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發佈 2020-01-22T01:19:10+00:00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低潮期,不能與隋唐時期同日而語。但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並沒有中斷,而是在艱難的條件下進行著。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低潮期,不能與隋唐時期同日而語。但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並沒有中斷,而是在艱難的條件下進行著。

東北亞:高麗、新羅和日本

五代十國時期,高麗的高氏王朝和王氏王朝並沒有因為戰亂而放棄跟中原王朝通商貿易、交流文化。從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到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高麗使者經常來到洛陽、開封。

後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高麗太祖王建(公元918年-公元943年在位)遣使攜來朝貢的物品有「銀香獅子、銀爐、金裝鈒鏤雲星刀劍、馬匹、金銀鷹滌、白氈、頭髮、人參、香油、銀鏤翦刀、松子等」(《五代會要•高麗卷》)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又送來《別序孝經》1卷、《越王孝經新義》8卷、《皇靈孝經》1卷、《孝經雌圖》3卷,另有黃銅5萬斤,紫、白水精(水晶)2000顆。當時,後周世宗鑄造錢幣,急需用銅,遂用絹帛數千匹易銅。高麗輸入黃銅,支援了後周整頓貨幣,對中原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五代會要•高麗卷》)

與高麗相同,新羅也經常與五代諸朝往來不絕。除兩京外,還在登州貿易。他們還與南方諸國往來頻繁,或由海路,或陸經中原,前往江淮、兩浙。

南唐昇元二年(公元938年),高麗和新羅兩國使者先後至金陵,南唐烈祖李昪甚加禮遇,宴請高麗和新羅使者於崇英殿,演奏龜茲樂等音樂(《十國春秋•南唐卷•烈祖本紀》)


高麗高僧靈照居中國多年,先在福建受教於雪峰禪師,後居杭州龍華寺,終於大慈山(《十國春秋•吳越卷•僧靈照傳》)。

吳越王錢弘俶曾遣使往高麗求取失傳的佛經,高麗遣國僧諦規報聘,送回失傳的佛經。錢弘俶又求佛經善本於新羅,抄錄而還(《十國春秋•吳越卷•忠懿王世家》)

這些高僧的往來,是中朝友好的歷史見證。

高麗、新羅和日本皆與遼貿易往來。據《遼史》記載,日本曾兩次遣使入遼,一次為遼太祖天贊四年(公元925年),一次為遼道宗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


高麗、新羅與遼朝毗鄰,貿易更加頻繁。



東南亞:南海諸國

五代十國時期,南海諸國與中國貿易往來仍然相當繁盛,但遺憾的是由於南海諸國弱小,文獻記載對其不詳,僅能從側面觀其大概。

南漢、閩、吳越瀕海,有廣州、福州、泉州、杭州等貿易港口,南海諸國與三方貿易,比陸路方便多,雖不免風浪之險,卻無道阻絕之虞。


南漢立國,倚南海商利為收入之大宗。劉龑「廣聚南海珠璣,窮奢極欲」(《十國春秋•南漢卷•高祖本紀》)

王審知據福建,「招來海中蠻夷商賈」,其弟王延彬善與海外通商,有「招寶侍郎」之稱。閩國臣下張睦「招徠蠻裔商賈,斂不加暴,而國用日以富饒」(《十國春秋•閩卷•太祖世家》)

這些記載都反映了南海諸國與閩、粵兩地貿易之盛。

吳越、南唐也與南海諸國貿易往來。

吳越由此得到大食國(哈里發帝國,據今中亞、北非)輸入的猛火油,也就是石油。南唐招徠南海商賈,取得香料、珠寶、數量甚多。

南唐中主李璟置「內香宴」,以待南唐諸將,「凡中國、外域,名香以至,和合煎飲,佩帶粉囊,共九十二種,皆江南所無也。」又從南海輸入龍腦漿(《十國春秋•南唐卷•元宗本紀》)

南吳和南唐從占城國(今越南南部)轉輸入猛火油,又轉運入契丹,皆得高額利潤。


南海諸國與中國陸路交通較以前則困難的多,但是仍然竭力與中原王朝交往。

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占城王因德漫遣使阿散等來開封朝貢,「中有灑衣薔薇水一十五瓶,言出自西域,凡水之沾衣,香而不黦又貢猛火油八十四琉璃瓶」,後周給以厚賜(《資治通鑑•後周紀五》)

從甘州回鶻貢物中波斯錦、波斯寶鞢玉帶等我們可知,這些物品明顯來自大食、波斯,可知大食、波斯通過西州回鶻、甘州回鶻與中原王朝貿易。


根據《資治通鑑•後梁紀一》的記載,後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隨回鶻使者同來的波斯、印度等僧人凝盧、宜李思、宜延箋,可以說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時期,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雖然因道路梗塞而難暢通,處於低潮期,但仍在不遺餘力的貿易往來,為之後兩宋的高潮期打下基礎。

而南方諸國經營海山通商事業,增加開闢新的良港,對兩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及海上貿易創造了極其便利的條件,兩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程度遠超前代,離不開五代十國時期南方諸國打下的基礎。


【感謝您的閱讀、點讚、轉發、評論與關注,我是羚羊飛渡,中簡堂歷史文化交流群領頭羊,擅長隋唐五代史與網文小說創作。中正簡素,立志弘揚歷史文化,羚羊掛角,多元角度解讀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