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團」與蜂團

中華蜜蜂養殖學習間 發佈 2020-01-12T08:14:15+00:00

作者:張河勇(浙江省義烏市後宅街道下金村,浙江 義烏 322008)1 、解釋中蜂「五怪」《蜜蜂雜誌》 於 2019 年第 7 期之第 7 頁,刊登了《今年早春這群中蜂有點怪》 一文。

作者:張河勇(浙江省義烏市後宅街道下金村,浙江 義烏 322008)

1 、解釋中蜂「五怪」

《蜜蜂雜誌》 於 2019 年第 7 期之第 7 頁,刊登了《今年早春這群中蜂有點怪》 一文。筆者認真多遍閱讀後,詳細地分析其文中提出的「五怪」現象,再結合「怪象」當時的季節氣候以及儲蜜、群勢等情況,發現了所謂的五怪現象,實則有其合理性可循,即是可以解釋的「謎團」。現一一予以解釋,望能得到蜂友們的認同。為了方便對照敘述,以下將原文作概要性的逐條列出簡述之。

原文一怪:2019 年 2 月 15 日,早春連續低溫陰晦,一群中蜂,在無分蜂跡象的情況下,自然分出。其中巢內 4 個王台中,有 3 個處女王已自然出台。筆者解釋:發生這種過早分蜂,原因是越冬時蜂群的群勢超強,巢內越冬儲蜜留存過量。再就是:蜂巢較緊湊擁擠,不夠寬敞;越冬保溫過度;蜂群擺放位置坐北朝南,斜陽直照等。又由於新王已經出房,老蜂王於不良的氣候情況下,被迫自然分群。

原文提及的 3 只處女王問題。筆者解釋:通常情況下,先出台的處女王會摧毀剩餘的王台。但若本群的群勢過強,在第一個老王群分出後,蜂群還會繼續發生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的自然分蜂。那麼先出台的處女王,就不會摧毀其他王台。至少不會摧毀所有王台,有時是選擇性摧毀少數幾個較為老熟的王台,留下稚嫩的王台,以便以後再行多次分蜂。

蜜蜂是變溫昆蟲,靠群體抱團取暖,難以單獨恆溫,由於氣溫低,先出台的處女王,不便斗殺築造於巢脾下端、較低溫區域的王台,所以發生了多隻處女王暫時同巢的現象。但過幾天,待處女王強健時就會互相格鬥,多王同巢現象將不復存在。原文二怪:分蜂群只飛落結團於僅 20m 遠的路肩石塊之下,分蜂量只有原群的 1/4,1 個月後發現失王,工蜂已產卵。

筆者解釋:因氣溫低,分蜂群很難遠走高飛,被迫降落於低近之處。至於分出的蜂量,也因氣溫低,只能是分出很少一部分,大多數留於巢內結團保溫育 子。因為既然已分蜂,就可斷定巢內在低溫期,不停產卵育子。否則,如果沒有足夠的新蜂出房,是沒有分蜂條件的。至於失王,那可能是分蜂收蜂時,不小心傷及或挨凍過老蜂王,因殘、凍後致命。或者處女王出房後,由於低溫陰雨耽誤,老蜂王未及時分出,於巢內滯留時間過長,已被出房長久,已強壯的處女王,追斗受傷過而早衰死亡。

原文三怪:按常理,原群內會有 1 只蜂王,早春本場另外蜂群也無一雄蜂,不知處女王何時成功交尾。從分蜂到產卵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產卵時間比其他蜂群晚了半個多月。

筆者解釋: 當早春氣溫不適且變幻莫測時,處女王的婚飛會滯後順延的。當然跟自己蜂場是否有雄蜂的存在並無多大關係。因為處女王在氣候晴暖時,會以蜂巢為圓心,可在十幾千米的半徑內進行婚飛,而平原地區可飛得更遠,能飛行幾十千米。因此不難想像,在如此寬闊的飛行範圍內,能缺乏雄蜂嗎?可以說,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原文四怪:原先分蜂時,有 4 個王台。據台蓋痕跡判斷,3 只處女王已順利出房,分成 2 群,共 4 只王。過了近 1 個月後,只剩下 1 只蜂王。筆者解釋: 蜂王都有極強的排他性,也就是以惟我獨尊的形式存在。這種「狹隘心理」,尤其是新蜂王更為明顯。除非是個別自然交替的蜂群,會有一段時期和諧的「母女同巢」,但「好景」也不會太長久,最後還是會走向一群一王。當然,有時築造的王台日齡過於相近,造成了多隻處女王,同時或接踵出房,開始時由於早春氣溫低,加上新出房的蜂王稚嫩,無力相互排斥斗殺,暫時多隻處女王同巢相處,貌似和諧。但這種「和平共處現象」是極其脆弱的,待到處女王羽翼豐滿、氣溫適宜時,一場血戰,一觸即發,最後剩下 1 只更為健壯的處女王。這隻僅存的處女王,也有可能在以後的認巢飛行,或者婚飛過程中飛失。因為在空中婚飛時,很多鳥類、蜻蜓和胡蜂都是蜜蜂的天敵,極有可能被天敵所捕殺。所以就不難理解「二群四王」,最後只剩下 1 只產卵王了。

原文五怪:分蜂當天是陰天,氣溫只有 6℃,2019 年早春當地以陰雨天氣為主,是氣象反常引發的分蜂,還是另有原因?

