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開創了中國計算機的未來

芯故事 發佈 2020-03-09T10:22:21+00:00

曾經中國計算機領域的「天」,正是由一位女性撐起來的,她就是夏培肅。她填補了中國計算機領域的空白新中國成立後,面臨著一窮二白的局面,在計算機領域更是一片空白。

這篇本來應該是在婦女節當天發的。

毛主席說:「婦女能頂半邊天。」

曾經中國計算機領域的「天」,正是由一位女性撐起來的,她就是夏培肅。

她填補了中國計算機領域的空白

新中國成立後,面臨著一窮二白的局面,在計算機領域更是一片空白。

一台電子計算機能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和國防力量建設提供廣泛的支持,在核武器的開發和實驗,大規模運輸系統的管理,衛星項目和空間項目的推進等各個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上述的所有領域,都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支持。

蘇聯、美國、英國以及後來的法國,無一不大力發展計算機科學技術。中國深切的認識到,想要自己的經濟和軍備能夠在國際社會具有競爭力,就必須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1956年,她作為到訪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代表團的成員,觀摩了蘇聯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生產和教育模式。

同年歸國後,她開始著手將蘇聯有關計算機設計的俄語文獻翻譯成中文,其中包括一份1000頁的使用指南。這份指南也成為了教授中國學生學習蘇聯計算機技術的課程文本。

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的支持下,夏培肅開設了新中國第一門計算機理論課程。並且推動了中科院建立計算機技術研究所,並在其中開設計算機科學系。

建立了計算機科學研究所之後,中科院又很快建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夏培肅在兩個研究機構都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課程。作為課程的設計者和講授者,她在1956至1962年間,培養訓練了數百名學生。

徒又傳徒,她的不少學生已經成為了當前中國計算機領域的中流砥柱。

她設計了中國第一台自主計算機——107型

1959年,中國已經成功的複製出兩台蘇聯式的電子計算機——103型機和104型機,但是這兩種計算機極度依賴蘇聯的技術支持。蘇聯撤回援助後,國際科學界都認為中國的計算機設計無以為繼。

但是他們錯了。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者們獨自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夏培肅製造的107型計算機是中國在蘇聯撤回援助後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與在模仿蘇聯的基礎上製造的103型和104型計算機不同,107型計算機是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計算機。中國隨即開始規模生產107型計算機,並在全國的科研機構投入使用。

1981年,她成功研發150-AP高速陣列處理器。由該處理器驅動的計算機每秒運算可達2000萬次。而模仿蘇式計算機製作的104型機,每秒運算SUV只有1萬次。

夏培肅精神永世傳承

作為那個時代的傑出女性,她踐行了真正的女權主義,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中國計算機的天空。

至今,以夏培肅命名的獎項,已經成為在計算機科研、工程、教育和產業領域取得傑出成就和做出巨大貢獻的女性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極大殊榮。

2019年,陳左寧和黃令儀獲此殊榮。

陳左寧因其對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的貢獻而被銘記,黃令儀則因為她在中央處理器和核心計算機設備上的科研成果而被讚頌。

中國計算機人將在夏培肅開創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進一步推進中國自主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計算機領域發展道路上的所有女性同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