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如何影響肌肉健康?迄今最詳盡綜述來了

熱心腸先生 發佈 2021-09-20T00:28:55+00:00

腸道菌群對肌肉的影響(綜述)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12.


腸道菌群對肌肉的影響(綜述)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12.91]

① 在臨床前研究中,75%(6/8)表明,糞菌移植可在受體小鼠中重現供體的肌肉表型;② 7種益生菌、2種益生元、短鏈脂肪酸對肌肉表型有益;③ 12項研究探索了腸-肌肉軸的潛在機制:對蛋白質、能量、脂肪及葡萄糖代謝、炎症水平、神經肌肉接頭及線粒體功能的調節;④ 在臨床研究中,4項觀察性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肌肉的關聯,6項研究中,益生菌、益生元、合生製劑、發酵乳、熱量限制及鍛鍊對肌肉量、肌肉功能及腸道菌群的影響並不一致。

【主編評語】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上發表的一篇系統性綜述,納入26項臨床前研究及10項臨床研究的結果進行總結。在多項動物實驗中,可觀察到腸道菌群對肌肉表型的直接影響,且通過益生菌、益生元、短鏈脂肪酸等菌群干預手段可增加肌肉量並改善肌肉功能,同時探究了腸道菌群通過腸-肌肉軸的潛在作用機制。在人體研究中,可觀察到腸道菌群與肌肉的關聯,但腸道菌群對肌肉的影響尚需進一步研究。(@szx)

【原文信息】

Understand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2021-09-14, doi: 10.1002/jcsm.12784


Lancet子刊:產芽孢益生菌可有效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18.486]

① 68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為2組,32名接受益生菌(凝結芽孢桿菌MY01+枯草芽孢桿菌MY02)治療,36名接受安慰劑治療,在雙盲狀態下干預8周後,在非盲狀態下干預8周;② 益生菌組患者的臨床應答率(餐後窘迫綜合徵評分降低至少0.7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患者(48% vs. 20%);③ 益生菌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安慰劑組患者無顯著差異(16% vs. 33%),在非盲幹預階段出現2例嚴重不良事件(闌尾炎、暈厥),可能與干預無關。

【主編評語】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在68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進行16周的干預(8周雙盲、8周非盲),發現產芽孢益生菌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餐後窘迫綜合徵評分,且安全性良好。(@szx)

【原文信息】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pore-forming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 pilot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21-08-03, doi: 10.1016/S2468-1253(21)00226-0


Nature:加大利用水產品,好處多多!

Nature——[49.962]

① 據推測到2030年水生動物食品(AASF)產量有兩種可能的情形:一種是小幅增長,另一種是高產情景,主要受水產養殖生產投資和創新的推動,2030年AASFs供應可能增加1500萬噸;② 在全球範圍內,高產情景將使AASF價格下降26%,並增加其消費量,從而減少與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相關的紅肉和加工肉的飲食攝入,同時也可預防約1.66億人的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③ 這一發現可為決策者充分開發水產品來減少糧食短缺及解決營養不良提供證據基礎。

【主編評語】

水產品包括魚、蝦、貝、藻等各種水生動植物。在近期Nature推出的Blue Food專題中,這篇文章介紹了研究者們利用相關模型比較了陸地食物與近3000種水產品的營養異同,以了解水產品對人類營養的未來影響,突出了水生動物食品(AASF)的營養價值如某些海魚富含EPA和DHA,而開發和利用AASF將帶來廣泛而重要的健康價值。(@陳彬林)

【原文信息】

Aquatic foods to nourish nations

2021-09-15, doi: 10.1038/s41586-021-03917-1


Nature:水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

Nature——[49.962]

