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成就值得學習,但是其性格更值得反思。接地氣地生活很重要

老易說事 發佈 2020-05-02T21:43:33+00:00

韓信之所以寧願餓死,也要留著那把劍,就是因為他放不下他作為貴族那最後一點尊嚴,他把「劍」當作自己最後的遮羞布了。韓信不是平民3、韓信不善農耕,也從側面說明韓信是出身於五體不勤的貴族。當然,很多人會說劉邦也是農民出身,他不照樣不善農耕。這裡需要明確一點問題,劉邦不願意專注農耕,是因


當我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韓信被譽為「兵仙」,在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到了我這裡,卻被冠上一個「不接地氣」的頭銜,這確實讓很多歷史愛好者難以接受。但是,既然我是一個用心寫歷史的人,我就有義務把自己的理解的歷史還原給大家。

首先不管我把韓信說成不接地氣是否理由充分,但是我敢以人格擔保,我這樣說肯定不是完全冤枉韓信的。早在一篇關於「韓信之死」的文章里,我就表露了韓信就是一個投機分子的觀點。

韓信這個人,屬於有幾分本領、有幾分傲氣、有幾分怪異、有幾分俗氣的人。但可惜的是,韓信身上大部分局限性都被他的成績和光芒給掩蓋了,歷史上對於韓信的評價有點「笑貧不笑娼」的味道。至於我為什麼把韓信理解得這麼不堪,且聽本文細細道來。

韓信並不務實

韓信據說是韓國王孫,這個已經無據可考,因為韓信在歷史上本身就是謎一樣的存在。呂雉斬草除根,不光殺了韓信的人,還毀了關於韓信的資料。但是,韓信是不是皇族不敢說,他是一個落魄貴族卻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事實。印證這一猜測的細節有以下幾點:

1、韓信的一身所學不可能是空穴來風。而在戰國時期,學習其實是貴族的特權。韓信不是一個天才,就是一個貴族,否則他的思想和才能就無從解釋了。

2、韓信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是沒有原因的。熟悉這段歷史的人一定會發現,韓信很多時候,人都要餓死了,但是身上那把破劍永遠不離不棄。劍,本身就是一種身份象徵,那個時候也只有貴族才有佩劍的資格。韓信之所以寧願餓死,也要留著那把劍,就是因為他放不下他作為貴族那最後一點尊嚴,他把「劍」當作自己最後的遮羞布了。

3、韓信不善農耕,也從側面說明韓信是出身於五體不勤的貴族。當然,很多人會說劉邦也是農民出身,他不照樣不善農耕。這裡需要明確一點問題,劉邦不願意專注農耕,是因為他混得下去。而韓信混到了要飯的地步,也不願意去專心農耕,只能說明他天生就不熟悉農耕。千古艱難唯一死,我不相信韓信寧願餓死,也不願意種田。(不要用最近那個「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奇葩來抬扛)

4、韓信高境界的志向也暴露了他的出身。我們不排除人世間有很多好高騖遠的人,但像韓信這種清高得不顧生死就讓人費解了。韓信走到哪裡都是希望別人重用他,這不是一個平民的心氣。

通過上述的分析,韓信基本可以確定是貴族出身,但是韓信是一個不太願意接受現實的落魄貴族。這樣的人,如果生活在當下這種社會中,他的結局會是如何?恐怕會是魯迅筆下的另一個孔乙己!這也是我不喜歡韓信的原因之一,但偏偏韓信的白日夢卻夢想成真了。

韓信其實是空手套白狼的典範

史書中描寫韓信的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這一點他和劉邦很像。但是這一點他確實不如劉邦,劉邦其實是率真,他的不拘禮節是真小人。而韓信則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韓信自詡是個「士」,挎著把劍愛瞎逛盪,沒有什麼謀生之道,常常要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而劉邦不一樣,同樣是混社會,劉邦不讓別人反感他,當年在沛縣混酒喝,都能混得老闆娘心甘情願地倒貼他。

韓信有才華,也並不是沒有遇到賞識他的人。據傳,當年在韓信落魄的時候,南昌也有個亭長就覺得韓信並非池中之物,所以主動邀請韓信到家裡吃飯。這實際上是一個小人物套近乎的邏輯,所以你韓信也要見好就收,象徵性吃兩頓就可以了。可是我們的韓信同志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一連在人家家裡吃了好幾個月,直到人家夫妻倆都感覺受不了了,直接用吃飯不叫你的方式委婉地表示不滿。韓信才開始羞愧地不告而別。

