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害蟲類群有哪些?植食性昆蟲是什麼?速看農業害蟲知識

颱風天搞農業 發佈 2020-04-25T07:12:20+00:00

同翅目害蟲中的很多種類能分泌一些黏液或其他分泌物於體表,如綿蚜分泌棉絮狀物覆蓋在身體表面;介殼蟲分泌厚厚的蠟殼將自己「囚」在其中;木虱則分泌一些黏稠透明狀的物質;沫蟬唾沫狀的分泌物將自己淹沒。這些分泌物給害蟲提供了很好的保護。對於具有保護性分泌物的同翅目害蟲來說,觸殺型殺蟲劑難於

導讀

人們所熟知的一個詞語「化蝶」,其過程為:一粒小小的卵,孵化後變成形態有些恐怖的毛毛蟲,毛毛蟲長大、蛻皮再長大、多次蛻皮後吐絲化蛹,蛹羽化而成為美麗的花蝴蝶。從卵里剛孵出的小幼蟲是初齡幼蟲,要經過幾次蛻皮長大才能成為老熟幼蟲,老熟幼蟲再蛻皮就變成蛹,蛹蛻皮羽化為成蟲。昆蟲是一類變態動物,從卵到成蟲要經過幾個階段的體形變化,昆蟲的形態在一生中不是「從一而終」,而是要經過幾次變化,如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中有4個形態完全不同的階段:即卵、幼蟲、蛹和成蟲

在農業生產上,害蟲主要為植食性的昆蟲。它們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門六足總綱的昆蟲綱,其基本特徵是身體分節,成蟲具有2對翅、3對足,整個體軀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昆蟲的體壁就是其外骨骼,所以通俗地講昆蟲是「骨頭包肉」型的小動物。昆蟲在生長過程中,外骨骼不生長,所以昆蟲的一生需要蛻幾次皮才能長大、繁殖後代。植食性昆蟲的一生並不總是在取食為害,一般昆蟲只是在幼蟲階段取食,為害農作物,卵和蛹不取食不為害。某些昆蟲的成蟲有取食補充營養的習性,但並不都構成危害,如鱗翅目成蟲蛾、蝶等其口器是虹吸式口器,只吸食花蜜,不但對植物無害,還可起到傳粉的作用;但有些種類特別是鞘翅目昆蟲的成蟲,如金龜甲、二十八星瓢蟲等,其口器為咀嚼式口器,直接取食植物葉片,造成為害。根據昆蟲的為害蟲態和為害特點、規律,制訂相應的化學防治策略,是成功防治害蟲的關鍵。

一、殺蟲劑進入昆蟲體內的途徑

殺蟲劑進入昆蟲體內的途徑有三條:經口進入、經體壁進入、經氣門進入。

1.1體壁與殺蟲劑的關係

堅硬的體壁對蟲體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使昆蟲可以免受外來微生物和其他物質的侵入,並且保持體內的水分不外散和外部的水分不進入。體壁也成了阻止觸殺性的殺蟲劑進入到蟲體內的天然屏障,而觸殺性殺蟲劑被噴洒到蟲體表面後,只有通過體壁才能進入體內起殺蟲作用。體壁這種保護作用的強弱與昆蟲的發育階段密切相關,幼蟲的體壁比成蟲的體壁柔軟,低齡幼蟲的體壁比高齡幼蟲的體壁柔軟,柔軟的體壁更有利於殺蟲劑的進入,這也是強調在低齡期甚至是卵孵化盛期施藥的原因。昆蟲的體壁也並不是鐵板一塊,體壁在某些部位是膜質的,殺蟲劑容易從這些膜質的部位進入蟲體,如足的基部、翅的基部、觸角的基部、體節與體節間的節間膜部位等,是觸殺性殺蟲劑進入蟲體內的重要部位。

  • 昆蟲的體壁具有分層現象:表皮層是其最重要的一層。表皮層中含有幾丁質,幼蟲每次蛻皮前都需要重新合成幾丁質。如果幾丁質合成受阻,昆蟲就不能形成新表皮,幼蟲將因為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滅幼脲類殺蟲劑就是抑制幾丁質的合成,使昆蟲不能形成新體壁而死亡。人等高等動物是不需要蛻皮的,也不需要合成幾丁質,因而滅幼脲類殺蟲劑對人都是低毒的。
  • 昆蟲的體壁表面有蠟質物質:水滴落到上面就像落到荷葉上一樣,很容易滑落下來。粉虱、介殼蟲等昆蟲的體表蠟層較厚,以噴霧法防治這類害蟲時,如在藥液中添加適宜的噴霧助劑,使藥液能更好地在蟲體上展布開來,增加藥液與蟲體的接觸面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1.2昆蟲的口器

昆蟲的取食器官稱為口器,常見的類型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的昆蟲有強大的上顎,能取食固體食物,咬碎植物葉片、果實、莖稈、根部等,植物被害處呈現孔洞、缺刻等,如蝗蟲、螻蛄、蠐螬、棉鈴蟲和小菜蛾幼蟲等。胃毒性殺蟲劑是通過咀嚼式口器隨食物一同進入消化道而起毒殺作用的。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蟲時,可以將胃毒性殺蟲劑噴洒到作物的表面或餌料上。刺吸式口器昆蟲具有像針一樣的口器,口針可以刺入到葉片、果實、莖稈、根部等部位,通過口針裡面的管道將植物組織中的汁液吸入到體內。刺吸式口器害蟲常見的有蚜蟲、粉虱、飛虱、介殼蟲等,危害植物後形成褪綠斑點、卷葉、皺縮以及產生蜜露、生長不良等症狀。內吸性殺蟲劑被植物吸收,害蟲刺吸寄主汁液時隨汁液一起進入蟲體而起到殺蟲作用。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可選用內吸性殺蟲劑、觸殺劑和熏蒸劑。

1.3昆蟲的氣門

昆蟲通過位於體軀兩側的氣門從外界獲取氧氣,同時排出體內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昆蟲的氣門在多數時間是關閉的,以防止體內水分通過氣門喪失。熏蒸性殺蟲劑需通過氣門進入蟲體而起毒殺作用,如磷化鋁產生的磷化氫氣體、敵敵畏等。氣門開放時間的長短受周圍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越高,氣門開放時間越長,有毒氣體進入的機率越高。使用熏蒸性殺蟲劑防治害蟲時,在密閉的環境中同時釋放二氧化碳,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昆蟲的蟲期、蟲齡及幼蟲習性與殺蟲劑的防效

2.1昆蟲的蟲期、蟲齡 

昆蟲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殺蟲劑的敏感性不同,一般來說幼蟲期對殺蟲劑最敏感,其次是成蟲期,而卵和蛹期對殺蟲劑的抗性很強,目前具有殺卵作用的殺蟲劑並不多。幼蟲的不同齡期對殺蟲劑的藥效也有很大的影響。蟲齡越低,體壁越柔軟,抵抗殺蟲劑的能力越差,觸殺性的殺蟲劑對低齡幼蟲的殺蟲效果好於高齡幼蟲。有研究表明,抗性棉鈴蟲的抗藥性這一性狀,在3齡幼蟲前不表達,即3齡前的幼蟲都是敏感蟲態,使用殺蟲劑防治可以取得很好的防效。

2.2幼蟲的習性 

不同昆蟲的幼蟲,生活習性變化多端,這些習性對殺蟲劑的使用效果影響很大。有些昆蟲的幼蟲具有鑽蛀習性,如桃小食心蟲,幼蟲孵化後就鑽蛀到果實內。防治具有鑽蛀習性的害蟲,用藥時間應掌握在幼蟲鑽蛀之前,即在卵孵化盛期。有些昆蟲具有潛葉為害的習性,如潛葉蠅、蘋果金紋細蛾等,幼蟲潛入葉片表皮下取食葉肉部分,而殘留上下表皮,在葉面表面出現半透明的孔道或蟲斑。在這種情況下,葉面噴洒的殺蟲劑一般都不容易發揮作用。又如,玉米螟幼蟲在植株的頂部葉片所捲成的喇叭口內活動,噴洒的藥劑接觸不到蟲體,撒施顆粒劑才能取得好的防效。介殼蟲若蟲能分泌蠟質物質覆蓋在蟲體表面這些蠟質物質使得殺蟲劑不能在蟲體表面很好地展布,也阻礙了殺蟲劑進入蟲體。所以,了解昆蟲的活動、為害習性,在適宜的時間,選用適宜的劑型和施藥方法,對提高殺蟲劑的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三、常見的害蟲類群