① 通過建模評估藍色食物(魚類和其他水產品)對環境的影響;② 在所有藍色食物中,養殖雙殼貝類和海藻對環境的壓力最小,捕撈漁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③ 在養殖有鰭魚和甲殼類中,鰱魚和鱅魚的溫室氣體、氮和磷排放量最低,但用水量最高,而養殖鮭魚和鱒魚的土地和水消耗量最低;④ 提高飼料轉化率可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提高魚類產量可減少近半數的土地和水的使用,優化設備可減少半數以上的捕撈漁業排放。

【主編評語】

在人們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當下,食物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也逐漸成為研究焦點。Nature上周發表的Blue Food專題中,這項研究納入了全球1690多個養殖場和1000個水產業記錄的數據,通過建模對魚類和其他水產品造成的環境壓力進行了標準化評估,為優化水產品生產、促進全球食物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數據支持。(@mildbreeze)

【原文信息】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blue foods

2021-09-15, doi: 10.1038/s41586-021-03889-2


多發性硬化可能增加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率

Neurology——[9.91]

① 納入1690名結直腸癌患者,其中338名同時患有多發性硬化(MS);② MS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在結直腸癌確診後6個月的關聯性最高(HR=1.45),隨後逐漸降低(確診1年後HR=1.34,確診2年後HR=1.24,確診5年後HR=1.10);③ MS與確診後6個月的結直腸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④ 校正癌症分期後,MS與全因死亡風險及結直腸癌死亡風險增加相關;⑤ 校正殘疾狀態後,MS與全因死亡風險及結直腸癌死亡風險的關聯不再顯著。

【主編評語】

來自Neurology上發表的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結果,對1690名結直腸癌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多發性硬化與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1年內的死亡風險(包括全因死亡風險及結直腸癌死亡風險)增加顯著相關。(@szx)

【原文信息】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al in Multiple Sclerosis: A Matched Cohort Study

2021-09-15,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2634


Lancet子刊:最新專家共識——肝移植用於治療不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18.486]

① 不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應考慮肝移植,但BRAF V600E突變、微衛星高度不穩定/錯配修復缺陷患者不應考慮肝移植,很少有證據支持可切除患者進行肝移植;② 對於同時具有無症狀原發灶的患者,應先根據指南進行系統性治療(如有應答可進行原發灶切除手術),對於同時具有有症狀原發灶的患者,應先切除原發灶;③ 應考慮放寬移植物的篩選標準;④ 很少有證據支持肝移植後的輔助化療;⑤ 肝移植後的5年生存率目標應超過50%,且應優於姑息化療。

【主編評語】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發表了國際肝膽胰協會的共識指南,針對肝移植用於治療不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的5個關鍵領域:患者選擇、生物學行為評估(治療到移植的橋接、應答評估與觀察時間、治療順序、多學科團隊)、移植物選擇及分配、受體考慮(免疫抑制、復發預防)、結局,共發布了44項共識聲明。(@szx)

【原文信息】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non-resectable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the International Hepato-Pancreato-Biliary Association consensus guidelines

2021-09-07, doi: 10.1016/S2468-1253(21)00219-3


NAFL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顯著升高

Gut——[23.059]

① 納入來自瑞典的無心血管疾病的10422名NAFLD患者(經組織學確診)及46517名匹配對照;② 中位隨訪13.6年期間,共有2850名NAFLD患者及10648名對照確診MACE;③ NAFLD患者的MACE發生率顯著高於對照(aHR=1.63);④ 相比於對照,NAFLD患者的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血管死亡風險均顯著升高,aHR分別為1.64、1.58、1.75及1.37;⑤ MACE的發生率隨著NAFLD的惡化而逐漸升高,肝硬化階段的MACE發生率最高(aHR=2.15)。

【主編評語】

來自Gut上發表的一項隊列研究,對來自瑞典的1萬多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及超過4.6萬名對照進行超過10年的隨訪後發現,NAFLD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發生率顯著升高,且隨著NAFLD病情的惡化,MACE的發生率逐漸升高。(@szx)

【原文信息】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ncident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histology cohort