筆者解釋:中蜂比西蜂的耐寒性要強得多,西蜂 一般需 12℃以上才能較為安全地飛行,而中蜂在冬季枇杷、柃屬等流蜜期,在 8℃的氣溫時就能順利地採到蜜源。尤其是群勢強大,且儲備蜜充足的中蜂群,由於巢溫比弱群要高得多,在雖冷無風雨的寒冷時節,於 6℃的氣溫下,也是可以出勤採集的。所以強大的中蜂群在陰天 6℃氣溫下,蜂群分出結團後,就不會凍僵了,況且分蜂前已吸食了足夠飽的蜜汁,以利蜂團振翅升溫。

原文末又曰:……為了重振旗鼓,擴群……基本上不割取蜂蜜,加大飼餵量,勤勉管理。到越冬時,儲蜜很充足,群勢也強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即使是長期陰雨低溫天氣,對群勢強、儲蜜又充足的越冬蜂群來說,影響並不會太明顯。我們也經常發現,有的強群越冬後,群勢幾乎毫髮無損,而有的弱群,根本過不了寒冷的冬季。也有的群勢不太強的中等群,勉強越過了冬季,但等到來年春繁時,已是奄奄一息了。所以只有強大群勢和充足儲蜜的蜂群,又在合理的保溫管理下,即使在遭遇低溫陰雨的逆境時,也能照樣「我行我素」:出勤、繁殖和分蜂三不誤。

2 、有假蜂王的逃遷蜂團

經常會聽蜂友們說,又收捕到了失王的蜂團。收到這種「失王逃遷群」,大多在夏末秋初,而春、冬季卻很罕見。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逃遷群失王的呢?近來終於揭開了這個讓筆者困惑多年的謎團。

為了防止中蜂群飛逃,筆者的蜂群於夏末秋初季節,都加設了隔王防逃器。但每年的夏秋季節,還是有幾個弱小的中蜂群飛逃。一天悶熱的午後,相繼有2 個弱小蜂群傾巢飛出,在空中盤旋,儘管蜂王被逃器擋在巢內。當時我因接到客戶電話,有急事外出,無暇顧及逃遷群,又因有防逃器裝備,就不太擔心蜂群會飛走。以為一般讓其飛一陣子後,工蜂疲憊不堪之時,即會自行歸巢,罕有被別的有王飛逃群混團飛逃的情況。

等我辦完事情回家後,天已黑,開箱查看後,卻見蜂群已逃失,只有幾隻剛出房的幼蜂,陪伴著驚慌失措的蜂王。幸好天黑,否則開箱查看時,蜂王也會飛逃失蹤。用手電筒照明,向附近樹木上查尋了一番,未見結團蜂群。後經過打聽,得知被他人收走了 2 個結在樹丫上的蜂團。次日早上去問詢,對方如實說明,並開箱查看,2 人提脾查了很多遍,果然未見蜂王,見空巢脾上,有不少東倒西歪的 工蜂卵。這有點反常,按常理,失王的蜂群一般要經過三四天,工蜂才會卵巢發育,繼而產卵,這 2 個逃群,既然在一夜之間就 發生工蜂產卵,說明此群在飛逃之前,工蜂卵巢已經發育或者已經產卵了。

再說,以往收捕無王的蜂團是很費勁的,因為工蜂很不願往收蜂器具內攀爬,收了又散,散了又重新結團,且結團很蓬鬆,驚慌空飛的蜂很多。據對方說,收這 2 個無王蜂群跟收有王群一樣輕鬆,一下子就自行爬上了收蜂斗。可他萬萬沒想到,收到的居然是 2 個無王的逃遷蜂群。既然已成了無王的工產群,就很難挽救了,更何況對方無現成的儲備蜂王和老熟王台可供介入調用,就很爽快地將 2個無王群歸還給我。我拿回蜂群後,很成功地就將原來的蜂王誘入。但細看逃群原來的巢脾上已有不少的工蜂卵,只是我此前未發現而已。過了幾天,在有王的情況下工蜂依然產卵,蜂王卻腹部萎縮、停產。

一星期後,在設有防逃器的情況下,逃遷再次重演。等待蜂群結團後再收回時,卻發現了「假蜂王」,即卵巢發育的工蜂……正因為有卵巢發育的工蜂出現,才會讓全群工蜂誤將其當真正的蜂王「對待」。逃遷蜂在卵巢發育的「假蜂王」 (工蜂) 帶領下,結團緊湊行為一致,很快就會爬上收蜂器具內。後來筆者對此反常現象做了細緻的梳理,原因是此 2 群蜂的蜂王已經太老弱了,而老齡蜂王的信息素少,對工蜂卵巢的抑制力不足,加上酷暑繁殖力銳減,成年工蜂哺育任務輕,蜂力過剩。為了儲蜜充足讓蜂群安全度夏,近期對此蜂群數次補充飼喂,又加劇了工蜂的卵巢發育。

因此,蜂友們換王工作一定要及時,莫待蜂王極度衰弱時,才想起換王。還有,平時對蜂群的人為補飼量也應把握好分寸,尤其是夏末秋初對蜂群的補充飼餵量,必須把握精準,切莫過量。


關鍵字: