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之後,再無香港電影

閒人電影 發佈 2020-05-03T10:58:51+00:00

進入新世紀後,香港電影日漸式微。那時候的港片,基本上屬於出一部垮一部,一沒票房,二沒口碑,本土的票房市場被好萊塢逐步蠶食。就在香港電影將要被人們遺忘的時候,一部註定要載入影史的電影出現了,不僅開創了時代,還成了經典。

進入新世紀後,香港電影日漸式微。

那時候的港片,基本上屬於出一部垮一部,一沒票房,二沒口碑,本土的票房市場被好萊塢逐步蠶食。

就在香港電影將要被人們遺忘的時候,一部註定要載入影史的電影出現了,不僅開創了時代,還成了經典。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無間道》,是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即使過了18年,依然是港片最後的巔峰。

《無間道》系列三部曲,有著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交錯倒置的敘述時空,卻將故事講的滴水不漏。

正如導演劉偉強所說的那樣:「你可以隨便從哪一部看起,然後接下去看都成立,而且每一部都是相對獨立的。」

它的偉大已無需贅述,能夠被好萊塢買下版權翻拍,且翻拍版還可以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足以證明《無間道》的恆久魅力。

《無間道》的故事全部涵蓋在片名里。

所謂無間道,其實講的是人性的掙扎,人生的錯位與命運的捉弄。

如果把無間道拆成兩部分,即無間與道,無間二字指佛教中的無間地獄,意為刑罰永不間斷,投射在電影中便是選擇決定走向。

道為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電影中的眾多人物都是為道而活,區別在於各自的道義不同。

在香港,以前的警匪片,是非黑白清楚,警察、黑社會分明,而且結局大都是正義戰勝了邪惡。

但《無間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套路,警方的臥底不再是有著堅定心理的臉譜化的形象,黑社會也不都是壞人。

很難想像,港式警匪片竟然沒有多少槍戰戲,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智斗,警察、黑社會互相在找臥底。

令人惋惜的是,此後的港產警匪片,甚至是整個華語電影,都是在無限放大《無間道》的某一部分,再無超越之作。

《無間道》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對人性的探討,將人性的貪嗔痴赤裸裸的展現在銀幕上。

電影以黑白對立為主題,構建了一個能夠殘骸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的現代版的無間地獄。

地獄中的「鬼怪」們,有著極強的貪念,對於自己想要得到的竭力爭取,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他們貪權力、貪金錢、貪地位、貪身份、貪名譽,凡是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他們都存在大大小小的貪念。

他們還有仇視與怨恨,若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如在《無間道1》里,劉建明(劉德華飾演)為了當一個洗凈過去的好人,不惜殺掉阻礙他的所有人。

他們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黑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做事,以自己的所在的圈子制定規則。

法律對好壞的約束,很多時候只是一張看起來有很多字的紙,黑老大可以在警局隨意行走,警局高管也可能是罪惡的化身。

他們等不到人生長遠的喜劇,迎接他們的是終將會到來的悲劇。

除此之外,演技也是《無間道》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無間道》中,每個有台詞的演員都貢獻了不俗的演技,單以梁朝偉為例,有一個鏡頭可以體現梁朝偉的「眼技」。

黃志誠(黃秋生飾演)是陳永仁(梁朝偉飾演)的頂頭上司兼唯一對接人與知道他臥底身份的人。

兩人在天台會面後便分別離開,但黃志誠卻被一群人扔下了樓,砸在一輛的士上,陳永仁轉身看到了這一切。

這時,華語電影中最經典的一場眼神戲出現了。

陳永仁看到黃志誠摔死後的情形經歷了四個層次的情緒遞進,且大都通過眼神傳達。

由於兩人剛分開沒多久,此前一直這樣接頭從未出過事,所以當陳永仁看到黃志誠死在自己面前的第一眼是茫然的。

漸漸地明白過來並慢慢向黃志誠靠近,他發現了事情並不簡單,但還是帶著一絲不明所以。

他的眼神中少了懵逼,多了恐懼的味道,因為他知道如果死的那個人就是黃志誠自己將面臨怎樣的境遇。

在確定後,他滿眼都是難以置信,不敢相信黃志誠竟然真的死在自己面前,而且死的如此突然。

陳永仁太清楚,失去黃志誠意味著什麼,不僅僅是失去了自己的身份,還失去了一個僅有的可以說真話的朋友。

崩潰一瞬間襲來,這也是他在這個片段里的最後一層情緒。

陳永仁的眼睛裡透露出了無助,他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以至於傻強強行把他拉走,他都沒有從崩潰中走出來。

隨著《再見,警察》的插曲響起,那種悲從中來的絕望感被渲染的淋漓盡致。

像梁朝偉這樣擁有頂級演技的演員或許不多,但香港電影從來不缺好演員,可惜的是,香港電影缺《無間道》這樣的好電影。

就算將標準降低一點,從《無間道》問世到現在,這18年間,香港電影中能夠稱之為翹楚的警匪片屈指可數。

有且僅有《PTU》、《神探》、《無雙》等,基本上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剩下的大都是公式化的電影,無多少新意。

結局無外乎三種,主角失敗,人生就此毀滅;主角歷經艱辛,終於扳倒了邪惡;主角自己成為了惡龍。

看這種電影,不需要多動腦,只要了解公式,就能猜出電影的結局,而且正反的相鬥,皆以槍戰推進。

究竟是什麼致使香港警匪片,從《無間道》之後,開始沒落,原因不止一條。

一是香港電影衰落了,不再具有劍拔弩張的生命力,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敢冒險,只願意待在舒適區;

二是人才斷層,新生代無一人能擔當大任,中生代心思都不在電影上,能依賴的只剩老一輩,可他們還能維持狀態幾年;

三是香港電影人的格局太小,他們中大部分人經常性坐井觀天,活在過去的影子裡,不甘心接受改變,可他們忘了擁抱未來,才能有未來;

四是他們的思想、文化,難以與內地產生共鳴,隨著內地的崛起,香港電影必然要接受北上,但制度不一讓香港電影水土不服。

還有缺少好的編劇,這不僅是香港電影的問題,也是整個華語電影面臨的大難題。

現在的編劇只會對警匪片中的商業元素進行簡單的排列組合,如有故事黑社會+妻離子散警察+無腦槍戰+動輒上億交易+軟色情。

在他們的構思下,反派毫無魅力可言,智商、瘋狂、完整的世界觀,一樣都不占,或者只占神經質的瘋狂。

而一部成功的警匪片,首先是反派要立得住,然後才能與正義方展開勢均力敵、精彩絕倫的對決。

時代的變化、制度的限制,其實已經讓原汁原味的警匪片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警匪片能依靠的只有音樂、剪輯和場面調度,外加一幫老戲骨,用他們高超的演技,強行續命。

為了再續輝煌,香港電影想了許多辦法,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妥協,讓警匪片落入主角們西裝革履耍帥,順便談場戀愛的尷尬處境。

就連把政策研究的極其通透的內地,也只能拍拍《心迷宮》、《追兇者也》、《白日焰火》等土味犯罪片。

所以才會有《無間道》之後,再無香港電影的說法,甚至可以誇張點,《無間道》之後,再難看到同等級的華語警匪片。

推薦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