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照片:從侵華日軍的運水車看他們的後勤保障水平

大福讀史 發佈 2019-12-30T20:56:17+00:00

(日軍消防車被改造後用於提供飲水)為何征戰的士兵會患上霍亂、傷寒、腦膜炎、肝炎等疾病?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古今中外的每支軍隊。後來,人們發現飲用水是最大的污染源。進入20世紀,人類開始在集中供水系統中使用氯或臭氧對飲用水進行消毒、滅菌處理。30年代,日軍也注意到了飲水問題,並創建了預防部隊和供水部隊。

(侵華日軍使用的小型供水設備)預防部隊負責用化學添加劑處理飲用水,供水部隊則負責將處理過的飲用水供應給前線日軍。考慮到戰爭的複雜性,日軍高層通常以規定的方式在士兵配發的背包上攜帶用於過濾的帆布桶。

(野外作戰的日軍士兵正在使用抽水泵獲取水源)需要註明的是,正是對給水問題的深入研究,讓日軍體會到飲水也可作為打擊敵人的戰術手段。所以,他們曾多次對中國的許多城市的水源投放過農藥、生物戰劑和毒藥,如打著給水部隊幌子的關東軍七三一部隊。

雖然野外的水源十分充足,但卻無法飲用,因為直接飲用未經處理過的水可能會給人體建康帶來危害。故而野外獲取的水源需要檢測,不過他們配備了全套的水質檢測裝備。

(經過改裝的消防車可每小時提供超過30噸的飲用水)可想而知,經過激烈戰鬥的士兵下戰場後最渴望的事就是喝上一口乾凈的水。這時,如何快速高效地將飲用水輸送到每個士兵的水壺裡就顯得異常重要。

(在水車旁排隊等待接水的日軍士兵)

圖為刊登在日軍畫報上的新聞圖片,描述的是日軍的一輛戰地運水車正在為日軍士兵給水。

(等待取水的士兵)他們全副武裝,無論是身體的強壯程度還是單兵裝備都遠好於同時期的中國軍隊。尤其是腰間的橡膠織物製造的彈藥盒,防水能力好,對中國南方潮濕和燥熱的環境適應性很強,保障了士兵對子彈的有效使用率。

(七根輸水管加快了取水效率)聯想到常常缺乏彈藥和槍枝的中國軍隊,他們在食物供應上困難重重,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連最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障。見微知著,一輛不起眼的運水車極其真實地反映了中日兩國的綜合國力,這也說明了中國取得抗戰勝利是如何的不容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