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疫情,報考臨床醫學的學生會多嗎?老師:理想和現實鬥爭

教師老李 發佈 2020-02-08T15:32:49+00:00

新高考改革,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選科的問題,選科影響高考專業報考,影響上大學,影響以後的就業。很多班級教室的牆上張貼著每個學生的高考理想大學和專業,我看到很多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臨床醫學專業,私下裡我問了幾個同學為什麼要考慮選擇這個專業,基本上的回答是比較好就業,也有部分學生是受

新高考改革,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選科的問題,選科影響高考專業報考,影響上大學,影響以後的就業。所以,選科也是目前很多學生和家長最重視也最頭疼的事情。

很多班級教室的牆上張貼著每個學生的高考理想大學和專業,我看到很多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臨床醫學專業,私下裡我問了幾個同學為什麼要考慮選擇這個專業,基本上的回答是比較好就業,也有部分學生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讓我們看到,很多醫院的醫生甚至護士都衝到了第一線,很多地方醫院的醫生也是齊心協力奔赴武漢這個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支援當地緊張的醫務救援工作。也有一些醫生和護士因為正面接觸病人而被感染,隔離治療。

這就是今天醫務工作者的現狀,他們救死扶傷,但也冒著極大地風險,看到這種情況,那些立志學臨床醫學的學生會不會打退堂鼓呢?父母會不會因此極力反對?或者報考臨床醫學的學生會變得更多嗎?

我想主要有這兩個因素會影響學生的選擇。

一、理想

確實有不少孩子喜歡學醫,不僅僅是熱愛,更是有責任擔當。84歲的鐘南山院士就是深受父親的影響學醫,魯迅先生也是最初想學醫,最後看到國人更需要思想的解放才棄醫從文。

有的學生父母就是醫生,子承父業也是多有的事情,救死扶傷,白衣天使也是很多學生的理想願望,所以,這樣的學生如果學習臨床醫學專業,一定會學的很好,因為愛,所以學。

有的學生從這次疫情中看到了很多醫務工作者感人的事跡,包括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還有因為感染病毒去世的李文亮醫生,他們的所作所為打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當然也包括一些勵志學醫的學生。

二、現實

眾所周知,臨床醫學專業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夠達到一定的造詣,不是說大學本科畢業了就可以找到穩穩噹噹的好工作,當個好醫生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很多要想在醫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還要考研,考博,還要進行無休止的進修學習。算下來這個時間太長了,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其次,學醫還有一個風險就是類似於這樣的疫情,遇到了,職業使命感逼著你必須上,不能退縮,這就面臨著生命安全風險,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醫生就是面臨這些工作的。

最後,就是醫患關係,現在的醫患關係比較麻煩,醫生每天都得面對不同的患者,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包括他們的家屬,所以,發生的一些弒醫事件也是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所擔心的。

除此之外,您對這次疫情過後,學生報考臨床醫學有什麼看法,一起討論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