後來有一次,韓信在城下釣魚,一條也沒釣上來,眼看就餓昏過去了,被一位漂紗的老大娘看見了,給了他一碗飯吃,才救了他的小命,這也是「一飯之恩」的典故。可惜的是,我們的韓信同學再次展示了他的膠布屬性,就此纏上了這個老大娘,直到這個老大娘也吃不消了,他才丟下一句:「日後必有重謝」的空頭支票來告別。這個老大娘自然不相信什麼畫餅充飢的故事了,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韓信其實和劉邦本質上都是不要臉的人,但劉邦不要臉是真不要臉,而韓信不要臉的同時又格外在乎自己的臉。

作為後來人,其實我是可以理解韓信的心理的,他的內心思路中,有一條貫穿了他的一生——「士為知己者死」的「士」的情懷。劉邦的世俗是在於怎麼讓別人為自己去死,而韓信的世俗則在於怎麼去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去死的人。巧合的是,韓信終於找到了,他也終於死了。

韓信其實是自視極高的人

三歲定八十,你的內在價值思想,永遠是決定你一生命運與選擇的最關鍵依據!這一點,我們應該向韓信學習,不管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鬆自己的要求和追求。

但是,話說回來,韓信作為一個從未證明過自己的人,憑什麼要求別人就一定要對你高看一眼?現實的邏輯不會是這樣的。

所以,淮陰屠戶中有個大流氓才會韓信說:「你雖然長的個子大,還總挎著把破劍,其實就是一慫貨,你要不怕死,拔劍刺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很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評估了一下對方的戰鬥力,然後低下身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

整個大街都轟動了,韓信成為了淮陰地區,爆炸性的笑料男主角。

這個事情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韓信有大格局,不願意和這些小人物計較。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韓信其實是一個挺窩囊的人,他的所謂的清高是沒有足夠的底氣的?

如果說天下這麼一直太平著,像韓信這種不事生產、鑽人褲襠的奇男子,應該就會在某一天,餓死在街頭。不過,韓信很幸運,他處的這個年代,天下大亂。而且項梁不重用他,項羽不重用他,他又遇到劉邦,劉邦也不重用他;他又遇到了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恰好又碰到了劉邦最為困惑、最為無助的時候。

儘管韓信最後還是成功了,我始終認為韓信這種成功是局勢給了他機會。韓信在骨子裡是把自己看得過高的人。

項羽為什麼看不上韓信?

有一種歷史邏輯就是:你敗了,你做什麼都是錯了!基於這種邏輯,項羽被人誤解了幾千年。

如果韓信真的有後世傳說的那樣洞若觀火、清醒明了,他為何會帶著一個讀過兵書的腦袋和一把沒有當掉的劍就投奔了不會重用自己的項梁?他又為何會在項梁死後繼續投奔日後被自己說得那麼不堪的莽夫項羽?

我們再腦洞大開一下,如果項羽真的重用了韓信,韓信會怎麼評價項羽?恐怕會掉轉筆鋒,把劉邦說成是多麼的流氓吧?

但是,拋開韓信的人品怎麼樣,就能力來說,韓信還是合格的。可是,能力出眾的韓信為什麼沒法受到項羽的重用呢?這裡我需要為項羽平反!

世人皆說這是項羽鼠目寸光的表現,而我只想說,如果我是項羽,我也不要韓信這樣的人。

項羽讓名不見經傳的韓信做了郎中,實際上已經說明了項羽並不是不識貨。韓信在項羽身上親眼見證了項羽殺宋義的政變,北渡黃河的智慧,阻擊章邯的神兵天降,破釜沉舟的英勇果決,巨鹿城下的歷史奇蹟,熬兵章邯時的鉗形攻勢。相信他也看到了項羽身上的一種天賦,這種天賦並不亞於他韓信,可他韓信依然要求項羽唯他韓信獨尊,邏輯上是不是有點荒謬?

