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為什麼很少感染者?新冠病毒能被熱死嗎?

醫學界兒科頻道 發佈 2020-03-03T08:39:38+00:00

195個國家裡,印尼綜合衛生水平排第30位,中國排名第51位。昨天,印度尼西亞的「零感染」記錄,破了。

195個國家裡,印尼綜合衛生水平排第30位,中國排名第51位。

昨天,印度尼西亞的「零感染」記錄,破了。

3月2日11時,印尼總統佐科稱,該國確診兩例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為64歲女性和其31歲的女兒,二人曾與一名日本公民接觸。該日本公民在2月初訪問印尼,於2月27日在馬來西亞被確診感染。

此外,截至2月28日,馬來西亞、紐西蘭分別新增確診病例,感染者皆有印尼旅行史。至此,有印尼旅行史、出境後被確診的感染者人數,增至4人。

印尼人口2.6億,境外感染數卻高於境內?對此,《雪梨先驅晨報》報導,美國駐印尼官員曾向印尼政府表達關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駐印尼官員之間也曾討論過此事。

印尼雅加達蘇瑞安提沙洛索醫院(Sulianti Saroso Hospital)院長斯耶利爾(Muhammad Syahril)告訴路透社,印尼有SARS相關的防疫經驗,有充分的醫療資源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沒有確診個案,就是沒有。為什麼要隱瞞?」

此外,德聯社援引專家言論稱,印尼的感染數據或能佐證,新冠病毒對溫度非常敏感。「待到春暖花開時,疫情可能就會好轉。」

天一熱,新冠病毒就會死?

「天氣熱,新冠死」,這一論點得到研究支持。

「8℃左右最適合新冠病毒傳播。而溫度升至30℃,累計病例參數減少至最低點。」近日,醫學預印本平台MedRxiv刊發研究稱,溫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變新冠病毒的感染率。

據悉,這是首個探討新冠病毒和溫度之間關係的研究。作為預印本發布,該文「未經同行評議」,即其結果不能指導臨床實踐。

上述研究由中國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與環境衛生系王茂團隊完成。

該團隊表示,多種流行性傳染病已被證實,和氣候有密切關係。

比如,流感病毒就是「哪兒冷,往哪兒鑽」。在溫帶地區,5-9月,南半球正值冬季,深受流感所苦。而在11月至次年3月,流感病毒的主戰場就會轉移到寒冷的北半球。

針對2003年SARS的研究也顯示,SARS病毒在溫度22℃-25℃、相對濕度40%-50%的環境裡,能存活5天;當溫度升至38℃、相對濕度至95%時,病毒會快速失去活性。有學者稱,因為這一特性,SARS疫情在夏天到來時神秘消退。此後雖有零星散發,但未大規模擴散。

此外,2009年在全球肆虐的H1N1流感病毒,也被發現和環境有關。在實驗室嚴格控制的5℃低溫環境下,H1N1病毒的感染率為75%-100%。當溫度升至30℃時,感染率為0。

「新冠病毒與氣溫,是否也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中山大學團隊抱著這一疑問,收集1月20日至2月4日間,我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26個境外國家,共計429個城市、24139例確診病例數據。此外,還記錄各地2020年1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氣溫。

數據分析發現,在氣溫較低的環境下,平均氣溫、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每升高1℃,累計病例參數分別增加0.83、0.82和0.83。在8.72℃時,累計病例參數最高,為12.44,即感染率達到峰值。

而在高溫組模型中,最低溫度每升高1℃,累計病例數會減少0.86。溫度升至30℃,累計病例參數降至最低,說明感染率最低。

圖片來源:MedRxiv

研究團隊認為,這證明溫度與新冠病毒存在「最佳劑量-反應」的傳播關係。溫度在中國武漢及周邊地區的疫情暴發中,可能起到推動作用。隨著氣溫回升,當地疫情可能被抑制。

而那些氣溫更低的國家和地區,則需提高警惕。當氣溫逐步上升至最適合病毒傳播的溫度,累計病例可能會上升,甚至導致暴發。

但這一研究被指存在諸多缺陷。如,沒有考慮到確診人數的增加與輸入性病例、感染人群基礎的關係;僅考慮確診時氣溫,忽視了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忽視年齡、性別等傳播因素。「這個模型太簡單。幾乎只考慮了氣溫和感染人數 。」有評論稱。

正方 冠狀病毒本就具有季節性

「冠狀病毒的特徵之一,就是具有季節性。」德國漢諾瓦實驗和臨床感染研究中心分子病毒學家托馬斯·皮茨曼(Thomas Pietschmann)告訴歐聯社,新冠病毒作為冠狀病毒的一種,繼承了「對溫度較敏感」這一特性。

他解釋,冠狀病毒屬於囊膜性病毒,可以理解為病毒穿著一層脂質的衣服。脂質層不耐熱,溫度升高,病毒很快會被殺死。

中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也提到,新冠病毒在4℃合適維持液中,為中等穩定。隨著溫度升高,病毒抵禦力下降。但《指南》也提出,溫度會影響新冠病毒的生存時間,不影響其感染率。

托馬斯·皮茨曼稱,對冠狀病毒的快速傳播而言,目前北半球的氣候條件堪稱「完美助攻」。

首先是氣溫。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病毒,在氣溫較低的時候尤其活躍。溫度較低,病毒的穩定性就高。這就像食品在冰箱裡,能存放更久一樣。

其次是濕度。「打噴嚏後,病原體被送出體外,漂浮在空氣中。在乾燥、寒冷的冬日,帶有病毒的飛沫會在空中停留更長時間。」他表示,絕對濕度高,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幾率就小。

