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七大類型片

剪刀客 發佈 2020-04-25T09:18:13+00:00

憶往昔,一看見香港電影就會興奮莫明,心裡清楚,一場好戲又要開演。武俠片和功夫片齊頭並進到了80年代,成龍雖然靠著民初功夫片《醉拳》揚名立萬,但是在已經看到民初功夫片已經是日漸式微,他果斷地決定開拍時裝動作片《警察故事》,這是成龍動作電影生涯的一個轉折,也是香港動作電影的一個里程碑

江河日下,日薄西山。憶往昔,一看見香港電影就會興奮莫明,心裡清楚,一場好戲又要開演。時過境遷,香港電影已經不再擁有那誘人的魅力,空剩下懷舊與追憶。

類型片的說法起源於好萊塢,那是早期的電影人對電影類型和模式的一種規範。大體上分為故事片和非故事片,故事片的類型有:言情片、動作片、槍戰片、驚悚片等等。非故事片主要是指:科教片、新聞片、紀錄片等。

香港沿用了好萊塢的製片模式,早期邵氏是大製片廠制度,公司領導一切,明星大多都是領薪水上班,和現在獲取的天價片酬不是一個概念。邵氏時期就已經注重類型片的開發,到了後來的嘉禾、新藝城,以及近年來的寰亞、英皇、中國星等電影大公司,他們不僅採用大明星高片酬等國際通用的制度,也允許導演和明星自組電影子公司,由他們自主拍片,然後由總公司負責發行業務。今天的香港電影工業,已經完全和國際接軌,不光擁有眾多國際影星,電影製作水平也是亞洲一流。

香港電影經過戰後50多年的發展,在類型片上的開發也是不遺餘力的,時至今日,類型片已經在香港走過了一段極為輝煌的時期,雖然而今的香港電影面臨巨大的困境,可是堅強的香港電影人還是在堅持不懈地工作著。他們不僅在原有的類型片基礎上創作出更新穎的作品,也在開發更多不同的類型影片。


武俠片·功夫片·動作片

香港電影最偉大的成就是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在李小龍成名之前,香港影壇就有關德興、石堅等人出演的《黃飛鴻》(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系列電影,這套系列關德興拍攝了99部,有資格進入金氏世界紀錄了。

說起武俠片,就是古裝動作片,《雲海玉弓緣》(1965)、《大醉俠》(1966)、《獨臂刀》(1967)三部影片開創了香港新派武俠時代,古裝武俠電影也成為香港影壇一個最賺錢的類型影片。在武俠片之前的50年代,香港電影主要是文藝片和黃梅調影片最賣座,這一切都因為武俠時代的到來而改變了,

武俠片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張徹、劉家良、胡金銓,三位大師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對俠義和武術的理解。劉家良在邵氏時期大多拍攝古裝片,但是他的電影中都是真功夫,這時的武俠片已經開始向功夫片轉變。

所為功夫片,70年代主要是指故事背景放在民初時代的影片,功夫片拍攝最多的還是張徹,《馬永貞》、《報仇》、《大決鬥》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民初功夫片和古裝武俠片的最大區別在於武功的表現形式不同,功夫片極少數要吊鋼絲,都是靠真功夫博得觀眾喝彩。

武俠片為了要展示俠客們驚世駭俗神乎其技的蓋世武功,能想到的花樣都要拿出來,吊鋼絲、噴火、炸藥、噴氣、碎石……反正俠客就和現在的超人差不多,一運掌力,一堵牆就塌了。武俠片是虛實結合,既有真功夫的比拼,也有電影特技的渲染。

武俠片和功夫片齊頭並進到了80年代,成龍雖然靠著民初功夫片《醉拳》揚名立萬,但是在已經看到民初功夫片已經是日漸式微,他果斷地決定開拍時裝動作片《警察故事》,這是成龍動作電影生涯的一個轉折,也是香港動作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從《警察故事》之後,時裝動作片就在電影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不斷引領潮流,風靡全球。

時裝動作片不僅在時代背景上與民初功夫片不同,在拍攝手法上也有眾多創新,最顯著的特點,動作片的危險係數要遠遠超出了功夫片。現代都市中發生的激烈爭鬥,少不了槍枝、飛機、汽車、輪船的參與,場面和動作都要比功夫片精彩許多,動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點和更富有時代氣息,它成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

武俠片、功夫片、動作片是血肉相連的,也是脈絡相通的,它們只是在不同的時代需求下應運而生的,它們其實具有相同的精神內核,不同的只是外包裝而已。它們可以統稱作功夫片或者是動作片,至少外國人不會把它們分得那麼詳細,因為他們很難理解「俠」的含義,我們也很難解釋得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