2021-09-08, doi: 10.1136/gutjnl-2021-325724


飲食和菌群如何影響隨年齡增長的TMAO水平

mSystems——[6.496]

① 納入425人的糞便和血漿樣本,分析潛在的產TMA腸道細菌和血漿代謝物,並特別關注飲食的影響;② 肉類攝入量不能預測TMAO的血漿水平,但細菌TMA生成途徑(cutC和cntA)與TMAO濃度相關、但與TMA前體物濃度無關;③ 年齡增長與特定的TMA前體物濃度、產TMA細菌基因以及TMAO水平相關;④ 建模分析顯示:與年齡增長相關的特定食物(沙拉、水果、蔬菜)增加產TMA細菌的豐度;⑤ 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TMAO的關聯僅存在於>65歲的個體中。

【主編評語】

氧化三甲胺(TMAO)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腸道菌群代謝三甲胺(TMA)的膳食前體分子(如甜菜鹼、肉鹼和膽鹼)產生TMA,進而被宿主加工產生TMAO。mSystems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TMA生成相關的兩個因素(TMA前體的血液濃度和產TMA菌的豐度)是非偶聯的,而且是由不同的飲食因素控制的。此外,該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尤其易受TMAO對心血管健康的不良影響。該研究提示決定TMAO水平的因素的複雜性,為研究降低TMAO的靶向性干預方法帶來新啟示。(@mildbreeze)

【原文信息】

Higher Trimethylamine-N-Oxide Plasma Levels with Increasing Age Are Mediated by Diet and Trimethylamine-Forming Bacteria

2021-09-14, doi: 10.1128/mSystems.00945-21


Cell子刊:普氏棲糞桿菌或可用於阿爾茲海默症的治療

Cell Reports Medicine——[N/A]

① 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糞便菌群中的普氏棲糞桿菌減少,後者與認知測試分數相關;② 從健康人群中分離出的普氏棲糞桿菌活菌株Fp360和巴氏滅菌菌株Fp14可以改善阿爾茲海默症(AD)模型小鼠的認知損傷;③ 全基因組比較分析顯示僅在有效菌株中發現特異性同源基因,且這些同源基因在健康人中的豐度高於MCI患者;④ 普氏棲糞桿菌的巴氏滅菌菌株Fp14改善認知損傷的機制可能與氧化應激和線粒體功能有關。

【主編評語】

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腸道菌群中,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普氏棲糞桿菌)的豐度顯著降低,且其所屬的糞桿菌屬的豐度與認知功能呈顯著正相關。在阿爾茲海默症小鼠模型中,特定普氏棲糞桿菌菌株可通過氧化應激及線粒體功能相關機制改善認知損傷。該研究結果提示,普氏棲糞桿菌菌株或可用於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腸道菌群干預。(@szx)

【原文信息】

Identification of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strains for gut microbiome-based intervention in Alzheimer’s-type dementia

2021-09-14, doi: 10.1016/j.xcrm.2021.100398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zhihan,szx,陳彬林,mildbreeze,Ferryman,Echo Quasimodo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9-19 | 用膳食纖維治IBS?GUT發表長綜述系統闡述

09-18 | 高脂如何促癌?Cell子刊發表菌群相關重要機制

09-17 | 聚焦精神疾病:JAMA子刊系統總結菌群變化

09-16 | 腸漏兇猛,如何應對?Gut權威綜述來了

09-15 | 印度團隊Science子刊:高鹽損腸壁促雙歧增抗腫瘤免疫

09-14 | 清華陳國強團隊:工程化益生菌治療結腸炎

09-13 | 為了健康,世界都在拼:國家推動減糖,超市改變貨架

09-12 | 驗血測腸癌!中國突破接連登上胃腸頂刊

09-11 | 食道微生物,下一個熱點?Cell子刊:小心"坑"!

09-10 | 24.5萬人跟蹤:醬油也危險,超加工食品促"綠色癌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