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我們音樂審美的「上限」與「下限」究竟在哪?

趣聞每天看 發佈 2020-05-24T11:29:28+00:00

現代古典音樂大師很多出在電影配樂里了,最近迷上Abel Korzeniowski 。現在年紀大了heavy metal有點消化不了,但是還是喜歡Guns & Roses。

從理論上來講,世上是否可能存在「無差別審美」的「全能欣賞者」?


不是理論上,我差不多就是了,你可以在我的foobar里找到古典、民樂、新世紀、爵士、ROCK、heavy metal、藍調、輕音樂、POP,RAP……POP裡面基本上所有類型的我都有喜歡的。所有的音樂,只要好聽,演奏者或者演唱的水平高,都愛聽。


當然我欣賞水平一般,品味比較通俗。

比方大部頭的交響樂聽起來還是有點累的,做不到全神貫注聽一個小時,所以更喜歡一些小一點的協奏曲或者室內樂,只是覺得好聽,音樂背後的那些深遠的意義是從來搞不清的。聽了一大圈,還是覺得貝多芬確實是一座高峰。

現代古典音樂大師很多出在電影配樂里了,最近迷上Abel Korzeniowski(這名字不查一下自己打不出來) 。

現在年紀大了heavy metal有點消化不了,但是還是喜歡Guns & Roses。

對於一些混搭的實驗音樂尤其喜歡,比方cafe del mar的《Aria》專輯,詠嘆調和電子樂的結合;趙聰的現代琵琶,超喜歡《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

華語流行音樂各個階段的文化特點都很有味道,羅大佑時期和李宗盛時期的不同,周杰倫時代和當前90、00後音樂也已經有了代溝了。要不是周杰倫嗓音不行,我會更喜歡他的。矮大緊老師的創作和製作能力,至今還是很旺盛,令人欣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