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中後期,為什麼頻頻發生官二代、官三代叛國投敵?

一斗書生說歷史 發佈 2019-12-28T04:18:27+00:00

魏蜀吳三國中,東吳投降叛國的官二代、官三代特別多,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一、孫權晚年昏庸,導致太子、魯王爭權,最後太子孫和被廢,魯王孫霸被殺,殃及一批選邊站隊的官員,讓人心寒。二、權臣孫峻、孫綝先後當道,為排除異己,清除一批官員,部分人為自保,不得不投降曹魏。

魏蜀吳三國中,東吳投降叛國的官二代、官三代特別多,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孫權晚年昏庸,導致太子、魯王爭權,最後太子孫和被廢,魯王孫霸被殺,殃及一批選邊站隊的官員,讓人心寒。

二、權臣孫峻、孫綝先後當道,為排除異己,清除一批官員,部分人為自保,不得不投降曹魏。

三、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暴虐無道,經常沒有理由地處罰、殘殺官員,使得人人自危,部分官員選擇叛國逃離。

孫壹,曾任東吳鎮軍將軍,「假節督夏口」,孫壹是孫權堂弟孫奐的繼子(孫奐只有一個兒子孫承,孫承死後無子,由孫承旁支弟弟孫壹繼承)。孫綝奪權,與滕胤(孫權託孤大臣之一)、呂據發生衝突,滕胤、呂據都被殺,這兩個人都是孫壹的妹夫。孫壹的弟弟孫封因為事先知道滕、呂的計劃,也被孫綝逼迫自殺。孫綝為了徹底剷除反對勢力,派朱異偷襲孫壹,在這種情況下,孫壹率領親兵和滕胤的妻子投奔曹魏。曹魏任命孫壹為車騎將軍,儀仗參照三公,還封了吳侯,待遇不可謂不厚。

孫秀,曾任東吳前將軍、夏口督,孫秀是孫權最小的弟弟孫匡的孫子。孫秀是皇室宗親,又手握重兵在外,引起了孫皓的猜忌。孫皓讓親信何定率領五千人到夏口打獵,原來民間就有傳言,孫皓想謀害孫秀,現在何定率大隊人馬前來,孫秀頓覺傳言是真,連夜投奔晉朝。晉朝封孫秀為驃騎將軍,儀仗參照三公,封為會稽公(公的級別比侯更高)。

孫楷,曾任武衛大將軍、京下督,孫楷是孫韶(孫韶的父親孫河,本姓俞,孫策喜愛他,賜他孫姓)的兒子。東吳末年曾經發生一起內部暴動,永安賊人施但劫持孫皓的弟弟孫謙,進攻首都建業,事後有人彈劾孫楷首鼠兩端,沒有立即領軍討伐,孫皓多次派人責問孫楷。然後,孫皓突然調孫楷進京擔任宮下鎮、驃騎將軍,孫楷驚恐萬分,以為孫皓是要對自己下手,於是帶領妻兒投降晉朝。晉朝任命孫楷為車騎將軍,封丹楊侯。

步闡,曾任西陵督、昭武將軍,步闡是東吳元老步騭(曾接替陸遜擔任東吳丞相)的兒子。步家從步騭開始就擔任西陵督,步協(步闡的哥哥)、步闡也先後擔任此職務,負責對蜀漢的警戒。孫皓在位時,突然調步闡進京擔任繞帳督,引起步闡巨大的惶恐,擔心被人誣陷禍害,於是就帶著侄子步璣、弟弟步璿,據守西陵投降了晉朝。晉朝任命步闡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儀仗參照三公、加侍中,假節領交州牧,封宜都公。不過,東吳很快派出最後的名將陸抗,攻占西陵,斬殺步氏一族。

韓綜,江東十二虎臣韓當的兒子,韓當死後,韓綜繼承了爵位。當時孫權正好組織北伐石陽,因為韓綜遭遇父喪,所以孫權讓他留守武昌。沒想到韓綜不守法度,服喪期間淫亂,孫權看在韓當的面子也沒有追究,但是韓綜自己覺得恐懼,帶領母親家屬和手下數千人投奔曹魏。魏國任命韓綜為將軍,封廣陽侯。韓綜多次帶軍侵犯吳國邊境,孫權常常切齒痛恨。孫權死後,諸葛恪在東興大捷中,殺死韓綜,還砍下他的頭,告慰孫權在天之靈。

一斗書生曰:

東吳中後期,內部政治比較混亂,使得統治基礎不斷被削弱,即使貴為宗室、高官的後代,都沒有基本的安全感,稍有風吹草動,就不得不叛國投敵。這樣的東吳,根本就無法與日趨強大的晉朝抗衡,東吳的滅亡只是早晚的事。


歡迎購買本人專欄《改變三國歷史的非主流人物》,從另一個視角看三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