很多讀者朋友都是金庸的小說迷,在這裡就以金庸的小說人物來打個比方得了。金庸的《天龍八部》里有「南慕容北喬峰」的說法,項羽就相當於喬峰,韓信就相當於慕容復。

史載,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獻計的前提是什麼?是這個問題當事人沒有能力、沒有方法去解決,才需要你獻計呀。喬峰打聚限莊需要你慕容復獻什麼計?明明是一招剛猛無濤的降龍掌一過去,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還要參考你的「斗轉星移」?

所以,項羽不聽韓信的建議,不是項羽目光短淺,而是項羽本身太強大,也是韓信層次還不夠的體現。有些人又會要抬扛了,項羽最後不是敗在韓信手裡嗎?沒錯,但是這相當於,喬峰敗給了慕容復、莊聚賢、丁春秋、鳩摩智的聯手,而不是敗給慕容復一個人。

歸根到底,項羽不懂韓信,是剛猛不懂陰柔,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並不能說明韓信比項羽高明多少!

韓信有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我不相信韓信沒有說過項梁、項羽的好話,我也不相信韓信沒有說過劉邦的壞話!當劉邦入蜀後,韓信覺得在項羽那裡這輩子也是熬不出來了,於是又投奔了劉邦,成為了當時很多不甘心的「南漂」一員。

劉邦也不會一見到他就驚為天人,所以最開始還是讓他做了管理倉庫的小官。後來韓信犯了事,按律當斬,具體犯得什麼事沒有查到,但看後果,應該是很嚴重的事,同案的十三人都被處斬,韓信是最後一個。當時監斬的,是劉邦的老鄉——夏侯嬰。輪到韓信時,韓信秉承吹牛不犯法,何況本身已經是死罪了,還不如語不驚人死不休,對著夏侯嬰就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我這樣的人才?」

按照正常的邏輯,這樣的人一般是死得更快,但韓信很幸運,他碰到的夏侯嬰是一個很老成的人。夏侯嬰覺得儘量還是別錯殺了,所以趕緊暫停行刑,並順便向劉邦推薦了一下。劉邦這個人很會照顧老部下的面子,雖然他也感覺不到韓信的奇異之處在哪裡?還是免了韓信的死罪,還給韓信提拔了一級,讓韓信去管糧餉後勤。

也正是這樣一個工作機會,讓韓信有足夠多的機會接觸到蕭何這個內行人。我們前面說了,不同的人識別人才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蕭何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感覺韓信這個人是真有一點真才實學,而且是超越劉邦目前隊伍里其他人的真才實學。

只有頂級的萬里之才讀的懂頂級的百萬之將!蕭何之所以能夠識別韓信的才能,是因為他們都是注重操作體系的人,換句話說,他們都是注重科班背景的人。而項羽則是靠天賦吃飯的人,任何作業系統對於他而言都是扯淡。

但是韓信也並沒有因為自己撿回一條命而感恩戴德,與此同時,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所以又急著跳槽,這才出現「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也才有「登壇拜將」的故事,也才有劉邦和韓信君臣問對的故事。

在劉邦和韓信的問對之中,韓信把項羽說得十分不堪,把劉邦捧得快要上天了。難道韓信委身項羽之下的時候他也是這麼想的?難道韓信在劉邦手下沒有得到重用的時候,他也是這麼想的?

仔細一想,韓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性格是很明顯的。

韓信的軍事思想溯源

韓信被譽為「兵仙」,其軍事才華是不言而喻的。有句話叫做「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說明韓信在治軍綱領、整編手段、指揮系統上有獨樹一幟的地方的。韓信有一種能將一百個縣的稅收、糧餉、兵源武裝成十萬人的力量和帶領這十萬人的力量打出一百萬的效果的能力。簡單地來說,韓信能夠化繁為簡,並提綱挈領。

韓信不光在歷史上留下在歷史上留下許多經典戰役,他的軍改方案其實也是很厲害的。《史記》和《漢書》中都寫下了這麼五個字:「韓信申軍法」。這五個字把韓信治軍的要素提煉了出來。

但是實際上韓信在軍事上是全面繼承軍國主義大秦而已。韓信並沒有憑空再去創造一個系統,他選擇相信時間和市場的判斷,秦國的軍事制度經過100多年的市場檢驗,已經證明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制度了。

最牛的自知之明,就是因地制宜的拿來主義!韓信在軍事上引用秦國的制度和蕭何在咸陽的時候把秦朝政治作業系統全盤接收的邏輯是一樣的。也就是韓信的核心軍事思想還是秦國的軍功制。

