目圍繞有關港珠澳跨海大橋的情景題等內容將古典詩詞與偉大的中國夢緊密結合,這使得節目具有新時代的生命特徵,可謂匠心獨運。



二是將中國古典詩詞與選手的人生故事緊密結合,帶著故事做節目,將詩情畫意植入美好的人生態度是節目獨有的敘事方式。這些故事的選擇不是選手的卿卿我我,而是將個人的親身經歷納入時代的洪流。於是,有了在節目中一戰成名後改變人生軌跡的快遞小哥、來自基層的幹警、戍邊戰士、經歷過與病魔抗爭的中年夫婦。選手的這些群像故事,代表了電視機前億萬普通人的故事,其傳播的大眾共鳴性由此產生。


三是在敘事方面,將古典詩詞的意境演化為豐富的出題方式,是本節目的重要創新點。情景題、你說我猜、對號入座、單字飛花令、組合飛花令、圖片線索題、描述線索題,這些豐富而又適宜中國古典詩詞意境表達的出題方式,成為推進節目的重要內容動力。其中,有關情景題的極致化拍攝,將節目的古典情懷寓於今天的景色,既表達了對於古代文化的敬重,又體現出時代的變遷與進步。如大唐遺蹟、廬山雲海、伶仃通途,受眾可以從中領略到古典與現代的雙重美學意境。



四是電視敘事視覺管理再登台階。節目錄製過程大量採用電影化製作手段,對於重要選手的現場表現極盡鋪排與渲染,而對於表現不夠突出的選手則大量採用「飄剪」語彙,這使得節目敘事高潮跌宕,精彩紛呈,節目從開頭到結尾始終保持著高強度傳播態勢。此外,節目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的鏡頭管理也頗為出色。導、攝、美、服、道、化各個行當形成了藝術的有機整體。


第二,守故納新。在遵循節目基本風格調性基礎上,節目主持人的新老交替,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格調。


從主持人的角度考察節目,電視節目分為三個基本類型:一是節目成就主持人型。即所謂「節目包人」。節目非常優質,誰主持誰火,如央視春晚等。二是主持人成就節目型。即所謂「人包節目」。由於主持人的格外優秀使得節目水平持續拉升。第三種類型是主持人和節目相得益彰型,兼具上述兩種類型的核心優勢,主持人與節目內容二者缺一不可。《中國詩詞大會》則屬於第三種類型。從五年前開始,董卿成功主持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至第四季節目;同時,《中國詩詞大會》以其正統的中華文化品牌和精緻的電視藝術構思也為董卿個人品牌塑造注入了文化氣質,實現了由綜藝節目主持向大型現場文化節目主持的「華麗轉身」。



到了第五季,主持人能否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一個迫切而又嚴峻的問題便擺在了創作者的面前。除了董卿之外,《中國詩詞大會》誰可擔綱主持?在節目創作的關鍵階段,這個問題成為困擾主創團隊最為核心的問題。


在電視節目主持行當,大型現場文化類節目的主持是最難的一個品種。《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厚重的文化內涵使得很多節目主持人對這個節目充滿敬畏,這是因為節目所需要的主持人的知識結構、主持能力必須是複合型的,她必須熟諳中國詩詞與古典文化,緊扣當代生活脈搏和受眾的收視需求,同時具有駕馭大場景敘事的技巧與能力。



再者,「後董卿時代」的節目主持工作,是模仿延續董卿的風格?還是重新導入全新的創作要領,另闢新徑?經過仔細分析,主創團隊逐步達成共識,新主持人應該在「似與不似」之間尋求突破,欄目過往確立的基本主持調性是核心競爭力,其基本定位不能改變。


於是,在多方尋找的基礎上,一個叫龍洋的姑娘走入了視線。經過綜合評估考核,其脫穎而出。從節目播出後的實際效果和受眾反饋來看,龍洋出色地完成了新老主持人的交替工作,抓住了節目的靈魂,準確地實現了節目創作意圖。龍洋遵循了董卿在本節目中形成的端莊、成熟與大氣的基本風格,並以飽滿而細膩的情感要素為節目注入了青春少女的清新與美麗。



第三,辭舊迎新。面對受眾市場大眾心理狀態的遽然改變,《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節目成為中國社會心理建設的一針安慰劑。這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大型電視文化類節目所擁有的特殊的社會傳播功能。


這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時刻牽動人心。通過多元、均衡、規模性的的大眾媒介信息傳播,適度分散受眾的注意力,使大多數受眾「宅」在家時,將疫情造成的負面情緒降到最低,是十分重要的。


在這樣的社會傳播思潮背景下,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於正月初四晚八點黃金時段登錄央視綜合頻道,形成了非凡的社會價值。節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受眾的緊張情緒。由於受眾的大多數「宅」在家,電視傳播的客廳價值回歸本色,家庭成員之間的中國古典詩詞消費,客觀上起到了增強幸福感、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的安慰劑作用。



在全國人民積極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時候,適度的娛樂信息不可缺席。《中國詩詞大會》可以定性為基於傳統文化題材的軟性、輕度娛樂節目,在受眾的自主選擇收看的條件下,其適度的娛樂屬性對沖了諸多負面信息的影響。


《中國詩詞大會》內容屬於中國傳統文化體系,這類文化信息與中國過年時的年味文化、風土人情一脈相承,多多少少彌補了改變過年計劃的部分受眾內心的缺憾。在聯防聯控疫情的關鍵時刻,保持事件核心信息的權威性、系統性發布,努力保持社會大眾公共文化信息的均衡性供給,對於社會心理建設意義重大。


編輯 | 葉晨瑋 薛騰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