常見的農業害蟲在分類上屬於鱗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纓翅目等。

鱗翅目害蟲 鱗翅目的成蟲是蛾類、蝶類,幼蟲是毛毛蟲。成蟲翅膀和體軀上覆蓋有鱗片,所以稱為鱗翅目。農業上為害嚴重的有棉鈴蟲、黏蟲、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蟲、各種螟蟲、果樹上的各種食心蟲和捲葉蛾、林業上的美國白蛾、為害大豆的豆蟲(豆天蛾)等,種類多,數量大,危害重,有時還能造成毀滅性的危害。這類害蟲由於都是常發性害蟲,連年需要化學防治,有的抗藥性非常嚴重,給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鱗翅目害蟲主要以幼蟲為害,幼蟲具咀嚼式口器,啃食葉片、嫩梢、蛀果甚至蛀樹幹(木蠹蛾)。一些觸殺型、胃毒型的殺蟲劑可以有效地防治為害葉面的幼蟲;對於隱蔽的蛀食性害蟲,可以使用熏蒸劑熏殺。防治鱗翅目幼蟲的最佳時期是3齡前,鑽蛀型種類的最佳時期是卵孵化盛期。少數鱗翅目害蟲在成蟲期也能造成危害,如蛀果夜蛾的成蟲(蛾子),於蘋果果實成熟期,在夜間鑽蛀果實吸食果汁,使果品質量下降,甚至失去食用價值。對於蛀果夜蛾成蟲的防治,可以用一些具有芳香氣味的毒餌進行誘殺。

同翅目害蟲 包括蟬、蚜蟲、粉虱、木虱、介殼蟲、葉蟬、飛虱等,口器都是刺吸式口器。在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蟲中,因這些昆蟲前翅的基部與端部質地相同,所以被稱為「同翅目」。同翅目昆蟲刺吸葉片、果實、莖稈、根部的汁液為害。同翅目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幼蟲和成蟲外形相似、為害相同。同翅目害蟲個體小,繁殖快,發生量大。蚜蟲、粉虱、介殼蟲及木虱在危害的同時還排泄蜜露到葉片和果實上,使黴菌滋生,誘發煤污病。多種蚜蟲、飛虱、粉虱等還能傳播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損失,如近幾年在保護地發生嚴重的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就是由煙粉虱傳播的。所以及時有效地防治這些害蟲,是預防蟲媒病毒病的重要措施。

同翅目害蟲中的很多種類能分泌一些黏液或其他分泌物於體表,如綿蚜分泌棉絮狀物覆蓋在身體表面;介殼蟲分泌厚厚的蠟殼將自己「囚」在其中;木虱則分泌一些黏稠透明狀的物質;沫蟬唾沫狀的分泌物(因此而得名)將自己淹沒。這些分泌物給害蟲提供了很好的保護。對於具有保護性分泌物的同翅目害蟲來說,觸殺型殺蟲劑難於接觸到害蟲表皮,藥效不好。

由於這類害蟲不能咀嚼吞食,所以噴洒於植物表面的胃毒劑沒有作用。內吸性的殺蟲劑是防治同翅目害蟲最為有效的藥劑;具有熏蒸作用的殺蟲劑可以在密閉的場所用於這類害蟲的防治。

鞘翅目害蟲 完全變態昆蟲,主要是幼蟲期造成危害,有些種類成蟲期也能造成一定危害。成蟲和幼蟲的口器都是咀嚼式口器。成蟲體壁堅硬,前翅是鞘質翅,後翅是膜質翅。成蟲有大多數人所熟悉的金龜甲、天牛、瓢蟲、叩頭甲(磕頭蟲)、葉甲、跳甲等。幼蟲有蠐螬(金龜甲的幼蟲)、金針蟲(叩頭甲的幼蟲),二者都是地下害蟲,啃食花生、地瓜、馬鈴薯等作物的地下果實、塊根、塊莖等。鞘翅目有些種類的成蟲、幼蟲均為害嚴重,如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蟲,成蟲食葉,而幼蟲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斷鬚根,使葉片萎蔫枯死。

對於地下為害的害蟲可選擇在土壤中穩定的殺蟲劑進行防治,使用方法可以是撒粒法、撒毒土法、澆灌法等;對於葉面上的鞘翅目害蟲,則可選擇具有觸殺、胃毒作用的殺蟲劑進行噴霧處理。

雙翅目害蟲 顧名思義,這類害蟲成蟲只有2個翅,其後翅退化為平衡棒,包括人們非常熟悉的蠅類、蚊類。雙翅目昆蟲的幼蟲都沒有足。農業上常見的雙翅目害蟲有蔥蠅、韭蛆、潛葉蠅等,均為蔬菜上的常見害蟲。值得一提的是韭蛆,每年因化學防治不當,造成毒韭菜上市,造成了許多消費者食用後中毒的現象出現。

纓翅目害蟲 纓翅目昆蟲統稱為薊馬,個體微小,口器是銼吸式(即變異的刺吸式)口器,銼吸植物汁液,可為害葉片、花、果實等。近些年來,一個外來物種———西花薊馬給農業和城市綠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值得注意。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農業害蟲基礎知識介紹,對此廣大農民朋友有什麼看法呢?或需要補充相關知識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你有什麼疑問可以關注私聊小編,謝謝各位的閱讀,喜歡小編的文章,就給個「贊」吧!當然,「農業害蟲相關知識」還不止這些,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欄輸入「農業害蟲」,還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收穫,趕緊來試試吧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