軍功制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功必賞」或者說是「唯利是圖」,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韓信後來的軍事行為看出,韓信的正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人,每次打仗之前總是跟劉邦討價還價的。這其實跟他信奉的軍功制是有很大關係的。

當然,韓信最後死也是死在這上面,當你想要的待遇已經超出老闆願意給你的待遇時,那麼,你在公司的職業生涯也就接近尾聲了,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如果拋開軍事效果來看,韓信這種思想是很市井、很小人的。有很多歷史愛好者對於韓信後來屢次要挾劉邦表示很不理解,認為韓信是腦袋短路。其實每個人的行為是由他內心所信奉的思想決定的。譬如一個守財奴他就會把錢看得比生命重要,一個商人就會把利益看得比交情重要。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韓信的死因淺析

韓信這個人的一生是相當複雜的,前半生窘迫流浪,中間突然崛起,功成名就後卻呂雉殘忍殺害。韓信的死也引起千百年來人們無數的感慨,有人說這是功高震主的必然結果,有人說這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慘下場,有人說這是政治鬥爭的殘酷,也有人說這是韓信性格缺陷所導致的。

其實韓信的死是一個很複雜的綜合結果,但是其本質原因還是在於韓信的出身所帶來的性格。韓信其實屬於戰國時期的游士。戰國時期的游士是一個有很有意思的群體,他們身上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才華,但是又沒有晉身的路徑。所以逼不得已要像一個現在的推銷員一樣,到處去推銷自己。

那個時候沒有什麼科舉制度,也沒有其他的考核制度、選拔制度。這些游士身具才學又不甘心沉淪,所以他們往往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追求自己的名利,他們心中是利益至上,道德觀是很淡薄的。甚至可以說他們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典型。像戰國時期的吳起、張儀、蘇秦都是他們的代表。

韓信的身上無疑有著游士的一切特徵。因為有才能,所以自命不凡;因為自命不凡,所以自抬身價;因為自抬身價,所以漫天要價;因為漫天要價,所以唯利是圖;因為唯利是圖,所以毫無原則……這樣的人傲慢、冷血、孤僻。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韓信不管何時何地,他都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看不起項羽,看不起劉邦,看不起劉邦手下的將領。他沒有什麼所謂的忠誠、感恩,在他心目中利益至上,所以即便是劉邦重用了他,算是他的伯樂,他也沒有絲毫的尊敬和感恩,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得好處不出工。同時他也不會講什麼感情的,樊噲算是他的一個超級粉絲了,但他對樊噲長期都是呼來喝去;他更沒有什麼紀律觀,習慣性地我行我素,十分地自我,後來劉邦誣陷他造反,他都懶得為自己辯解一下,該幹嘛就幹嘛……

換作當下的話來說,韓信就是一個典型的清高過了頭的臭知識分子。當然,這個「知識分子」是確實有真本事的。但是,低級本事用來做事,高級本事用來做人,韓信做人真的有大問題。

尾聲

還是前面的那句話,韓信這樣的人如果沒有生在亂世,極有可能會默默無聞下去,甚至餓死街頭。他實際上是不具備融入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能力的。這也是我不喜歡他的主要原因。

但是,不管怎麼說,韓信是有真本事的人,他的軍事成就是無法抹殺的。也正因為如此,項羽因為沒有重用他而背上千古罵名。這一點,我再解釋一下,說這樣的話的人,都是上帝視角在發揮作用。很簡單一個反思,你如果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你會憑一個你並不了解且毫無經驗的人說得天花亂墜,就把公司的總經理位置交給他嗎?

此外,我一直堅信,韓信的軍事水平並不見得比項羽高,他是秦國軍功制的受益者,最後也是受害者。相當於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里的歐陽鋒倒練了九陰真經,所以他能夠打敗其他五絕,但並不能說明歐陽鋒的武學修養就比洪七公他高多少。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一種性格、每一個人其實都有可取之處,說不上絕對的好和壞,但是前提是要能接地氣,要通煙火氣,要有人情味。像韓信這種把自己一直飄在半空中的人,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績純屬偶然,其最後的身死名裂卻是必然。

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對待韓信這個歷史人物,我們不能光盯著他的功勞簿,更應該從他的人生軌跡中去發現他的不足。總之,這樣的韓信,我是真的無法喜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