關於天氣轉暖和新冠病毒傳播減弱,美國哈佛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馬克·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還給出一些假設,包括日照增加後,維生素D水平會提高,這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反應;以及,夏天多是暑假期間,孩子們不上學;減少人群聚集,能降低病毒傳播幾率。

反方 關於病毒,我們知道得太少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與政策中心主任麥可·奧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對「高溫殺死病毒」,持懷疑態度。

2012年,同屬於冠狀病毒的MERS,就完全沒遵循季節模式。沙烏地阿拉伯的平均溫度高達43℃,MERS的感染率未受影響……或許,有些冠狀病毒的傳播高峰就是出現在盛夏。」他說。

此外,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於3月2日確認首例社區傳播,累計確診29例。那裡的冬天還沒開始。

以及,「四季如夏」的馬來西亞、泰國等,亦有確診病例。同樣是地處熱帶的新加坡,已經發生人傳人現象。那裡白天最高氣溫在35℃-38℃。

多位專家向財新網強調,「天氣熱了病毒就會消失」的推論,不成立。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是蝙蝠。而蝙蝠的體溫能達到40℃。

「有時,我們不光要考慮溫度,還要考慮病毒的傳播條件。以登革熱病毒為例,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多見。這並非說明其特別喜歡溫暖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這一病毒的宿主——蚊子,更喜歡生活在炎熱地帶。這告訴我們,溫度可能不是病原體傳播的主要原因。中間宿主才是。」托馬斯·皮茨曼表示。

「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疾病,人們對它了解有限,因此無法預測新冠病毒是否會隨著天氣的變暖而消散。」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國家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爾(Nancy Messonnier)表示,關鍵還是要防控。如果該做的措施沒做,即使天氣熱了,也不會對病毒傳播造成影響。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傳染病學家阿梅什·阿達利亞(Amesh Adalja)是「病毒氣溫假說」的支持者。但她認為,要確定季節因素如何影響新冠病毒傳播,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印尼低感染率,還有什麼可能?

「印尼政府有在做事,只是媒體沒報導。」在印尼某大學擔任講師的台灣人吳英傑告訴《東森新聞》,他有一個朋友住在印尼雅加達,日前因發燒前往醫院,當即就被院方隔離,隨後新冠病毒檢測為陰性。

他認為,網上對印尼「瞞報」、「漏報」的猜測不實。「我不是醫學專家。我猜測,印尼氣候濕熱,大眾交通工具不發達,人群集會少。可能是這些原因,所以感染率低。」

3月2日,印尼總統佐科發言稱,印尼已做好應對新冠肺炎的充分準備。

他稱,(28日)接到日本公民在馬來西亞確診的信息後,印尼政府工作組立即對該公民在印尼的密切接觸者,展開追蹤、隔離、檢測,直至確診感染。而該國衛生部介紹,印尼已在100多家醫院,布置了隔離病房,也準備好符合國際標準的醫療設備。至2月26日,共篩檢136例病例,全部呈現陰性。

其實,印尼的綜合醫療水平,可能並非想像得那麼弱。

2019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和《經濟學人》智庫聯合推出《全球健康安全指數》(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簡稱GHS Index)。在入榜的195個國家中,印尼綜合得分56.6,排名第30位。中國的綜合得分為48.2,排名第51位。

圖片來源: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2019

GHS Index主要從6個方面,評估各國的健康安全水平。包括預防、查明和報告、快速響應、衛生體系、遵守國際規範及風險環境。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預防」子項上,印尼排名全球第38位。中國排名第50位。

在「早期發現和報告可能國際流行的傳染病」方面,印尼排名全球第37位。中國排名第64位。

而「快速響應和抑制傳染病流行」方面,印尼排名全球第30位。中國排名第47位。

這些說明,印尼或有能力及時有效地預防傳染病暴發,也能做到快速查明、報告和響應。

也有人結合新冠疫情,對GHS Index提出質疑。根據該榜,韓國以綜合得分70.2,排名全球前十。截至3月2日0時,該國累計確診4000餘例新冠肺炎感染。「很明顯,排名和實力不符。有評論稱。

此外,截至目前,印尼沒有解釋此前兩名疑似感染者的去世原因。其中1人是37歲的印尼男子,病逝於中爪哇省三寶壟市醫院的隔離病房;另一名是61歲的新加坡籍男子,在巴淡島醫院病逝。

據兩間醫院通報,上述二人的新冠病毒檢測為陰性。但未具體說明死因。

資料來源:

1.MAO WANG, et al. Temperature significant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 medRvix, doi.org/10.1101/2020.02.22.20025791

2.ERIKA FRY. Will summer kill the coronavirus?. Fortune

3.JULIA VERGIN. Will warmer weather stop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DW

4.特稿|新冠病毒將何去何從?科學界求解四大懸疑. 財新網

5.印尼零病例遭質疑 4旅客出境後確診. 東方日報

6.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Building Collective Action and Accountability.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7.MARCHIO IRFAN GORBIANO. BREAKING: Jokowi announces Indonesia’s first two confirmed COVID-19 cases . The Jakarta Post

來源:「醫學界」微信公眾號

作者:燕小六

校對:臧恆佳

「講出你的故事

抗新冠肺炎故事徵集中

新冠疫情、醫護再上戰場;

一方有難、全國人民支援!

歡迎一線醫生、護士、院長、官員、患者等,

有故事的人們聯繫小編,

講述自己的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