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上11大農藥使用問題,這些問題,你中了幾個?

颱風天搞農業 發佈 2020-03-16T05:20:45+00:00

引言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共生與循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認為21世紀經濟的主旋律將會是綠色經濟,綠色經濟的重要特徵是綠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市場、綠色產業,是生態文明及可持續發展對經濟生活的具體要求。

引言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共生與循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認為21世紀經濟的主旋律將會是綠色經濟,綠色經濟的重要特徵是綠色產品、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市場、綠色產業,是生態文明及可持續發展對經濟生活的具體要求。農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關係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關係到農業生產安全,關係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國際市場競爭力,關係到人民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關係到生態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正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如何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穩步提高,已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安全用藥作為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實際農業生產中存在種種農藥使用問題,小編總結歸納為11種,希望能為廣大農民、農業技術員、涉農從業人員和農業生產企業人員提供寶貴資料,以免在農業生產上避免再次出現問題,導致農業生產事故。


農業生產上農藥使用11大問題


1 安全用藥意識淡薄

  • 選購農藥時,只考慮防治效果,不考慮毒性。
  • 自身安全保護意識差,在施藥、噴施農藥過程中不採取任何安全保護措施。
  • 對人、畜健康保護意識差,施過藥的田塊不做任何標誌和告示。
  • 環保意識差,將用後的農藥包裝物(空瓶袋)隨地丟棄,剩餘藥液隨處亂倒現象普遍,污染了環境。
  • 農民缺乏對農產品殘毒的認識。
  • 對農藥有效成分和含量不清楚。

2 違規使用高毒等禁用農藥

一部分農民無視國家的有關法規,在蔬菜、瓜果、糧油、中藥材上任意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有的不遵守安全間隔期將農產品提前上市,甚至剛剛用藥隨後上市,造成中毒事件。農藥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農民違規在生薑上使用了在果、茶、煙、菜、中草藥植物上禁用的高毒農藥涕滅威。

3 擅自增加用藥劑量和次數

一部分農民在防病治蟲中,為了確保防治效果,見蟲就打,往往有意識地增加用藥次數,存在打太平藥、保險藥、濫用藥的現象。一些不法藥販子在兜售農藥時,捆綁開大處方,誤導農民亂配用農藥。還有一些農民治蟲防病心切,對農技、植保部門指導的用藥品種、用量總是不放心,不按照標籤標示劑量使用,施藥時總要任意增加品種和用量。

4 盲目亂用混配農藥

一部分農民恨蟲不死,將各種農藥盲目亂配混用,不僅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極易造成藥害。因此,「對症下藥」無論對人還是動植物都一樣,只有科學的合理的配製農藥,才能增加防效,降低成本,但盲目亂配,難免適得其反。

5 施藥時間和方法不當

  • 用藥時期:見蟲就打藥已成習慣,錯過了害蟲防治的最佳時機,只好加大用藥量,增加防治次數。
  • 用藥時間:高溫季節噴撒農藥最好在早、晚進行,一般宜在上午8~10點、下午4~8點噴藥。高溫﹢藥害容易導致人、畜窒息。同時,夏季高溫天氣,農藥噴在作物上容易揮發,起不到預期的防治效果。
  • 用藥方法:病蟲害發生部位不同,用藥方法不同。部分農民不管何種病蟲,用藥方法都一樣。病蟲主要在葉片正面時,要從上往下噴;在葉片背面時,要從下往上噴。兩面都有時,要從側面斜噴或「上翻下扣」,全面用藥;根部有病時,要用灌根等施藥方法,很多農民不能掌握。

6 購藥渠道不正規

一部分農民圖便宜,到一些個體商販處購藥,結果打藥不少,卻不見效。有些不法個體戶,將過期農藥更換標籤或分裝農藥時摻雜施假、數量不足,或銷售一些劣質農藥、冒牌農藥,只要利潤高便極力向農民推薦。提醒農民要到正規農藥銷售處購藥,購藥前認真閱讀標籤,凡正規廠家生產的農藥,均有「三證兩期」(即農藥登記證、生產批准證、執行標準及生產日期、保質期),有清晰的廠名、廠址、電話。

7 農藥放置不安全

有些農民將農藥隨意放置,出現小孩誤食中毒事故。農藥用完後的空瓶、空袋及時處理,切不可隨地亂扔,一方面污染環境,另一方面也易引起人、畜、魚類中毒。應在家中開闢一處專門放置農藥的較安全的地方,並提醒老人和孩子,切勿亂動,並將除草劑單獨存放。

8 施藥器械落後,農藥利用率低

施藥器械不合格、年久失修、霧化程度差、漏藥多、噴施藥液不均勻等現象普遍存在。現在農民的施藥器械型號老,噴頭單一,使用中「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普遍採用大容量、大霧滴噴霧,使用藥液在靶作物上不能形成最佳沉積分布,造成大量流失,農藥有效利用率一直很低。

9 施藥技術落後

在施藥作業過程中,機械和人工施藥都存在達不到技術要求的問題,噴藥時走的快或是風天噴藥都存在噴不到、漏施面大的問題,達不到細緻、全面的要求,所以形成不了保護膜,出現了噴完除草劑之後還有草或病害病斑處不萎縮的現象。

10 除草劑的問題

由於除草劑的使用作物範圍大,使用量大,出現的問題最多,約占每年農藥糾紛中的一半,比較突出的問題有:

  • 對周邊作物飄移形成藥害;
  • 農藥加量使用導致藥害產生;
  • 不按農藥說明中的作物和範圍用藥;
  • 畝用藥液量不夠;
  • 施藥時期、方法不正確。

11 農藥市場標籤不規範行為

  • 名目翻新-隨意更換商標名,換湯不換藥
  • 以少充多-比市場常規包裝或含量低
  • 以次充好-模仿進口或優質產品的包裝
  • 以假亂真-完全假冒或者侵權的產品
  • 專用農藥-各種各樣所謂的「專用藥」
  • 萬能農藥-「病蟲通殺」等各種萬能藥
  • 冒證套證-冒用套用,一證多用,一藥多名

導致:假冒、偽造、無農藥登記證號,擅自變更擴大使用範圍或防治對象、擅自修改登記核准標籤其他內容的等。


以上就是農業生產上經常出現的農藥使用問題,希望能引起廣大農民、農業生產相關人員的重視,以免出現重大農業生產事故。廣大農民朋友、農業生產相關人員首先要認識有害生物,了解農藥品種、農藥劑型的特點,在有害生物防治中「有的放矢」,選擇合適的農藥、合適的劑型有目的地進行防治,而不是盲目濫用。然後要認識農藥器械的構造、原理,充分發揮藥械的性能,做到高效、準確地使用農藥;要了解農藥的各種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技巧,針對有害生物發生特點和發生場所選擇適宜的方法使用農藥,正確操作;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護意識、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購藥、用藥、儲藥過程中,要為自己、他人和環境的安全負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